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把低血压当回事,中医教你来调养

我们经常把血压高的危害视为洪水猛兽,对此十分关注,但是对血压偏低缺乏一定认识,甚至忽视。低血压危害并不比高血压低,那么低血压的常见人群有哪类,又该如何护理呢?

低血压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见于脾胃虚弱者;脑力劳动者;或脆弱的老年心脏病人。认为多由于气虚阳虚,阴血亏虚或气阴两虚所致。

气虚阳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脉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致心脑失养,或由肾阳虚,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者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发头晕,耳呜,畏寒肢冷,腰酸腿软,不欲饮食,疲乏无力,临床伴有低血压等症状。

低血压的中医饮食调养

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频服,每日1剂,连服1周。方中人参以野山参或高丽参为佳,也可用生晒参、红参。气阴虚损者,则可用西洋参代之。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作茶饮,频服,连服10—20天。

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低血压的日常饮食调养

除了上述所说的饮食调养,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还可以适量常吃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再者,低血压患者应忌食生冷及寒凉、破气食物,如菠菜、萝卜、芹菜、冷饮等,同时不要吃玉米等类降血压食物。

温馨提醒:一般低血压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是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回升,因此合理的饮食调养及科学的锻炼对于低血压能达到治疗的作用。

3类人易出现气血不足?中医教你3招来调养!

中医调养身体的目的是阴阳平衡,只要阴阳和谐和气血健旺就能维持身体健康,防止疾病来犯案。一旦气血不足就会降低免疫力,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特别是以下几类人最容易出现气血不足,应注重调养。

哪几类人最易出现气血不足?

1、儿童

儿童气血不足没有及早调理,就会减慢生长发育速度或使得生长发育停滞。儿童气血不足的主要症状是脸色灰暗、发青或苍白,头发黄稀少,目光涣散且手脚发凉,同时伴有食欲差和精神不振。

2、女性

肝气血充足是女性健康的基础,气血不足会造成眼睛干涩,月经量减少,四肢肌肉麻木,同时伴有舌头表面有裂纹和舌苔少、脉搏细且无力。女性气血不足可扰乱月经周期和怀孕以及分娩,严重时可造成卵巢早衰和更年期提前。

3、老年人

老年人各个器官逐渐衰退,气血运行速度缓慢,代谢能力也随之下降,易出现气血不足。正气无法运行全身,又得不到足够气血濡养,易出现四肢和肩颈部和腰背部麻木疼痛,活动受到限制,甚至会出现偏瘫。

如何补好气血?

1、调理脾胃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血液经脾胃运化生成,脾的作用是统摄血液,所以补气血的第一步就是调理脾胃。日常生活中应着重吃具有健脾益胃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薏米、莲子和南瓜等。

2、养肝血

中医认为,肝藏血且主疏泄,帮助调节气机,帮助脾胃运化,所以养肝血是调节气血的基础。过度焦虑、恐惧或抑郁等负面情绪可损害肝脏和脾胃,耗伤气血,因此应调节心理,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规律作息,23点之前必须入睡,这样能增加流向肝脏的血液,促进肝细胞修复,增强肝脏解毒和代谢能力。

3、注意身体保暖

受到寒邪入侵后可造成血液瘀滞,经络变得不通畅,气血生化受到阻碍,引发关节病变和肠胃不适。因此远离生冷寒凉食物,坚持用热水泡脚,适当的按摩来补气血。

温馨提示

以上几类人群应着重补充气血,平时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选择具有补气血功效的中药,包括熟地黄、川穹、当归和白芍、何首乌以及阿胶等。与此同时也要保持适度运动,减少就坐时间,保证有足够睡眠和积极乐观心态,不能做剧烈运动,也不能节食减肥。

三伏中当心这些小事,中医五招教你来养生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据医院急诊室大夫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三伏天有什么养生禁忌:

三伏天这些事需注意

1、夏季少吃瓜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2、不吃冰饮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冷粥不冰,过伏天”。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7、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方法是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三伏天应该如何养生

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至于三伏天养生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三伏贴、三伏灸等医药,三伏进补,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

1、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 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2、三伏灸

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3、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4、伏天进补

民间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韩国人也有在伏天吃参鸡汤、狗肉汤等进补的传统,徐州人说“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进补的习俗。三伏进补养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点: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相对睡眠时间少。进补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清虚实、对症补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随意进补可能会加重人体损耗、火上浇油。如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5、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

本文Hash:7f6ed5426eb35ba4f9182acab4a25435e46a238c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