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到,顺应节气调养生

导读: 一、起居调养 二、精神调养 三、饮食调养 四、运动养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等。中医指出,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导致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这就是所谓的“秋乏”。出秋之后,“秋燥症”也随之明显,养生要适当的调整。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处暑养生的四个方面:

一、起居调养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二、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 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三、饮食调养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四、运动养生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也可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节气养生之处暑

处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即表明暑天宣告结束。省城气温已开始逐渐下降,加上近几日断断续续的降雨,秋天已经来到了身边。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进入秋季,首先应当调整的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但科学的养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同时,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时至4时,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中午12时至13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另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另外,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食品,都可起到调养身心的作用。

大暑节气养生三个要点,大暑节气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暑节气是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腹泻、风湿病瘫痪证等阳虚证,是最佳治疗时机。有这些慢性病的市民,在夏季养生中要小心养护,重点防治。此外,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此时不是不能参加运动,而是应该有选择地进行慢跑、散步、太极等慢跑运动。

适合慢动作

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南方天气闷热潮湿,人体不舒服,出汗也解不开困热,反而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

养生专家注意到,三伏天有慢性病史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脏、脑血管事故的可能性很高,中年人在盛夏高温下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如跑步、器械运动等。

对年轻人来说,游泳是夏天锻炼身体的优先运动项目。游泳锻炼后,充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有效预防慢性气管炎,改善肺气肿。游泳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心脏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但是,即使如此,游泳的时间也很讲究,最好选择早上或晚上,饭后1小时内不要进行。游泳前必须充分准备活动,以免抽筋感冒。

冬季疾病夏季治疗时机

养生保健中常有冬季疾病夏季治疗的说法,对于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病瘫痪证等阳虚证,这种节气是最佳治疗时机。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患者可以通过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天2次,每次1丸,连服1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细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6份,每次取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贴在背部的肺俞、心俞、隔俞穴上或贴在两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果有灼热感,可以提前取下,局部发痒或有温暖舒适感,可以贴几个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天的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以增强身体的非特异免疫力,降低身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消暑粥补充气体消暑

夏天一直提倡多喝水,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解渴一次喝水过多,心脏的负担增加,血液浓度急速下降,心慌、气短、出汗等现象也发生了。因此,在炎热的季节,渴的时候应该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喝水的时候应该慢慢喝,不要大口灌水。对于肠胃不好或者注重养生的市民来说,喝暖水是最好的,一方面对肠胃的刺激不大,另一方面暖水有利于解暑。

另外,大暑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所以养生要注意补充体力。清淡的饮食可以防暑,多吃新鲜蔬菜。蔬菜和水果可以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素,也可以为人体补充必要的维生素。适当饮用凉饮料,多喝水。

实际上,医学界认为粥补充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充虚损,最适合养人。粥是在相对性溫度较低、時间较长的状况下煮出来的,能够减少蛋白质、脂肪分解毁坏和维生素流失,使一些矿物质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大暑节气,典型的消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苡小豆粥,这些食材具有补气消暑、健脾养胃的效果,有助 市民安度盛夏。药粥适合老人、儿童、脾胃功能弱者,在炎热的夏天喝粥,可以放入大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除湿效果更好。

另外,多吃凉爽的食物,热的时候喝粥,甜或咸,非常适合吃,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防暑。大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好,黄鳝补肝脾、除风湿等作用,不但能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大暑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饮食上应清淡。

养生专家提醒,大暑前后还得注意饮食调整理,应清淡多样化,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本文Hash:30ef7ddc6a84e2ec7b6b4980fc7490e86edb3ead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