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贴秋膘要适度,贴秋膘也要多吃蔬菜

导读: 传统的“贴秋膘”以多吃些畜肉类为主 1、牛肉补气养血 2、便秘者少吃羊肉 3、脾胃虚弱者多吃鸡肉 贴秋膘也要荤素搭配 1、首先要补充蔬菜和水果 2、其次要补充五谷杂粮

  秋季,北方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是因为炎夏季节,暑湿困脾,易于出现饮食不佳,体重减轻的现象。立秋过后,天气转凉,胃口大增,于是便有了吃肉食来补养夏季消耗,增强体质的风俗。很多人家吃红烧肘子、红焖羊肉、汆白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老鸭汤、红烧鱼等,味道鲜美,人们很难抵挡其诱惑。

  过去,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食物匮乏,加上夏季农田耕作劳顿,体力消耗很大。为了弥补身体的劳损,煮肉炖鸡,做些营养比较丰富的美食,补养身体。在当时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摄入不足的年代,贴秋膘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传统的“贴秋膘”以多吃些畜肉类为主

  1、牛肉补气养血

  牛肉蛋白质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质含量较猪肉高两倍多,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

  营养价值高。古人认为牛肉有补气养血作用。《韩氏医道》记载“黄牛肉,补气,与锦黄芪同功”。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治脾胃虚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体虚,神疲乏力,气短唇白,面色萎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之人。牛肉比较适合气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时又因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猪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为2.3%,瘦猪肉的脂肪含量为65%,对于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益适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来说,要多吃牛肉少吃猪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黄、大便干、口干舌干及咳嗽有黄痰等火旺症状的人则尽量少吃牛肉。

  2、便秘者少吃羊肉

  羊肉性温,味甘。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功效。为冬令进补之佳肴。元代李呆谓“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但立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干唇焦、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再吃羊肉热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

  

3、脾胃虚弱者多吃鸡肉

  鸡肉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仅为猪肉的1/20,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立秋进补,强调先调理脾

  胃。鸡肉味鲜,气味清香,能促进食欲,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有利于多种疾病的恢复。

  贴秋膘也要荤素搭配

  其实,“贴秋膘”不仅是多吃些肉类食品,应该是荤素搭配。体质瘦弱者,就应该抓住秋凉这个好时光,适当补充肉类等动物性

  食物补益气血,滋补肺肾。而已经超重或者肥胖者,那么无论在什么季节,都要科学合理地减肥,不要再“贴秋膘”了。

 

 1、首先要补充蔬菜和水果

  推荐每天应摄取300~600克,人每天要从蔬菜和水果当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来维持肌体各个部位的平衡。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中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们却是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的关键物质,一旦缺乏致脾胃升降功能紊乱,血脉凝滞,痰瘀集聚,会导致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

  2、其次要补充五谷杂粮

  每天根据运动量应摄取200~500克。人每天要通过五谷杂粮来补充人体所必须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最清洁的能量来源。此时建议细粮粗做,粗粮细作。也就是面粉最好是吃全麦粉,减少精粉数量。玉米、高粱、大麦、荞麦等粗粮可以加工成细粉,或与细粮混合,增加适口性,使其更易消化。

  秋季顺应季节变化,贴秋膘,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食品也是可符合人体需求的,推荐每天摄入动物蛋白6 0~80克。推荐的顺序为牛奶-鱼-鸡蛋-鸡鸭肉-牛羊肉-猪肉,排在前面的动物性食品更易于人体吸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也较低,更适合立秋后食用。油脂的摄入应当以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为主,建议每天20毫升左右为宜。

不要盲目贴秋膘 秋冬滋补身体可多吃的食物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立秋过后,气温逐渐变凉,人的食欲也开始增加,因此,民间常以秋季进补来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以达到冬季御寒的目的,俗称“贴秋膘”。但现代社会由于平时饮食就已是“大鱼大肉”,因此并不适宜再进行大补。那么,秋季应如何进补呢?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了解,现代社会,秋季进补适宜“平补”,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这5种秋季进补必不可少的食材,带您了解一下。

山药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可以防治人体脂质代谢异常及动脉硬化,对维护胰岛正常功能也有一定作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益心安神,宁咳定喘,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据《本草纲目》介绍,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

莲藕

莲藕是一款适合一年四季吃的食材,但在秋冬季进食最佳。这个季节里,人们皆会多吃肉类及重口味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消化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在体内蓄积过久,自然会损坏胃肠道功能,同时,高油高脂的饮食加上冷缩的血管,也会让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高发,而莲藕中的纤维、多糖及其他营养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蓄积在体内的油脂胆固醇排出体外,保障身体健康。

花生

温胃散寒的花生,在治疗胃病方面历代医书多有记载。《本草纲目》说:“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药性考》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每天可适量吃生花生(不超过50克),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百合

百合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其中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并且中医认为,百合微苦、性甘,归心、肺经,具有极好的养阴润肺、宁心安神的保健作用。此外,百合甘凉、清润、且能入肺心,具有清肺止咳、润燥滋阴的保健功效。

梨性凉,微寒,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功效,秋季常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特别适合吃雪梨。雪梨可生吃,也可以蒸食,还可以做成汤和羹。干燥的秋季,有些急性咳嗽,但没有痰,可以吃点川贝雪梨。

适合秋季食用的养生汤食谱

【红白果仁汤】养心神,清湿毒

材料:红枣20克,薏仁20克、白果15克(去壳除衣)、桂圆肉10克。

做法:将材料一同放入锅内同煮40分钟,再加上煮熟去壳的鹌鹑蛋6只,煮上半小时,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食用。

功效:具有养心神、清湿毒、健脾胃之功效;常食可使皮肤少生暗疮、粉刺、扁平疣等,使皮肤滋润嫩滑、光洁白净。

【百合鸡汤】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材料:百合15克、淮山药15克、莲子15克、薏仁30克、芡实15克、党参20克、白蒺藜10克、乌骨鸡1只(约1000克)。

做法:先将乌骨鸡去毛及内脏切块,放入炒锅内加水适量炖至半熟时,再加入上述药物同炖至鸡肉烂熟,食鸡肉、饮汤。

功效:可按平日口味食用,具有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功效;常食可以使皮肤柔嫩,皱纹减少,消除雀斑,润泽生辉。

【丝瓜美颜汤】抗皱消炎,美颜淡斑

材料:丝瓜两条,玫瑰花、菊花、白茯苓各三钱,红枣(去核)十枚,瘦肉六两,调味适量。

做法:丝瓜削去硬皮,切成块;玫瑰花、菊花、白茯苓用水浸洗;瘦肉切片;先将瘦肉、红枣、白茯苓、丝瓜加水煮约一小时,最后加入玫瑰、菊花及调味品,煮片刻即成。

食疗功效:抗皱消炎,美颜淡斑。

贴秋膘要荤素搭配,少吃肉也要多吃蔬菜

目前,虽然立秋已过,但是天气仍然非常炎热。按照习俗,立秋过后要“贴秋膘”,但是由于气温高,很多人怕多吃肉会上火。那么,“贴秋膘”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现在的天气是否适合多吃些肉?请看中医和营养学专家怎么说。

按照24节气来讲,立秋后,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自然万物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以后,我国民间,尤其在北方素有“贴秋膘”这一习俗,这种习俗正确吗? “以肉贴膘”应该吃什么肉?

应该说,“贴秋膘”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一方面它起到承前的作用。因为在夏季炎热高温,很多人

胃口很差,吃的食物量很少,油腻的东西吃得多点儿会感觉不舒服,即便吃进去以后,消化吸收也不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然饮食的摄入。所以说到了秋季天气凉了要进补,这是承前。另一方面就是启后,针对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的季节,人要动员更多的能量去御寒,所以消耗会大,这个时候就会在之前有一种生理上的储备,这个储备正好落在秋季这个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说“贴秋膘”。

传统的“贴秋膘”以多吃些畜肉类为主,牛羊肉、鸡肉、猪肉都是我们最常吃的肉类,究竟要吃哪种肉更进补呢?

吃猪肉不上火

猪肉是汉族人的主要肉食品,具有丰富的

营养和馨香美味。其性平、味甘咸,能滋补肾阴,治热病退热津液亏虚之证。能润肌肤、利二便,治皮肤干燥、二便不利。能止消渴、益气血、倍精神、治贫血消瘦、体质虚弱之证。立秋之后的气候特点是干燥。肺属金,其性燥,立秋后,肺的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食物调养应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为主。猪性质偏凉,所以猪肉有牛羊肉等不具备的一种功效,即滋阴降火。为什么猪具备这样的功效?实际上与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是息息相关的。大家都知道,猪有懒惰嗜睡本性,每天都是躺着的,只有吃的时候才活动活动。再加上猪为圈养,环境潮湿,按照《黄帝内经》“阴静阳燥”的理论,活动多的,偏于好动的,属性偏热。如飞禽类的动物,一般的陆地动物,多数是偏于热性的,如牛、羊、狗以及野生动物等。而活动少的、偏于安静的,属性偏阴。所以古人认为猪有水性,偏寒。因此多吃一些猪肉,一般不会导致人出现上火症状,但湿热体质或痰滞内蕴者慎服。“痰”和“湿”均是脾胃运化失职而产生,多食肥甘厚味后会加重脾胃的“运化不利,聚湿呈痰”,久而久之则成积聚,出现各种“代谢异常”。

牛肉补气养血

牛肉蛋白质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质含量较猪肉高两倍多,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

营养价值高。古人认为牛肉有补气养血作用。《韩氏医道》记载“黄牛肉,补气,与锦黄芪同功”。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治脾胃虚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体虚,神疲乏力,气短唇白,面色萎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之人。牛肉比较适合气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时又因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猪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为2.3%,瘦猪肉的脂肪含量为65%,对于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益适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来说,要多吃牛肉少吃猪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黄、大便干、口干舌干及咳嗽有黄痰等火旺症状的人则尽量少吃牛肉。

便秘者少吃羊肉

羊肉性温,味甘。有温中健脾,补肾 阳,益气养血功效。为冬令进补之佳肴。元代李呆谓“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但立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干唇焦、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再吃羊肉热性

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

脾胃虚弱者多吃鸡肉

鸡肉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仅为猪肉的1/20,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立秋进补,强调先调理脾

胃。鸡肉味鲜,气味清香,能促进食欲,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有利于多种疾病的恢复。

贴秋膘要荤素搭配

其实,“贴秋膘”不仅是多吃些肉类食品,应该是荤素搭配。体质瘦弱者,就应该抓住秋凉这个好时光,适当补充肉类等动物性

食物补益气血,滋补肺肾。而已经超重或者肥胖者,那么无论在什么季节,都要科学合理地减肥,不要再“贴秋膘”了。

本文Hash:e32337aba34769fe6e702d7d7040f6c503e6afe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