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如何解暑化湿?详解夏季饮食的养生保健原则

导读: 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夏季饮食要节制 夏季饮食减苦增辛 夏季饮食宜清淡 夏季忌空腹饮茶、夜食生冷 这几个饮食习惯要注意

夏季饮食问题高发,肠胃受刺激可能性增大。该如何在夏季做好中医保健工作,不妨看看中医告诉你,夏季饮食的保健养生原则。

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而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寒中洞泄一类的脾病了。所以长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些辣椒,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抗湿邪对脾脏的侵扰。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

夏季饮食要节制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才能颐养天年。

饮食节制除了要防止暴饮暴食之外,还要注意三餐的时间及分配。早饭要在7点左右,午饭在12点左右,晚饭在18点左右。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枕上记》中说:“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减低,消耗的热量也比白天明显减少,晚饭吃得过多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同时晚饭吃得过饱或过于油腻还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并影响睡眠,即所谓的“胃不和,卧不安”。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来就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难以消化,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正如谚语所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汉代名医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损谷则愈”,即在保持身体基本热量需要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儿,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们现代的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与饮食不节制有密切的关系。古人提出的“损谷则愈”到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季饮食减苦增辛

对于夏季的饮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要“减苦增辛”,因为辛主发散,苦主沉降,苦味不利于夏季阳气的升发。而辛味之品性主升散,与夏季阳气发散的状态相吻合。有人主张夏季多食苦瓜,认为苦瓜有清解暑热的作用,其实苦瓜只适合于长夏季节食用,因为长夏湿热交蒸,湿热困脾,导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苦瓜性寒可以清热,苦可燥湿,可通畅脾胃气机,增进食欲。但对于阳虚的患者,则不要将苦瓜列为夏季的主要蔬菜。

夏季饮食宜清淡

《吕氏春秋》中曰:“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 食。”经常吃肥甘厚腻、煎炒烹炸、过于辛辣的食物,可在体内生痰湿,日久使肝阳上亢、脾阳虚衰。其实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尤其是夏季。因为在夏季,人体本身顺应阴阳变化而出现阳气宣发,若是常吃肥甘厚腻之品,会加重脾胃的负担,造成脾阳虚弱,而出现痰湿。故《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不生。”是说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简单的饮食,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清淡的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为主。清淡饮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对肉类要少食、淡食。烹饪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

夏季忌空腹饮茶、夜食生冷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饮茶消暑,但需要 注意的是,夏季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 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餐后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夜间尤其要注意不要食用生菜、瓜类等生冷食物,也不要吃太多肉或糯米等黏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这几个饮食习惯要注意

接近室温水对肠胃较好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水分够、该出汗时出汗,才是散热的最好方法。夏天要想快速散热消暑,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喝接近室温的水,或者是温开水,才能让水分快速抵达小肠,排汗散热。吃冰、喝冰水的凉快感虽能从口腔一路延续到胃,却只能“局部降温”,身体热量难发散,还是会觉得暑热难耐。而且,大量冰饮还可能让胃蠕动变慢,延缓水分抵达肠道的时间,水分吸收速度也跟著变慢。

冰品若难戒 小口小口吃

要想兼顾透心凉的快感及消暑,冰水、冰品不是完全不能碰,可以小口小口慢慢吃,或是小量小量地喝,延长停留在嘴里的时间,等温度跟体温接近后再下肚。不过,过敏性鼻炎、气喘的患者最好还是避免,以免过敏症状更加重。

忌过量喝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火、降暑等功效,因此在夏天食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就因为如此有很多人都错误的认为绿豆汤是“多多益善”,因此每天都过量的饮用绿豆汤。在这建议,要想维持苗条的身形。最好是少喝绿豆汤。

因为绿豆汤和米饭一样属糖类,如果过量食用的话也会导致发胖。因此在吃完饭后有喝绿豆汤习惯的人,一定要记住饭量要减少1/4。而把绿豆汤当饭吃的人,则要记住要少放点糖,同时可以适量加一些低脂牛奶。

夏季饮食问题十分重要,一定要重视起来。

夏季养生饮食的原则都有哪些,冬瓜西瓜助你消暑清湿


  现已进入伏天,此时气候炎热,人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在炎热的伏天,最易发生的季节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这些症状,中医讲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对此,可适当进补,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时间,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饮食上,最好以素食为主,黄豆和豆制品(如豆腐)有利于心脏健康,还可多食冬瓜、西瓜,有利于排除暑湿之邪。民间有“清汤冬瓜”、“西瓜翠衣”的说法。为了消除或预防夜寒,日常要服用一些生姜,多喝凉白开水或绿豆汤,可以解暑除渴。

  生活小提示:伏天中,气温高、湿度大,不可久坐在暴露在外的木料上,否则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另外伏天不宜在室外露宿,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中成药:因暑湿造成的头晕,可服用藿香正气丸。风热感冒,可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夏天饮食保健,夏季如何护理你的嗓子

  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在炎炎夏日里,人很容易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昏昏欲睡等症状。因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拥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缓解上述症状会非常有帮助。生活家小编特别为您搜罗了适合这个夏天的饮食保健知识,为您贴身定制夏季健康饮食!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荸荠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钙、磷、 铁等矿物质,甘寒性凉,有清热生津、利咽化痰之功,所以咽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点荸荠。

  具体方法:咽炎患者可将鲜荸荠洗净、去皮、切碎,绞汁冷服,每次150克左右,不定量饮用;还可以将荸荠用水煮熟后直接食用,每天2次,每次吃 5―6个即可。

  日常注意:

  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东西,比如猪蹄、鱼、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瘦肉等。早晚用淡盐水漱口,漱口后不妨再喝一杯淡盐水,为咽部杀菌、清洁和湿润,改善咽部的环境,预防细菌感染。

  坚持半年到一年,慢性咽炎就能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生活窍门:

  如果出现嗓子刺痒、干疼,有烧灼感或出现不停地清嗓子的症状,不妨试试热熏气疗法。热熏气疗法是指将口腔张开以适当的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注意水温不要超过50℃,以感觉咽喉部舒适为宜,因为过高的水温所释放的热气会伤害到口腔黏膜。一般情况下,进行热熏气疗法2~3天(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后咽喉部不适及口腔黏膜的干燥症状可很快消失或大大缓解。如果症状不能缓解或有加重的趋势,说明可能已经形成急性咽喉炎,最好尽快找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另外,日常生活中可多饮菊花茶、冰糖梨水、生萝卜汁等饮品,因为它们都具有清咽润肺的功效。

本文Hash:c6aaa011f271182213b594973ff36c36deb31412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