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左右孩子的性格

人人都想做称职的家长,可中国传统的教育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往往让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下面专家对影响孩子心理的不良家庭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妈妈强势儿懦弱

英国诗人艾克略曾说:“妈妈和子女的关系,是月亮和星星,树苗和土壤之间的亲和力。”母亲的形象通常是任劳任怨的“慈母”,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历史上的武则天是个强悍的女性,自己称了帝,几个儿子却一个比一个懦弱、平庸。强势母亲常会使孩子在种种约束中变得自卑,缺乏安全感,让男孩变得懦弱,女孩叛逆不羁。 强势的父亲是传统的中国式父亲,可能会教育出热衷暴力、不讲道理的儿子;女孩则可能变得胆小懦弱,长大后还可能会重复与父母相同模式的悲惨婚姻。

过度亲密易恋母

有个笑话说,我们总是问妈妈:“妈,我袜子呢?”“妈,啥时候吃饭?”而问爸爸只有一句:“爸,我妈呢?”大多数孩子都会依恋母亲,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子过度亲密可能导致男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使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尤其是强势、独占亲子互动的母亲,她们会投入更多的爱,期待的收获就越大,母子联结也越深,更易引起恋母情结。这样的男孩长大后难以接受其他女孩。相反的,母亲爱父亲,会让孩子产生“仿父”意识,即模仿父亲以获取母亲的爱,对减轻恋母情结有帮助。

常受逼迫会逆反

许多中国父母会逼迫孩子做这做那,从学习、看书,到学钢琴、画画等。他们把孩子当成与朋友攀比、完成自己愿望的工具,并由此衍生出“不做是你笨,做不好更是你笨”的强迫性思维。处在这种无奈情境下的孩子,内心冲突持续存在,可能逆反心强或有攻击欲望。最关键的是,父母不要太看重外在的东西,更不要把孩子的一切看成自己的脸面。要认识到,在大人看来是天使的东西,小孩子心中可能是魔鬼。

父母冷漠难独立

一些传统家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夫妻感情淡漠,为避免争吵,母亲说话父亲就闭嘴,父亲说话母亲也装听不见。孩子与父母如同陌路人,不到万不得一不开口。这样的孩子很会揣摩大人的心思,长大后擅长揣测上司的心理,但难以建立亲密关系,而且容易向人示弱,也没有独立的想法。家长应首先改变夫妻间的关系模式,学会有效沟通;其次要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邻居、老师交往,尊重友谊,心身发展也可得到补偿。

只骂不夸更自卑

中国家长喜欢在孩子取得成绩时不表扬,而是纠结于一点点小的失分之处,把孩子的兴奋感打消后,再偷偷为孩子感到自豪。他们的理由大多是担心孩子骄傲,却使亲子交流变得无趣,挫败了孩子的认同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自信、过于追求完美、喜欢苛责别人等。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表扬孩子,要把一切积极或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而不是与孩子“虚假沟通”。

家庭类型与孩子的幸福关系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与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幸福。

单亲父母担心会影响他们这样的家庭构成对孩子造成影响,但英国一个主要研究幸福的研究中心发现似乎是家庭关系在起作用,而不是家庭组成类型。

7岁

奈特森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千禧研究所2008年以12877名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数据。

他们发现孩子们的幸福度与他们居住在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里没有关系:64%的孩子说他们有时或从来不快乐,36%的儿童则说他们一直是快乐的。

即使研究人员排除父母社会阶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结果还是如此。

相反人际关系等重要且有效的因素,包括与兄弟姐妹和朋友相处融洽、家庭氛围好以及在学校不被别人欺负。

第四种家庭类型,即那些没有完整家庭的孩子幸福感就较低了,不过这类中也有少数(仅占总数的0.3%)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奈特森社会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珍妮.尚弗洛在英国社会学协会年度会议上说,并不是家庭类型而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一个7岁的孩子是否快乐。

11-15岁

尚弗洛说他们在分析另一组以2679名11到15岁的英国儿童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数据(社会研究调查收集了2009年至2011年的数据)的时候发现了相似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孩子更幸福,那些生活只和父母中一人生活的孩子也没有不幸多少;但很明显这两种情况都被忽略了。

实际上,家庭类型并没有影响到11—15岁孩子的幸福感。

珍妮.尚弗洛在会上表示:“我们发现,家庭类型对于7岁或11-15年岁孩子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家庭关系才是重要因素,而不是家庭构成类型。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在周末与家人愉快玩耍以及孩子顽皮时父母不会大吵大叫,都会使一个7岁的孩子感到更加幸福。

“同学关系也很重要,在学校里被人欺负或者欺负别人都会使一个7岁孩子的幸福感降低。

研究者的研究资金的由卫生部提供的。

孩子性格不好跟家长有关?盘点家长的4大错误方法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但是民俗广为人知的老话。依据英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布鲁姆的长期性跟踪调查看来,它或是具备较强的真实度和合理性的。小宝宝问世到三岁中间是生理学心理状态生长发育最迅速的环节,家长要紧紧把握这一段金子发展趋势阶段,好好地正确引导、文化教育孩子。有一些家长感觉自己家孩子性情不大好,不但一直沉浸在自身的全球里,还不太喜爱跟别的孩子沟通交流,有时候还会继续有点儿共享阻碍。这类不太身心健康的性情是怎么产生的呢?实际上这与家长个人行为是有十分大的关联的。

家长的错误做法

1、父母为孩子开设不适度的总体目标

孩子发展的速率并不是一致的,有的孩子自小一直名列前茅,有的孩子则在某一环节遭受激起,发展趋势起来了。因此 ,当一个孩子基本沒有打好,能力沒有开发设计出去时,忽然给他们设置过高的总体目标,父母逼着,尤其是中小学的孩子对他自己能力的掌握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他不晓得自身的能力有多大,也不知道什么是提前准备,什么是练习。

2、一直指责孩子把衣服搞脏

许多 孩子非常喜欢跑来跑去,看到任何东西都想摸一摸、试一试,喜爱探寻新事物是小宝宝最珍贵的本性。父母要激励并协助孩子多多的触碰世界有多大,不必一直指责他将衣服裤子或别的物件搞脏。衣服裤子脏了能够再洗,可孩子探索宇宙的求知欲一旦被严厉打击了就再难修复了。

3、没练习却期待非凡主要表现

家长在照护孩子全过程中干万留意不必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别人孩子很有可能提前准备了好多年,由于孩子肯定有相互之间较为的心理状态。他人家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在辅导班上提早学了,而自身的孩子却沒有,因而在学习方面当然无法跟上其他孩子。殊不知这自身就给孩子非常大工作压力,你没有练习过,沒有累积,家长就规定孩子做到那一个规范。那样较为,落在后面是不容置疑的。

4、逼迫孩子共享

有一些家长一直自主将孩子的玩具赠给向其他小孩子,她们并不感觉这有哪些错误的。在成年人眼中那不过是一只小熊宝宝、一只霰弹枪罢了,但她们沒有意识到的是,她们早已侵害了孩子的物件使用权。

家长应当那么做

1、不可以奢求孩子去做超过其年纪、能力的事儿

不可以拿自身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对比。有的孩子生长发育、完善早一点,抢在同年龄人前,多学了一些物品,多干了一些事儿,那样勤奋学习的孩子非常值得激励、毫无疑问。但不可以由于有这种成熟的孩子的存有,就否定、抵毁一般的、迟熟孩子的存有使用价值。有的父母忽视自身孩子的状况,一味规定孩子早学多学,并美名其曰:不必让孩子倒在起跑线上。孩子自小担负超过年纪、能力的事儿,能不憎恨父母、憎恨生活吗?孩子每日生活在憎恨中,能有好性格吗?要想孩子性格好,就需要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发展趋势规律性,在深刻认识、掌握孩子整体实力的基本上,给与孩子恰到好处的协助、了解、适用,使孩子自始至终处在学有兴趣爱好,学行之有效,学有总体目标,学有余力的优良情况。

2、不必把自己的意向强加于给孩子

每一个人都是有自身的所有喜怒哀乐,我们都是那样,孩子也是那样,而做为父母,大家并没有权利规定她们诸事都依照大家的意向来做,即便 你是为了更好地他好。例如:你认为他该做作业了,你一定要他把手里的手机游戏停用,或是你一定要使他学会放下手上的玩具去睡觉,这种强加于的結果只有得不偿失。我们要 会尊重孩子,让孩子依照他们自己的意向做事,那样孩子不仅高兴、开朗,还能使他培养单独、有主见的性情。

本文Hash:8070df9e839fe65b50e403084b3e163bf7813b11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