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的现象很普遍,部分来自母亲在怀孕期间一般都会吃大量肉类、水果和零食,这样很容易使体内滋生湿热,孩子在母体内湿热熏蒸的环境中长大,出生之后又吃着母亲湿热很重的母乳,自然容易出现黄疸。

按照中医理论,茵陈是治疗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茵陈,气味苦、平、 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书中还说茵陈“昔人曾为莳为蔬”,就像现在市场上的茼蒿之类,药效十分好,而且还是食用佳肴,相对平和,正因为如此,可服用少许,以加速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西洋芹,色碧,为茎,气味芳香,故而可入肝、胆两经,通肝、胆经络,能使肝、胆湿热早日消散。产妇体内长期积累的郁热不经化解, 不容易自然消失,但因身体原因最好少服药物,可选平常食用的西洋芹煮水让她服用,以加速体内郁热的消散。

另外,“鱼生火,肉生痰”,这是中国人的古语,所以产妇少吃猪肉、鱼和鸡肉。鸡为巽木,助肝火,《本草纲目》记载:鸡性补,能助湿中之火,病邪得之,为有助也。故湿热之人,鸡为禁忌。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是母乳性黄疸的主要症状。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 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

一般来说,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不必停止喂养母乳,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喂养母乳后出现黄疸,症状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的主因

新生儿很容易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的症状,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新生儿很容易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的原因很多,病因不同症状不同。

新生儿很容易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这主要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本文Hash:46e8432a58a36d63fdd052b3d87919f5c794774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