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用药,五大误区要避免

感冒事小,不吃药也行

很多父母觉得宝宝感冒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不用大惊小怪。甚至会觉得会和大人一样过段时间就自然而然的会痊愈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宝宝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宝宝引发一系列严重搞得并发症,比如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等等。所以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宝宝感冒了就要及时对症治疗。

滥用抗生素

很多父母会觉得抗生素速效药,能很快的治愈宝宝的感冒。要知道,抗生素的主要作用的是抑制或者细菌,而80%-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要是盲目对感冒的宝宝使用抗生素的话,不仅不能缩短病程,而且还会延误病情,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建议新手爸妈在用药这方面,最好还是咨询医生。

只要是感冒药就好

有些父母给宝宝购买感冒药的时候,认为只要是宝宝能吃的感冒药一股脑的买回家给宝宝服用。这里要提醒各位的事,其实感冒药的成分也是很重要的,宝宝吃的感冒要应该是具有这几种成分的,比如解热止痛剂,镇咳药物,鼻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物,这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感冒药里无论缺少了哪一种成分都是会影响到疗效的。

打针好的快

宝宝一生病,父母希望宝宝能好的快,就会急着带着宝宝去打针,就算是感冒也是如此。其实不然,打针或者是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时候还真的不如口服药物。所以没有要求要打针的情况下,父母还是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还是给宝宝服用感冒咳嗦的药物就可以了。

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中药不会和西药一样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所以很多人都会信赖中药。但是要说的是,其实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多多少少都是会对我们人体产生不良的反应的。中药辩证没有西药那样笼统,相对来说会比较复杂,比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咳嗦有热咳,寒咳,外感咳嗽,内伤咳嗦之分等等,如果不对症就给宝宝随便吃中药的话,那么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宝宝用抗生素要避免哪些误区?婴幼儿使用抗生素需遵循5大原则


针对抗生素这类普遍的药物,大家有一些许多 的不解和错误观念,有些人感觉诸事都需要依靠抗生素,而有些人提到抗生素就害怕。宝宝应用抗生素有哪些错误观念?

宝宝用抗生素的错误观念

1、能够给宝宝应用一切一种抗生素

抗生素的类型有多种多样,可是充分考虑药物对肝部、肾脏功能以及他不良反应,可以合适宝宝应用的抗生素就比较有限了。宝宝的肝、肾脏功能生长发育还不健全,就不可以应用对肝、肾毒性大的药物。

2、及时止损,不按治疗过程服用

“是药三分毒”,大约是绝大多数人对药物最深入的了解了,碰到要服药的状况,一直各种各样慎重担心,害怕被药“毒”到,稍有转好,就想断药。可是,应用抗生素一定要依照医生叮嘱或使用说明中标明的使用量和治疗过程服用。

产生细菌感柒时,吃过几日抗生素,感染的症状便会显著缓解时,但这个时候细菌一般都还没被彻底消除。假如随便断药,不但造成感柒的细菌没法彻底解决,早已转好的病况也很有可能会由于这种残留细菌而再一次加剧。与此同时这般不断,等同于提升了细菌对药物的融入時间,非常容易促进细菌对这类药物造成抗药性。

3、与此同时应用多种多样抗生素见效快

有的父母觉得,与此同时常用几类抗生素,能够更全方位的解决细菌,实际效果更强。可是就跟手雷弹应对不上战机、自动步枪也打不上潜艇一样,假如抗生素沒有运用在它对于的细菌类型,不但起不上哪些实际效果,还很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损害,既提升了产生副作用的风险性,又非常容易导致细菌抗药性。

4、用玻璃奶瓶喂抗生素

假如宝宝是内服抗生素,最好用勺立即喂,不能用玻璃奶瓶。由于玻璃奶瓶和奶瓶奶嘴非常容易沾掉一部分药物,进而危害宝宝品尝到的总剂量。此外,也不必把抗生素类药物放到奶里一起来养宝宝,由于药物很有可能和奶起化学反应,危害药物消化吸收。

宝宝应用抗生素标准

1、如果有被细菌感柒的很有可能,可先应用抗生素开展医治。

2、如果是确定是病毒性感染或是别的不明原因造成的全身发热,则不适合应用抗生素来开展早期治疗。

3、在应用抗生素以前要充分考虑细菌抗药性、药物副作用、抑菌功效、抗菌谱、药动学、抑菌功效、药物副作用等。

4、不可以盲目跟风的挑选抗生素,只是要依据细菌的类型和药敏试验试验来开展挑选。

5、依据不一样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病况的转变和病况的比较严重水平决策使用量和类型。

宝宝感冒的用药误区

众所周知,很多情况下父母发现宝宝生病了,就会给孩子买药吃,殊不知,错误的使用药物却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一、滥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

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事业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

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二、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

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三、一病多药

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四、体弱与补药

时下给孩子服补药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此举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发育,但因缺乏医学知识,结果事与愿违,补出了毛病。一位医生报告,9名婴幼儿服用人参后都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另一名儿童服用大剂量人参后发生抽风、昏迷,最后丧命。5岁以上的体弱儿可酌服,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作主张,以防意外。

五、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如鱼肝油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 石、脆骨症等。为此,营养学家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六、忌滥用丙种球蛋白

冬春季节易患感冒,一些家长把预防的希望寄托在丙种球蛋白上,这可靠吗?

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从理论上讲,血液中IgG的浓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有关,但注射丙球后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症结在于两点,种类多且经常变化,而丙球所含的抗体不仅有限,而且缺乏特异性;二是健康儿童及大多数体弱儿的血中IgG水平正常。

由此看来,减少儿童罹患感冒的关键之举应从增强体质出发,具体措施应从坚持母乳喂养,合理安排食谱,从小坚持三浴锻炼,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等方面着手,绝不能依靠丙球。

本文Hash:384b2cda669c14c39475484d0cb440f68f928c35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