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祛湿?祛湿养脾穴位介绍


1、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合穴,也是祛湿重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取该穴位时,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脚穴位按摩60次,每天早晚按摩一次即可,穴位酸胀适度。

2、百会穴

头顶中心线与两耳间连接的交点,大致在头顶中心。这个洞被湿气侵入的话,头痛容易膨胀,头晕,头上也有戴帽子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艾灸熏这个穴位。

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血海穴又称百虫窝、血男,属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瘀调经、祛风止痒的效果,是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科疾病、肌关节疼痛等疾病的主要穴位。

4、丰隆穴

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自我保健时用拇指按3分钟,顺时针按10分钟左右。

5、神阙穴

脐中部,即脐眼。这个穴位被湿气侵入的话,脾胃会变得不舒服,腹胀,大便会变得油腻,女性容易引起白带增多、经血不良等妇科炎症。腹部本身以保温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健身。顺时针揉腹部,也可以点燃艾灸熏穴。

6、中脑穴

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英寸的腹中线上,可以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就是这个穴位。该穴位对缓解伏天炎热引起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有很好的作用,还对秋燥失眠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天枢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在去除污垢的同时,给出邪气的方法,在这个穴位刮痧可以加快湿邪、毒邪从粪便中排出,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疼痛、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

8、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刺激的最好方法是灸。每天睡前用艾条灸,可以帮助阴陵泉除湿。空闲时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十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脚3-5分钟,艾灸前最好按阴陵泉1-2分钟。

秋季祛湿养脾穴位介绍

1、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道的时候,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

2、百会穴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 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又名“百虫窝”、“血郄”,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淤调经、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科疾病及肌肉关节疼痛等病症的主要穴位。

4、丰隆穴

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自我保健时可用大拇指点按3分钟,再顺时针按揉10分钟左右。

5、神阙穴

脐中部,即肚脐眼处。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

6、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天枢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8、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秋季祛湿养脾穴位有哪些?,秋季祛湿的方法推荐


1、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合穴,也是祛湿重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取该穴位时,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脚穴位按摩60次,每天早晚按摩一次即可,穴位酸胀适度。

2、百会穴

头顶中心线与两耳间连接的交点,大致在头顶中心。这个洞被湿气侵入的话,头痛容易膨胀,头晕,头上也有戴帽子的沉重感。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蓄,还可以健脑宁神。手握拳状敲打,往返揉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艾灸熏这个穴位。

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血海穴又称百虫窝、血男,属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瘀调经、祛风止痒的效果,是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科疾病、肌关节疼痛等疾病的主要穴位。

4、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8英寸,胫骨前缘横指(拇指)。它不仅是胃经的络穴,也是脾经的联系,对脾胃两个脏腑都有很好的烹饪作用,是除湿祛痰的重要穴位,具有调和胃气、补充血气、醒脑安神等效果。自我保健时用拇指按3分钟,顺时针按10分钟左右。

秋季除湿养脾穴位

5、神奎穴

脐中部,即脐眼。这个穴位被湿气侵入的话,脾胃会变得不舒服,腹胀,大便会变得油腻,女性容易引起白带增多、经血不良等妇科炎症。腹部本身以保温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健身。顺时针揉腹部,也可以点燃艾灸熏穴。

6、中脑穴

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英寸的腹中线上,可以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就是这个穴位。该穴位对缓解伏天炎热引起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有很好的作用,还对秋燥失眠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天枢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在去除污垢的同时,给出邪气的方法,在这个穴位刮痧可以加快湿邪、毒邪从粪便中排出,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疼痛、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

8、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刺激的最好方法是灸。每天睡前用艾条灸,可以帮助阴陵泉除湿。空闲时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十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脚3-5分钟,艾灸前最好按阴陵泉1-2分钟。

本文Hash:0338a385db2da8e3efea2c948fcd75080b656a91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