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迎大寒节气,养生做好“四防四关键”

导读: 大寒节气情志关键:保持心情舒畅 大寒节气起居关键:早睡晚起 大寒节气饮食关键:温进补 大寒节气锻炼关键:循序渐进 大寒节气第一防:颈椎 应对: 大寒节气第二防:呼吸道 应对: 大寒节气第三防:腰脊 应对: 大寒节气第四防:足部 应对:

1月20日大寒节气来临,这个被称为最冷的节气,让很多人感到不适,有是抵抗力低下的人群,稍不注意就受到疾病的侵袭。专家提醒,此时特别要“顺应天时”牢记养生的四个关键点和做好“四防”工作。

大寒节气情志关键:保持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大寒节气起居关键: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大寒节气饮食关键:温进补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重在补肾,肾的机能强健,可以调节身体应对各种侵扰,但补肾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如果经常冒虚汗、精神疲乏,应该多吃红参、红枣、淮山补肾气;如果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要用当归、阿胶、首乌补肾血;如果经常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比较多,宜用冬虫夏草、银耳补肾阴;如果经常手足冰凉、怕冷,可用鹿茸、肉苁蓉补肾阳。

大寒节气锻炼关键:循序渐进

冬季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打篮球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大寒时节的运动应注意适宜、适度,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待日出后再进行为好。

大寒节气第一防:颈椎

大寒节气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应对:

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大寒节气第二防:呼吸道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此外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

应对: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对于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大寒节气第三防:腰脊

一进入冬天,随着气温的下降,其中人的腰部感受得最快,疼痛发作也最为频繁。

应对: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大寒节气第四防:足部

冬天本就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如果不注意脚部、腿部的防寒保护,寒气就容易从足下侵入体内,久而久之易造成一些疾病。所以大寒节气保暖更要从足部防寒。

应对:

睡前按摩脚心和足浴是相当不错的方法。

脚心按摩的方法是,先用右手掌搓左脚掌,从脚跟搓向脚心,再一顺而下搓到脚趾,动作要慢,用力要均,反复搓动,直到脚掌发热为止;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用左手掌搓右脚掌。第二步是用右手的五指分别抓住左脚的五趾,按时针方向作“圆形运动”数十次,再做反向运动;做完了左脚,再做右脚。

“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

足浴则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泡20—30分钟,不时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

大寒节气:养生要外防寒内滋阴,关键在静心

大寒是指天气寒冷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因为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因此在大寒季节要注重养生。而很多人在冬季养生都认为要采取饮食进补。对于其他却没有重视,却不知大寒季节对外要预防寒冷,对内要滋阴养肾,而且还要保持情绪稳定。

大寒养生为什么要静心?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进入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这个时候因为天气的寒冷会使人消极情绪被引发出来,加上身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比较缓慢。所以在这个时候要保持情绪稳定,如果消极情绪导致心态不稳定。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在大寒季节当中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病,它容易受到情绪波动而出现影响。因此凡事不要过于操劳,避免急躁发怒,静心养神。而且在这个时候要着重于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将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情绪不稳。

大寒时节养生应该做哪些?

1、摄取一些辛温解表的食材

如生姜、葱白、辣椒、香菜等食材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可以减少或者降低感冒发生几率。用这些食材来熬粥煲汤饮用,不仅暖胃,还可以使身体温暖。多吃些羊肉不仅能提高抵抗力,还可以使身体驱寒。

2、做好保暖工作

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冬季内藏的特性,要做到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使身体的阳气充足,晚起是防止身体受到寒冷入侵。而且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衣物,特别是手脚容易冻伤,做好保暖,才可以避免寒气从足底入侵。

3、多运动

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在冬季进行运动,对养生来讲有极大的作用。但要注意大寒时节运动量不能过多,防止阳气被扰动,而且如果进行户外活动不能太早,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等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出汗,因为在冬季大量出汗,反而会伤津耗气。

温馨提示

大寒季节想要防止疾病就要采取相对应养成措施,静心防寒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注意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来决定,毕竟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不要一味采取养生方式,才可以避免受伤害。

11月22日迎“小雪”,记牢四大养生关键

  小雪节气养生概述

  农历:十月(小)初六

  风俗: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开始降雨,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谚云:“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小雪过后是加工腊肉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一:“抑郁”季节 精神调养胜服药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

  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疾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一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一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抑郁症患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关键词二:病变高发季 三大功健身护体

  小雪时节人体疾病在经络方面的表现多为足厥阴肝经的病变。肝之经脉起于足大趾,沿足背内踝前缘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处出足太阴脾经后,过膝、绕阴器、至小腹、人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膈、过胁肋、沿喉咙,进入鼻内窍,上行连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交会。其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口唇;另有支脉从肝分出,上贯膈,注肺中,交于手太阴肺经。主要病症有“丈夫瘙疝、妇人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胸满、呕逆、狐疝、遗溺、闭癃。”下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症即属此类,坚持采用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小雪十月中坐功: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左手用力按住膝盖,右手挽住左肘向右方用力拉动,接着换右手按膝,左手挽肘向左方用力拉动。反复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肘脱臼,风湿热毒,妇科腹肿、男人疝气、遗尿、尿不出、血尿、睾丸肿大、睾疝、足内翻、抽搐、关节肿痛、转筋、阳痿、痉挛等症。

  干浴按摩功:站、坐练功均可,全身放松,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头顶至后头部,侧头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最后搓到前胸,腹背部,做干洗澡,搓热为止。此方法适用于预防流感。

  抱膝导引功:具体方法: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躯干伸直,全身放松,下颌向内微收。全身放松,呼吸均匀,右脚踏在地面上不:动,抬起左膝,两手抱在左小腿下部,用力向腹部靠拢,搬36次,然后再左脚踏在地面上不动,抬起右膝,两手抱在右小腿下部,用力向腹部靠拢,搬36次,可使下肢气血流畅,经络疏通。此方法适用于膝以下的下肢痛及下肢麻木症。

  关键词三:温补养生季节 煮妈必备3大食疗 

  小雪季节适宜加强饮食治疗,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时节有许多食疗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身体保健非常有益。

  莲藕煲鲤鱼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这样的气温下佐餐靓汤宜用莲藕煲鲤鱼,它有滋补气血、滋阴补肾之功效。

  秋日是莲藕收成的季节,现代营养学认为莲藕是含铁量较高,且又含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的食物,故对糖尿病等一切体虚之人颇为适宜。秋日也是鲤鱼最肥美之时,故莲藕煲鲤鱼是深秋时养生汤品之一。

  材料:莲藕500克、鲤鱼1条(约400~500克)、生姜3片。

  芝麻兔

  配料:整只兔子、黑芝麻、姜、葱、花椒、盐、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兔子洗净开水煮沸5分钟捞出,黑芝麻炒香待用,锅内放入清水烧开后,把姜、葱、花椒、盐投入,再将兔子放入同煮至六成熟捞出,汁不用,锅内重新倒入卤汁烧沸,下入兔子卤熟捞出切块放入盘中,加上味精、香油,撒上黑芝麻即可食用。

  功效:适宜抑郁症,并对病后体弱、阴虚便秘、肺热咳嗽有食疗作用。

  猪脊肉粥

  主治:肌肤干燥,毛发不荣等。

  配方:猪脊肉60克,大米90克。

  做法:先取猪肉洗净,切丝,用香油略炒后,加入清水,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花椒,再煮一、二沸即可服食。

  功效:适用于阴虚、气虚者。

  关键词四:“各种痛症季” 自制养生药酒驱痛

  中药泡制的药酒在小雪节气后对风湿、坐骨神经痛非常有好处,下面就介绍两种:

  五加皮酒

  配方:五加皮15克,川牛膝6克,黄芪12克,玉竹6克,防风6克,佛手6克,桑枝15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木瓜9克,苏木6克,松节15克,川芎9克,桂枝6克,杜仲12克,秦艽6克,白酒2500毫升。

  功效:适用于风湿引起的足膝酸痛、骨节疼痛、以及跌打损伤,淤肿疼痛等症。

  做法:将上述药一起研成粗末,入酒内浸泡、密封,7天后即可饮用。每次15-30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

  活络酒

  配方:当归9克,天麻9克,何首乌9克,防风9克,独活9克,牛膝9克,牡蛎9克,石斛9克,银花9克,川芎9克,秦艽15克,续断12克,千年健15克,杜仲12克,泽泻12克,桑寄生12克,松节12节,狗脊6克,川朴6克,桂枝6克,钻地风6克,甘草6克,白酒1500毫升。

  功效:适用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及陈旧性损伤。

  做法:将以上药一起研成粗末,入酒内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

本文Hash:cc05a137eac6a4cd08958c851e8789fa5cf3bec1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