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看溶血性贫血好吗?溶血性贫血的中医治疗方法

溶血性贫血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可不只是简单的伤痛,若不能找到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溶血性贫血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那么,中医疗法看溶血性贫血好吗?

1、中医辨证

中医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效果很好,本病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引起的。治疗上我们以补虚、活血化淤、清利湿热并重。黄疸症状出现的时候,治疗首先要清热解湿热为主;后期时间长之后治疗需要加活血化淤类药物。预防溶血发作,对已发作的患者,应尽快控制溶血及纠正贫血,不治已病治未病。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2湿热内蕴

要彻底解决溶血性贫血问题就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而此类型患者会有尿呈茶色或酱油色、目黄、身黄、倦怠乏力、口干口苦粘腻饮水少或午后发热、大便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敷等特点,此时就应对患者使用“清热化湿”方式进行治疗。

3气血两亏

根治溶血性贫血就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人们得上此病之后就会有尿偶呈酱色或见目黄身黄、头晕心悸、神疲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乏力、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等特点,此时就要使用“补益气血”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4脾肾两虚

全面知道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才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实际疗法,然后就可以针对患者身上出现的夜尿频或呈茶色、腰膝酸软无力、面色无华、畏冷、食欲不振、便溏、舌质淡、脉沉细等情况进行治疗,此时就可以对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方式治疗。

中医上认为溶血性贫血属中医的黄疸、急黄、虚劳、积聚等范畴,此时就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准确及时的治疗,从而才可以避免患者们因为延误或者使用了不正确的疗法而对自身健康带来更多的伤害和威胁。

温馨提示

通过中医中药来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方法有很多,疾病的患者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疾病的出现,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喝酒,同时注意脚部的保暖,必要时需要补充一些补铁制剂。

中医辨证治疗溶血性黄疸的具体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溶血性黄疸的具体方法如下:

1、血热动血证

证候:黄疸迅速出现,发热,吐血,衄血,或便血,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主方:犀角地黄汤 用法: 加减:常加茵陈、白茅根、仙鹤草等。

2、肝胆湿热证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口干而苦,恶心欲呕,腹满胁痛,大便秘结或呈灰 白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 用法: 加减:恶心呕吐,加白豆蔻、制半夏;腹胀、胁痛,加延胡索、郁金、枳壳。

3、气血虚脱证

证候: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呼吸少气,动是喘息,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补血固脱。主方:人参养营汤 用法:加减:病情危急时,单用人参煎汤服。

中医治疗贫血的方法

中医治疗贫血的方法

  1.肝血亏损(即肝血虚)
  可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月经不调、或闭经,面色无华或萎黄,爪甲不荣,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单纯的“肝血虚”并不多见。治以补血养血。
  (1)四物合剂(丸):含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功能:补血、调经。肝血虚而兼有月经不调者尤宜。
  (2)阿胶胶囊(口服液、胶块):本品专于补血滋阴。尤宜于血虚或兼有出血者。

  2.脾虚血亏(或心脾两虚)
  证见疲倦乏力,面色萎黄或无华,食少腹胀,便溏,头昏眼花,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心脾两虚者,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或烦躁等。该证型在贫血的证型中比较为常见。治以补脾养血,心脾两虚者,兼以养心安神。
  归脾丸(浓缩丸、合剂):含党参、黄芪、白术等。功能:补气健脾、养血安神。脾虚气弱而有心血虚亏者尤宜。

  3.气血两虚
  证见眩晕,面色不荣或萎黄,爪甲不荣,疲倦乏力,心悸气短,或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该证型在贫血的证型中最为常见,有效药品也较多。治以补气益血。
  (1)八珍丸(颗粒):含党参、白术、茯苓等。功能:补气养血,兼能调经。
  (2)十全大补丸(浓缩丸、颗粒):由八珍丸药物加黄芪、肉桂组成。功能温补气血。气血两虚而有四肢不温、心悸、自汗等尤宜。

本文Hash:2f4267c3edbb75805dd063b764234f3c65367984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