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公元1563-1640),名介宾,字会卿,景岳乃其号,原籍四川绵竹县,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景岳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其父张寿峰通晓医理,张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13岁随父到北京,师从名医金英(字梦石),尽得其传。
张景岳医学精湛,被人们比为张仲景和李东垣,又因其好用熟地,人称“张熟地”。 明代许多医学家滥用苦寒药物,造成寒凉时弊。张景岳对其逐渐加以摒弃,法从薛己,力主温补。他针对朱月溪的“阳有余阴不足”,创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学说,且创制了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成为温补学派的中坚,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张景岳精心钻研《内经》历30年,将《素问》、《灵枢》两书合纂,并根据内容分门别类,著成《类经》32卷,分经文12类、若干节,条理井然,颇有创见,是研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同年,撰《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前者计11卷,对运气、阴阳五行、经络经穴、针灸操作等作图解说。后者为4卷,探易理、古代音律与医理的关系。 张景岳在晚年时总结前人及自己毕生的医疗经验,辑成《景岳全书》64卷,该书内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方、临床各科病证等等,共录新计186方,古方1533方,其后的妇人、小儿、痘疹、外科古方收妇科186方,儿科199方,痘疹173方,外科374方及随法、灸法12种,介绍药物292种,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临床参考书,后世广为流传。
张景岳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善用温补而不概以温补,提出很多有价值的临床思想,如“用药贵精专,尤宜勇敢”,治病应抓住主证,选择适宜病机的治法,同时又要恰到好处。他指出用方“意贵圆通,用嫌执滞,则其要也”,“此圆通中不可无执持也”,“执持中不可无圆活也。圆话宜从三思,执持须有定见。既能执持,以能圆活”,才是用方之道。 张景岳致力临床诊疗,著书立说,其学术成就是巨大的,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崇祯13年去世,终年78岁。
本文Hash:787e20adffa5559d9725174fc63f34b1e335550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