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不宜超过10分钟,这4个体位更适合

导读: 拔火罐不宜超过10分钟 中医拔罐为什么在背部? 拔罐的4个体位

拔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一般都在背部拔罐。但是对于拔罐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拔火罐不宜超过10分钟

拔火罐算不上一种治疗行为,只能列入放松和保健的范畴,所以我们在出现疼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查找病因,从疾病源头上选择治疗方式,切忌讳疾忌医自行选择土方法进行治疗。

多数人常常想当然地使用火罐。医院的门诊上常会接诊因拔火罐而使皮肤受到感染的患者,拔火罐一拔就是个把小时,非得拔出水疱,流出水来才甘心,且还有个说法为“把湿和寒气拔出来了”,这种说法太荒唐。因为中医所说的湿是一个概念,是看不见的,并非液体。而当负压作用在人体表面时间过长时,任何人都会出水疱。实际上,拔火罐拔出水疱在医院治疗上等于是拔出事故了。而水疱很易感染、化脓,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败血症。

由于每个人表皮结构、厚度都不同,对负压的耐受力不同,一般拔火罐应控制在5~10分钟,最多10分钟足矣。为了便于观察皮肤的变化,最好使用玻璃罐,而橡胶罐、竹罐不宜选择。还要提醒大家的是,火罐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腰背痛是最合适的,而腹部、脸部等肌肉不丰富、有脏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肠套叠、肠梗阻。

中医拔罐为什么在背部?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背俞穴。这些穴位分布在膀胱经上,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反映内脏的生理和病理状况。

传统医学注重背部的养生保健,就是运用拔罐、捏脊、擦背、捶背、刮痧等方法。作用于背部经络和背俞穴,起到强身健体以及辅助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作用。

专家介绍,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造成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而且背部比较平整,肌肉丰厚,易于拔罐,尤其是拔膀胱经,是最普遍的一种养生手段。目前临床上的做法主要是顺着膀胱经从颈部到背部进行走罐,然后会在特定穴位上留罐。

拔罐最优势的疗效是它可以疏通经络、疏风散寒,对于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辅助治疗效果最好。感冒可选择大椎穴、肺俞和风门穴;背疼多是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留罐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不应超过15分钟,通常以5分钟左右最为安全。

拔罐的4个体位

坐立位: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侧卧位:侧卧位可根据治疗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俯卧位: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仰卧位: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在拔罐时具体要选择哪个体位,应听医嘱。

过饱过饿都不宜拔罐,4体位最适合拔罐

如今,拔罐养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自备拔罐器,在家拔罐。这是因为拔罐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另外,拔罐有众多好处,利于强体养生。但需注意的是拔罐也有坏处。下面一起来看看以避免这些坏处发生。

拔罐有好有坏

拔罐历史悠久,在古代称为角法,是用杯罐或者竹筒作为工具,借助火焰燃烧掉罐中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口深深吸附于皮肤上,造成皮肤淤血的一种中医疗法。拔罐好处很多,可活血化瘀、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清除热毒,还具有调整内分泌、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等作用。但虽然拔罐的好处很多,但也不能忽视拔罐的坏处。

拔罐治疗时,罐内空气随着酒精的燃烧而逐渐消失,进而形成很强的吸附力,拔罐的吸力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甚至会使红细胞破裂,严重者有可能出现自溶血现象。另外,拔罐虽然对人体组织疼痛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拔罐仅是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并不能包治百病。

拔罐坏处虽然不甚明显,但是长期大面积过度拔罐,会耗伤人体正气,损害皮肤组织。很多人盲从拔罐,认为所有病都可以拔罐,于是乎每天拔罐,身上每天都有淤血,病非但没有治好,身体却越来越差,这就是不重视拔罐坏处造成的。

拔罐坏处基本上以皮肤损伤为主,因为长时间淤血对皮肤细胞损伤很大,细胞分裂的速度加快,细胞壁越来越薄,容易破裂,易造成皮肤发炎化脓的症状。除了对皮肤的损伤外,拔罐的坏处还有很多,最主要的坏处就是对身体免疫力的排斥,使身体容易生病上火。拔罐虽好,但也不宜盲目过度拔罐,应适可而止。另外,拔罐时及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使拔罐部位受凉。

过饱过饿都不宜拔罐

冬季寒冷,不少人发生肩颈不适、腰腿酸痛。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拔罐进行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一般人对穴位了解有限,所以自行在家拔罐时,建议以肌肉丰富,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

专家指出,尽管拔罐方法简单,使用安全,适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但需注意的是,还有多种情况不宜拔罐,如心脏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过度疲劳、孕妇、女性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都慎用或禁用拔罐。

特别提醒,罐具使用前后,应用医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以防罐具不洁引起皮肤不适。

拔火罐宜选用4体位

坐立位: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腰背脊椎两侧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俯卧位: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侧卧位:侧卧位可根据治疗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仰卧位: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中医提醒拔火罐不可超过15分钟

目前罐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橡胶罐和真空罐。竹罐因为需要用中药液来煮,比较复杂,使用较少。玻璃罐临床用的较多,能及时观察到皮肤的情况。橡胶罐用在相对不是很平的地方,比如关节部位等。

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目前罐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橡胶罐和真空罐。竹罐因为需要用中药液来煮,比较复杂,使用较少。玻璃罐临床用的较多,能及时观察到皮肤的情况。橡胶罐用在相对不是很平的地方,比如关节部位等。家庭用罐一般选择真空罐比较合适。

医院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绕1—3圈后抽出,并迅速拔上。注意不要让燃着的棉球碰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当然家里用真空罐操作起来更为容易,也不会发生烫伤,只是祛风散寒作用比不上火罐。

哪些病适合拔罐

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但赵主任认为,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赵主任接着介绍了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起罐不要硬拔

在家里拔火罐时,罐口应光滑无破损,也不要太薄,防止把皮肤割伤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

2、 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3、 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

4、 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不宜拔罐。

5、 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也禁止使用,以防流产。

本文Hash:7292eed129076fffeb326d016c56f27acd89822a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