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急救:幼儿游泳急救小常识

宝宝游泳的益处多多

游泳这一复杂动作是在大脑支配下完成的,这样在游泳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快,智力发育好。

宝贝经常游泳可使心肌发达,新陈代谢旺盛,心跳比同龄幼儿慢且有力,这就为承担更大的体力负荷准备了条件。

宝贝经常游泳,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得到了提高,表现为肺活量大,憋气时间长。

经常游泳可消耗过多的脂肪,利用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使体形匀称健美。

经常游泳还可以提高宝贝耐寒和抗病的能力。

如何为宝宝选择游泳班

美国最新研究称,小于5岁的儿童原则上都不适于学习游泳。这是因为:水中的低重力环境不利于孩子骨骼的成长;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善,学习游泳不安全;游泳的高强度训练也容易损伤幼儿的身体。所以,最好的情况是宝贝5岁之前经常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在泳池里玩水,已经不再对水有恐惧感。5岁之后再开始接受正规的游泳训练。

要为宝贝选择正规的游泳场馆内的正规游泳教练。最好不要将宝贝送去参加通过反复把儿童沉入水中等方式来锻炼游泳技能的培训班,这种方式只会增加宝贝对水的惧怕心理,而导致宝贝成人后对水的心理障碍。

选择的游泳班人数不要超过20人,最好是专门的儿童班,宝贝与同龄的伙伴一同学习比独自面对教练的一对一的学习更有乐趣。

为宝贝准备好泳衣、泳帽、泳镜、耳塞等用品。泳帽最好选择黄色的,在水中更为突出,便于教练发现宝贝的意外情况。泳镜最好选择防雾的泳镜。

让宝贝养成游泳后刷牙、漱口、用沐浴乳洗澡的好习惯。因为泳池中的水会对宝贝的牙齿和皮肤造成伤害。

游泳急救小常识

● 抽筋

宝贝由于初学游泳的紧张或水温较低、疲劳都会造成肌肉痉挛。游泳前,成人可以由宝贝的四肢逐渐到全身浇些水,让宝贝逐步适应水温。

急救措施:脚趾抽筋,那就马上将腿屈起,用力将足趾拉开、扳直。

小腿抽筋,先让孩子吸足一口气,仰卧在水面,用手扳住足指,并使小腿用力向前伸蹬,让收缩的肌肉伸展和松弛。

手指抽筋时,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如此反复,即可解脱。

脚背、腿的正面抽筋,把腿、踝、指伸成直线,小腿、大腿背面抽筋,伸直脚,跷起脚趾,必要时将脚掌扳近身体。

遇到宝贝下肢抽筋时,最好立即让宝贝上岸,热敷抽筋的部位,并轻轻地加以按摩。

● 耳鼻进水

宝贝游泳时经常会耳鼻进水,所以最好能让宝贝用耳塞和鼻夹。

急救措施: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进行单足跳;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然后迅速将手挪开,水即会被吸出;用消毒棉签送入耳道内将水吸出。

● 恶心呕吐

宝贝鼻子呛进脏水就会恶心呕吐,所以让宝贝使用鼻夹是个不错的选择。

急救措施:如出现这种情况,应让宝贝赶快上岸,然后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

● 身体疼痛

出现胸痛可能是由于宝贝不适应水中的压力,腹部疼痛可能是抵受不了水中的低温,宝贝头痛是因呛水或身体寒冷、暂时性脑血管痉挛而引起供血不足所致。

急救措施:当宝贝胸痛时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痛时应让宝贝立即上岸,最好让其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宝贝头痛时应迅速让宝贝上岸,用大拇指在头顶百会、太阳及列缺穴按揉,然后用热毛巾敷头,再喝一杯热开水,即可好转。

● 头晕脑胀

宝贝游泳时间过长,血液聚集于下肢,脑缺血,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急救措施: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让宝贝上岸休息,全身保温,并适当喝些淡糖盐水。

● 眼睛痒痛

水不洁净会引起宝贝眼睛痒痛。 急救措施:上岸后应马上用清洁的淡盐水冲洗眼睛,然后用氯霉素或红霉素眼药水,临睡前最好再做一下热敷。

婴幼儿气管吸入异物急救常识,婴儿气管吸入异物急救常识


四种情况易造成气管异物

哭闹时进食

宝宝的臼齿未萌出,咀嚼能力差,而且喉的防御功能不健全,若在进食时哭闹很容易将食物呛进气管内。

好动误吸

宝宝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将纽扣、硬币、玻璃弹珠、小瓶盖、螺丝钉放在口中玩,一不小心就吸入气管。

进食误吸

花生米、蚕豆、瓜子、果冻之类的食品,是引起气管异物的祸首。此外,宝宝在进食时,常会因说话、嘻笑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错误方式喂药

给患病的宝宝喂药时,如果方式不对,如捏紧宝宝的鼻子喂药,结果导致药粒进入气管。

特征表现早辨别

呛咳不断

当异物进入气管后,气管黏膜受到刺激引起呛咳,继后呕吐、呼吸困难,片刻后症状减轻。此时,如果是较大的异物嵌于喉头,可立即窒息死亡;较小的异物嵌于喉头,会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大多数伴有声音嘶哑。

喉喘鸣

如果异物进入一侧气管,尤其多见于右侧的气管,便会有咳嗽和喘鸣,之后还可能会发生气管阻塞后的肺不张及肺部炎症。

不同异物吸人的表现不一

异物若是含脂肪酸的植物,如花生米、杏仁等,炎症较明显。

较小的矿物性异物,如小纽扣、小弹珠等,不足以阻塞支气管,没有任何症状,经过数周或数月后,肺部发生病变,宝宝反复发热、咳嗽、咯痰,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症。

气管异物应对措施

医生建议,异物一旦进入气管内,自然咳出的机会仅有1%,妈妈一定要帮助宝宝将异物拍出来。

第一招:拍背

将宝宝倒放在你的膝盖上,头朝下,托着他的胸,拍他背部。或提起宝宝双脚,使他身体悬空,用手掌轻拍宝宝的背部,借助咳嗽,将气管小异物咳出。

第二招:推压腹部

让宝宝坐着或站着,你站在他身后,用两手臂抱住宝宝,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宝宝的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让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异物从气管内向外冲出,并随气流到达口腔。

第三招:舌根刺激法

用手指伸进宝宝口内,刺激舌根部催吐,适用于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第四招:医院处理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都不见效,则立即送医院耳鼻喉科,让医生在喉镜或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防护措施要牢记

特殊食物特殊对待

不要给宝宝吃瓜子、花生、豆类、珍珠米、果冻、带核水果、枣、带骨肉、有刺鱼等食物。试着改变食物的类型,如做成花生酱、玉米糊、豆泥、肉末、鱼泥、枣泥、水果片等。

宝宝的口中物品不可强行取出宝宝在跑、跳、玩时。不要让宝宝

嘴里含东西。如果发现宝宝口中含有小物品,决不可用手强行挖取,应设法诱导使其吐出。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造好的进食环境。宝宝进食时,妈妈一定不要逗玩、追逐、责骂宝宝,而是少讲话,不开玩笑,专心进食。教育宝宝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三心二意,边吃边玩。

宝宝不宜吹气球

不要让宝宝吹气球,因为吹气球时,如误吸入咽喉会立即窒息。

春夏季游泳溺水,要如何急救

如果一旦发生溺水的情况,又该如何进行急救措施?

一、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使溺水者头朝下,用手指清除其口中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二、打通呼吸道后,要立刻倾出呼吸道积水———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溺水者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或者让溺水者俯卧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当抢救者来回跑动时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注意千万不能让溺水者头朝上抱着。

三、倾水的时间不宜长,有水吐出后马上做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尽可能快做六次呼吸,然后每分钟十二次,直到其恢复正常呼吸。

四、心脏起搏———如果溺水者有微弱心跳,可以用两只手指( 十岁以下的溺水者) 或者一个手掌按压溺水者胸部,动作要连贯迅速,一秒一次。

学会自救知识

游泳时万一溺水,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如果是肢体抽筋,可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1)若是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大腿抽筋,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互救刻不容缓

抢救者如果水性不高,切不可从正面去拉溺水者,否则溺水者会牢牢抓住你的手臂,或搂住你的颈部而使你动弹不得,两人会同归于尽。正确的方法是递给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树枝,溺水者会死命抓住不放,抢救者拉住另一端,尽快游泳将其拖带至岸边再行抢救。

如果溺水者已昏迷不再乱抓,抢救者可拽住其两侧腋下,使其口鼻露出水面,采用仰泳方法拖带;或在其背后用一臂夹持其腋下,采用侧泳方法将其拖带至岸边或打捞到船上再行抢救。

掌握急救常识

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即可死亡。因此,现场急救必须争分夺秒。

(1)立即倾出溺水者呼吸道内积水,迅速恢复其自主呼吸和心跳。抢救者可取单跪式,将溺水者腹部置于大腿上,背向上,头足下垂,不时颠颤或压背抬胸,以倾出其呼吸道积水。

(2)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有心跳无呼吸者应立即撬开其嘴,清除里面的泥沙等污物,采取俯卧压背法以利肺内积液排出。急救者双下肢跨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把手掌放其背下部,四指向外贴着肋骨,手臂始终保持垂直。开始时,将整个身子向前压下约两秒钟,立即解除压力。一两秒钟后,重复操作,每分钟15次左右。

如溺水者心跳已停止,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3)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边抢救边以最快的速度将溺水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抢治。

本文Hash:1288d2fb2e75105a4a07f9104df8ee161a078f87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