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出现皮肤发黄的鉴别诊断

多种疾病可引起皮肤发黄,尤以黄疸型肝炎最为突出。黄疸型肝炎就是我们体内的胆红素数量超出了正常值,使得其他的器官受到的黄色渲染的现象,当患者出现皮肤发黄的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断,避免与以下疾病弄混。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病可出现黄疸。但这些患者有发热、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周围血白细胞增高并有异形淋巴细胞(>10%)。血清噬异凝集试验阳性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人类疱疹病毒4型 )抗体IgM阳性等即可确诊;

2、钩端螺旋体病:在流行区,当病人出现黄疸时首先要考虑此病,病人血和尿中可找到病原体,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阳性等,即可与肝炎鉴别;

3、药物性肝炎:病人有服药史,服用消炎痛、苯巴比妥类、碘胺类、水杨酸类,卡巴胂等,可致中毒性肝炎。此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黄疸出现前无发热,血清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明显升高,但各项肝炎病毒标志物检验隐形可资鉴别;

4、胆管结石:较多见于中年女性,常有反复发作的急性腹部绞痛史,并发射至肩背部黄疸与腹痛发作有关,显间接性。B超及胆道造影可见结石影;

5、胰、胆肿瘤:老年人多见。胰头癌骑兵缓慢,胆总管癌以你发病,患者明显消瘦,上、中腹部区疼痛持续加重,B超、CT及磁共振检查可探及中午、胆囊肿大或胆管扩张等可明确诊断;

6、其他:肝脓肿、回归热、败血症及孕妇怀孕后期出现的黄疸相鉴别。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急性黄疸型肝炎可根据血象、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血清酶测定等进行诊断。

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均明显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显著增加。

血清酶测定

1。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2。其它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可轻度升高。

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1。蛋白电泳γ-球蛋白(9~18%)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

2。血清蛋白电泳前白蛋白(由肝脏合成) 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达83~92%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

3。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 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黄疸的诊断鉴别

黄疸的鉴别诊断

(一)溶血性黄疸

1、可有引起溶血的有关病史,如输血、用药、感染以家庭史(遗传因素)等。

2、急性大量溶血或溶血危象时起病急骤,出现剧烈溶血反应,如寒战、高热、呕吐、腹痛、头痛和全身不适、乏力,甚至出现休克、昏迷、严重贫血和黄疸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胆色素检查 除溶血危象可有深度黄疸外,血清总胆红素常小于85μmol/L(5mg/dl),其中非结合胆红素占80%以上。尿中尿胆原弱阳性,胆红素阴性;24小时尿胆原多明显升高,大量溶血时可达1,000mg以上。粪中尿胆原也升高,24小时排泄量大于300mg,也有高达1,00mg以上。

(二)肝细胞性黄疸

1、如由急性肝炎引起者,患者多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等症状,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慢性肝炎的肝脏质地增加,压痛多不著。肝硬化患者多较瘦,皮肤黝黑,可有蜘蛛痣,腹壁或有静脉曲张,肝脏可不大、质偏硬,且常无压痛,脾可肿大;晚期常用腹水,且有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甚至出现肝性脑病。

2、血甭胆红素检查: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70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常增高,占30%以上。

3、其他肝功能试验:肝细胞性黄疸时,下列试验多不正常:①血清转氨酶升高;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这和肝细胞制造与维生素K有关的凝血因子发生障碍有关,维生素K常不能纠正之;③严重肝脏损害时,血浆胆固醇、胆固醇酯以及血清胆碱酯酶均可下降;④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多正常,肝内胆淤时间升高;⑤血甭前白蛋白(prealbumin)和白蛋白下降,血清球蛋白上升,白、球比例失调;胆汁性肝硬化时,α和β和球蛋白常明显上升。

(三)梗阻性黄疸

1、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胆石病变突然发病,多伴上腹绞痛,也可有发热、呕吐及胆囊区压痛和肌卫等表现,黄疸来去迅速;结石引起者可反复发生。胰头癌早期症状可隐匿,黄疸呈进行性加深;晚期腹痛、食欲不振和消瘦、乏力症状明显。梗阻性黄疸时,因血中胆盐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瘙痒;又因肠道缺乏胆汁、影响脂深性维生素K的吸收,可引起出血倾向,注射维生素K多能予以纠正。

2、黄疸情况:主要取决于胆系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早期不完全梗阻时黄疸较浅;如胆管梗阻逐渐加重,黄疸也可加深,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有黑疸之称)。完全性胆道梗阻时,血中胆红素可达510μmol/L(30mg/dl)以上,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梗阻呈进行性黄疸,但壶腹癌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3、肝功能试验:血甭ALP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可明显增高。长期胆管梗阻常导致继发性肝实质损害,而出现血清转氨酶上升。血浆白蛋白亦有所下降。

本文Hash:f453afb6870f213f0c0cd6f85fe06c721618aff7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