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案?宝宝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案


若黄色较淡,1周内不再加重者属生理性黄疽,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须治疗。属病理性者,黄疽迅速加重,亦可出现昏迷,此时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母体湿热,热传胞胎化为胎毒,淤结在血而生后即为黄疸;或因外热邪毒,或因母血父精,传于胎中,使胎儿发育异常,胆府隧道不通,或有阻塞,气滞血淤而发为本病。

(一)方剂1

l.组成车前子10g,生栀子、黄芩各9g,大黄8g,鲜茵陈汁l小杯。

2.用法将前4味药共研为细水,过筛,与茵陈汁调拌成糊状,备用。用时取药糊直接填满婴儿肚脐孔,外加纱布覆盖,并加胶布固定。每日换药l~3次,勤贴换,直至黄疸尽退方可停药。

3.说明本方适用于湿热型新生儿黄疸。症见而且皮肤颜色黄色而较鲜明,湿重者皮肤黄色较暗,亦可有发热,烦躁,口渴,尿少色黄以及呕吐,便秘,腹胀,舌质红,苔黄,指纹青,脉数。

(二)方剂2

1.组成赤小豆7粒,洲瓜蒂7粒,丝瓜蒂7粒,鲜茵陈绞汁适量,白矾少许。

2.用法除茵陈外,其余药物共研为细末,过筛后,与茵陈汁调拌成糊状,备用。用时取药糊直接填满婴儿脐孔穴,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日换药1或2次,商至黄疸退尽方停药。

3。说明本方适用于湿热型新生儿黄疸。

(三)方剂3

1。组成姜黄(鲜者)10g,鲜天胡荽、鲜田基黄各15g,米汤适量。

2.用法将上3种鲜药捣融如泥状,以米汤调和如糊状,贮备候用。用时取药糊涂敷于患儿脐窝L,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至病愈为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新生儿湿热型黄疸。

(四)方剂4

1.组成水牛角粉0。3g,黄连、山栀子、天麻各10g,鲜茵陈汁1小杯(干品也用10g)。

2.用法将栀子、黄连、天麻共为细末,菌陈汁调成糊状,备用(用干品者清水调)。临用时取犀角粉(代)0。15g填于肚脐上,再将药糊盖在上面,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直至病愈。

3.说明本方适用于热毒壅盛型胎黄。症见面目皮肤发黄.多在生后较晚时间内出现,发热,烦躁喘促,拒食或呕吐,腹泻,皮肤有淤斑,或抽搐,或昏迷,舌质红绛,苔黄,指纹紫。若有抽搐、昏迷者配服安宫牛黄丸则效果更佳。

(五)方剂5

1.组成茵陈30g,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15g。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时取适量用清水调成糊状,敷贴于患儿脐孔穴上。每日换药1~3次,至病愈方可停药。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脾湿型胎黄,患儿皮肤、面目发黄,日久不退,黄色较黯,神疲无力,纳少腹胀,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腻,指纹色淡,脉缓。

(六)方剂6

1.组成青鲫鱼背肉2块,明矾1g,砂仁3g,白糖5g。

2.用法诸药共捣烂如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贴在患婴脐窝孔穴上,外以柔软布带束紧,每日换药1次,通常敷药2~3天可奏效。

3.说明本方主治新生儿面目、皮肤发黄,色如橙子,婴儿烦躁不安,啼哭不休,或呕吐。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宝宝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虽然说,黄疸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如果病情严重就一定要介绍正规的治疗才行哦。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快来看看吧。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药物治疗: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以上说到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接下来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方法

西药

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④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中药

消黄利冲剂: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

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

小编所介绍的新生儿黄疸治疗仅供参考,家长要听医嘱哦。

新生儿脐突的中医治疗方法?宝宝脐突的中医治疗办法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先天发育营养不足,脐部薄弱,加之断脐之后,婴儿啼哭过多,或较长时间的努挣用力(如便秘),致使脐环松大,小肠、脂膜突入脐中,膨出隆起,形成脐突。

(一)方剂l

1.组成吴茱萸、苍术各12g,丁香3g,白胡椒12粒。

2.用法文火焙干,研成细末,瓶装密封备用。外用时每次3—4g,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脐疝,上面,覆以消毒纱布,绷带固定,l~2天换药1次。有局部发红等过敏反应者,川‘间隔l—2天再用,直至病愈为止。

3.说明本方主治虚寒型脐疝。表现为面色咣白,哭声低微,疝色青,局部冷,唇淡苔白,指纹不显。

(二)方剂2

1.组成淡豆豉12g,赤小豆20g,天南星6g,白敛10g,芭蕉根汁适量。

2.用法将诸药研为细末,过筛后,与芭蕉汁调拌均匀,制成膏,备用。用时取上药膏适量,直接敷在患儿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再加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5—7天即可痊愈。

3.说明本方适用于实热型脐突。症状表现为脐突红肿、热、痛,或者伴有发热、烦躁、啼哭不止,唇红、舌赤,口干,指纹红紫。

(三)方剂3

1.组成露蜂房6g。

2.用法上药焙枯为末,蜜调敷脐上,上盖纱布,绷带包扎固定,24h除去。每日换药1次。

3.说明主治小儿脐突。

(四)方剂4

1.组成白胡椒、淡豆豉各7粒,艾叶7片。

2.用法上药共捣烂,加热饭一刚和匀。敷脐包扎,过1夜取去,轻者1次即可痊愈,重者连敷3晚即可痊愈。

3.说明主治脐突。

(五)方剂5

1.组成杏仁6g。

2.用法杏仁打烂做饼,贴脐眼上,用束腰带裹紧。

3.说明主治小儿脐突。本方也可以治疗脐疮,用香汕调敷。

(六)方剂6

1.组成乌药适量。

2.用法取适量用水调糊敷脐上层口收缩。

3.说明主治小儿脐突出。

(七)方剂7

1.组成牡蛎(煅)、大黄各15g,朴硝3g。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田螺漱水,调前药末,包裹肚脐。

3.说明主治小儿脐突出。

(八)方剂8

1.纰成乌鬃毛1撮,滑石粉l小撮,红糖少量。

2.用法先将,与鬃毛烧灰(存性)加入滑石拌匀研为细末,再加红糖捣融,调温开水成糊状,贮备候用。心儿仰卧床上,以药糊上厚厚一层涂于突部化,纱布束紧,以于掌心往下轻轻压之。一般每日1欠,连敷药2~3天自愈。

3.说明主治小儿脐突。

(九)方剂9

1。组成人头发团(烧炭存性),捏白矾适量、蜜糖(蜂蜜)少量。

2。用法将前2味药混合研为细末,过筛后,以蜂蜜和如膏备用。临时取药膏适量,摊于l块纱布棉垫上。以膏贴于患者肚脐突部位,以硬板纸轻轻往下压之。然后用纱布束紧固定,一般3—4天会自行消失。

3。说明本方主治小儿脐突,表面光亮,犹如吹起之气泡,按之微有响声。本方为古代流传之妙方,经临床验证,其效显著。

(十)方剂10

1.组成猪牙皂2g,雄黄、细辛、吴茱萸、乳香、没药、冰片名1。5g,地龙l条。

2.用法上药共研末.每次取3g,开水调敷脐疝处,再以铜钱l枚,用盖药上,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

(十一)方剂11

1.组成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去皮脐)、白蔹各3g。

2.用法上药共研术,温开水调敷脐疝部,纱布包扎,每日换2次。

本文Hash:8b897cea4afb9bac58056ff08bc3b55b63a0231c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