24节气的气候及健康提醒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24节气的变经随时影响着人体健康。顺应24节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防病健身,可以达剑健康长寿的目的。我们根据每个节气的主要气候特点,总结出每个不同时段养生要点,供大家参考。

立春气候特征: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暖,人体血液代谢旺盛。

健康提醒:少吃酸性食物,养生以养肝护肝为主。

雨水气候特征:降水增多,气温回升快容易导致春困。

健康提醒:注意调养脾胃,增加运动缓解春困。

惊蛰气候特征: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气候变化大。

健康提醒:补充水分,防寒保暖应付多变天气。

春分气候特征:昼夜平分,气候温暖潮湿,关节炎进入多发期。

健康提醒:多食用清热解毒、温补阳气的食物。

清明气候特征:气温回暖,阳气升腾,高血压进入多发期。

健康提醒:不宜进补,低盐饮食缓解高血压。

谷雨气候特征:气候以晴暖为主,早晚时冷时热,易发生神经痛。

健康提醒:适度保暖,多食蔬菜调理肠胃降火气。

立夏气候特征:连续五天日均气温达22度以上标志着夏季到来。

健康提醒:多喝水以退热降火滋养阴液。

小满气候特征:气温明显升高,气候潮湿容易发生皮肤病。

健康提醒:清爽清淡饮食为主,注意清利湿热。

芒种气候特征:天气湿热,是一年中人最懒散的时候。

健康提醒:清热降火,充足睡眠,运动提高活力。

夏至气候特征: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最旺,适合治疗冬季疾病。

健康提醒: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增加盐分的摄入。

小暑气候特征:热浪袭人,时有暴雨光顾,消化道疾病多发。

健康提醒:肠胃吸收力下降,注意饮食卫生。

大暑气候特征:酷热多雨,容易中暑,暑热夹湿常使人食欲不振。

健康提醒:充分休息,避免暴晒,清淡饮食。

立秋气候特征:气候渐变,人体仍感觉燥热难忍。

健康提醒:多食酸味果蔬,养胃润肺以备秋凉。

处暑气候特征:暑热余威明显,但气温开始慢慢转凉。

健康提醒:调整睡眠时间,饮食偏向清热安神。

白露气候特征:暑气渐消,白天气温适宜,夜间气温较低。

健康提醒:滋阴益气的食品对身体大有益处。

秋分气候特征:逐渐昼短夜长,每场秋雨都会带来明显降温。

健康提醒:运动保健,针对性地治疗冬病。

寒露气候特征:热冷交替明显,人体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健康提醒:饮食清淡柔润,起居注意保暖。

霜降气候特征:天气时有反复,人体逐渐感觉季节的肃杀和萧瑟。

健康提醒:以平补为原则,注意肺的保养。

立冬气候特征:气温迅速下降,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来维持体温。

健康提醒:多食用热量较高的膳食,增加维生素。

小雪气候特征:天气常是阴冷晦暗,抑郁症病情容易加重。

健康提醒:增加户外活动调节心态,饮食多果蔬。

大雪气候特征:气温持续降低,哮喘进入高发期。

健康提醒:进补的好时节,辅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冬至气候特征: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阴气较重。

健康提醒:防寒保暖,及时补充高热量食物。

小寒气候特征:常有寒潮暴发,会带来剧烈降温,易发生冻疮。

健康提醒: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大寒气候特征:冷空气刺骨,气候 当寒冷,心血管疾病高发。

健康提醒:冬不藏精,夏必病温,注意节欲养脏。

24节气芒种的气候特点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一般来说,在芒种节气后期,从我国的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会出现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正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古代形容梅雨的诗句要属《千家诗》中,赵师秀《约客》一首最为著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有关入梅日期的统计:一般武汉是在6月16日、安徽安庆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来得早几天。但降水日数很少的年份也出现过,气象学上把这段时期没有连续性降水的情况,称为空梅。梅雨之后是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期,如果空梅,这一地区将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夏旱。

芒种期间,华南汛期虽说处在晚期,依然会有大暴雨。正常情况,一般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如同华南一样,该地区的主汛期开始,时有暴雨发生,山区地区需要警惕局地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有城市排除积水、农田排涝和抢救遇难群众,都会列如应急预案之中。

历史上1954、1991和1998年,梅雨期间的暴雨都引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今年5月发布的洪涝灾害统计,1998年因洪水死亡4150人,损失人民币2550亿元。当然这种情况的形成,一定是冷暖空气势力都较强,势均力敌所致。

另外,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小暑节气午睡的好处是什么?小暑节气午睡更健康


小暑节气,热浪来袭,暑气节节上升,炎热的天气使人体消耗能量块。这个时节吃过午饭后,一定要躺在床上睡上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补充一下体力,这样才会有更充足的体力和精神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午睡时间,使午睡更健康、更科学呢?下一位编辑教你如何在暑假中午睡更健康。

暑假午睡有什么好处?

专家介绍,夏天中午,烈日当头,太阳像火球一样灼热,周围环境气温高,皮肤血管容易扩张,血液大量集中在皮肤上,体内血液分配不平衡,特别是脑部血液减少,暂时脑供血相对不足所以午睡很重要。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上午,人的精力总是旺盛。这是因为一夜之间休息,内部功能休息,前一天的疲劳消失了。但是,工作和学习上午后,由于体力和脑力的集中和紧张,新的疲劳又发生了,人体内的热量也消耗了很大。此时,生理功能不仅要求消耗的热量,还要求适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下午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补充睡眠,消暑解热。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炎热,早晨鸟鸣蝉噪,夜间蚊蝇爬,热袭人,人们晚上睡得晚,早上醒得早,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也不高,午睡需要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另外,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人的中暑多发生在中午前后,如果能午睡的话,放松静养的话,中暑的发病率会下降。

增强体力,改善功能。午睡不是主要睡眠,时间短,但其效果不容忽视。午睡不仅有助于补充必要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身体,还有助于改善脑血供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同时午睡也有助于提高身体防疫功能。此外,午睡还可以减少脑血管事故的发病机会。

保护大脑,缓解紧张。睡眠时,不仅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受到保护和抑制,而且身体各部分也得到全面的休息,全身肌肉松弛,活动消耗的体力可以逐渐恢复,身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可以平静有规律地工作。

小暑节如何午睡更健康?

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近三成的人有定时午睡的习惯,而这些人中,又有80%的人因睡姿不当、睡眠时间失度而使午睡质量大打折扣;另有过半数的人认为,午睡可有可无,实在太困时才敷衍了事。由于夏季正午时分气温较高,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外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繁忙工作和学习,普遍会感到疲乏和精神不佳。午饭后正确午睡,及时调整身体,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那么,如何让午睡更科学、更健康呢?彭石林主任告诉我们,睡觉前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冠状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午休质量。

睡觉时要垫枕头,减少心脏压力,防止打呼噜,有助于肠胃功能。

午睡姿势最好躺下或躺下。

掌握午睡时间的长短,根据夜晚的睡眠状态和上午的工作疲劳程度,一般不要太长,最好30分钟左右。时间睡得太长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头部昏沉。

醒后要轻度活动,午睡后要慢慢站起来,再喝一杯水,补充血量,稀释血液粘稠度,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危险的工作。

避免受到强烈的外部刺激,睡觉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扩大,容易感冒和其他疾病,注意不要感冒,不要让空调风扇直接吹向身体。

不要坐着或趴着打瞌睡。午睡和睡觉会减少头部供血,醒来后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脑缺血缺氧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脊柱变形、腰肌劳损等。有些人用手当枕头,趴在桌子上 睡,眼球受到压迫,胸部受到压迫,呼吸受到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受到影响,胳膊和手麻木。

午睡不能在走廊、树阴下、草坪、水泥地面当场躺下睡觉,也不能在风口睡觉。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感冒,轻者醒来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但由于小暑中午气温高,人体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表,脑血供应相对不足,经过上午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人们普遍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午饭后正确午睡,及时调整身体,有利于人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因此,午睡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科学调剂,不是什么样的午睡都能达到休息目的,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一忌:午睡时间越长越好

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起来后适当活动一下,或用冷水洗脸,再喝上一杯水,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二忌:随遇而安乱午睡

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阴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受凉感冒,轻者醒后身体不适。

三忌:坐着或趴着打盹

不少人由于条件限制,坐着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觉,长期形成坐着或趴着午休的习惯,这样极不利于身体健康。趴在桌子上午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使胳膊麻木,不能达到调整身体休息的目的。

四忌:每个人都需要午睡

午睡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要身体好,晚上睡眠充足的人,不午睡就不会影响健康。但是,对于脑力劳动、中小学生、体弱多病的人和老人来说,午睡是必要的。

本文Hash:ace19890df3f05be3b041367ba10b5f08fdd0fe0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