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健康秘密医生没说 但你必须知道

导读: 1、骨头汤补钙 2、吃完止咳药少喝水 3、吃完感冒药别开车 4、小孩子别吃蜂蜜 5、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6、喝汤不养人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病的时候,医生都会嘱咐我们不要做哪些,最好做什么等等,但是医生也不能面面俱到。在生活中有一些健康的小秘密我们并不完全知道,但是确实是我们所需要的,看完之后你会从中收益。

1、骨头汤补钙

很多人很自然的认为用骨头煲汤会很有营养,对于补钙效果会很好。事实可能相反!据研究认为同样质量牛奶含钙量是骨头汤里面所含的钙的量的几十倍。所以补钙效果并不好,如果你要补钙的话,其实喝牛奶就可以解决,当然了,骨头汤里面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还是不低的。

2、吃完止咳药少喝水

很多人在喝完止咳药,尤其是类似于止咳糖浆这种粘稠度较高的药时喜欢喝水,这样才会觉得舒服,而且可以将药带进胃里便于吸收。但其实这是个误区,因为止咳药通过在呼吸道黏膜形成保护层,达到止咳作用。立刻喝水不利于保护层形成。

3、吃完感冒药别开车

因为很多感冒药中所含有的扑尔敏成分,会引起嗜睡、犯困等症状,还有些感冒药里面的成分容易引起焦虑的状态。所以在吃完感冒药后,最好别开车,不然会影响判断。

4、小孩子别吃蜂蜜

尤其是在一岁之前的孩子,由于其肠道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细菌的影响。蜂蜜本身是个好东西,但是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影响,所以孩子太小吃蜂蜜会有风险。为了你孩子的健康着想,太小的时候还是尽量别吃蜂蜜好了。

5、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很多人都喜欢喝果汁,因为其清凉温和的口感、甜而不腻的味道,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也有人认为把水果榨成果汁有利于吸收,但是其实恰恰相反,很多果汁都紧紧把里面的汁液留下,也就导致了只剩下水果的一部分营养,比如你可能吸收了维生素等等,但是水果里面丰富的膳食纤维都被丢弃了。所以,尽量还是吃水果的好,如果喝果汁可以把渣一起吃了吧。

6、喝汤不养人

很多人觉得汤煮的越久,食材里面的营养就越会被留在里面,但其实汤里面的营养物质都是脂肪和水溶液氨基酸等等,那些所谓的营养物质还在食材里面,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补充营养的话,那你就把食材也吃了吧。

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总结的一些关于生活中的健康秘密,你可能听过一些,但是这些东西很多人却不知道,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你必须知道的大暑养生知识,养生这些少不了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暑的到来预示着天气最热,此时防暑成为首要任务,除了防暑外,还需要注意防伤湿、防寒等养生事项。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大暑的养生方法。

1、防伤湿气:

三伏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升,湿气充足,空气湿度大是全年最高的。湿气容易伤脾,容易与炎热兼顾。湿热蒸,头晕,胸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的湿热下注,可引起肠炎、痢疾等。

此时要特别注意饮食,不要大量吃冷油腻的食物。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仁等健脾利湿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防止中暑:

伏天是四季中阳气旺盛时,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容易中暑。因此,要注意不要暴露在阳光下。烈日最上面的时候不要外出,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等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3、防止感冒:

在炎热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出汗不断,阳光大,卫生不牢固,寒冷的邪恶容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不仅要防止阳热,还要防止阴热。古人说,夏天不冷,过度贪婪会引起热风,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后病情恶化。伏天不要喝冷饮和冷饮,也不要吹过堂风。

下雨后立即更衣,注意保温。电风扇不得过大、过猛或直接吹人。冷气温度不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得过大。老年人不应该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晚上睡觉时,请关上电风扇和冷却器,盖住腹部。

4、防火:

三伏天,外湿入内,湿脾,脾胃升降,消化功能障碍,暑湿对脾非常不利,所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多吃消暑健脾的食物,如冬瓜、黄瓜、绿豆、红豆、薏苡等。在三伏天的饮食中,要注意多吃苦瓜、番茄等性凉、清暑的蔬菜。

很多人夏天休息不好,睡眠质量不高。这往往是因为三伏天容易受欢迎,情绪烦躁、不安、兴奋、失眠等。在情志方面,喜悦是心灵的志向,在不过度的情况下,喜悦可以缓和紧张的心情,心情舒畅,血气缓和,所以夏天的养生重点是心情平静,心情平静自然凉爽。

健康迎端午,端午节养生的秘密你知道吗?

在端午节的时候有哪些传统的养生方法呢?端午节养生在我国有独特的传统习俗,如果你并不了解不如就一起继续往下看看为大家所搜集的端午节养生要点和须知都是怎样的吧。

端午节养生要点

运动通调气血: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饮食强身防病:

古代过端午还有饮雄黄酒的风俗。在“本草”中对雄黄的药性早有记载,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因为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相传它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以寄托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哀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国人到五月初五食粽子的习俗。北方的江米小枣粽子,以甜味素食凉吃为主。而南方则可分苏式和广式两大类:苏式粽子有糯米、赤豆、豆沙等素粽及鲜肉、火腿等荤粽;广式粽子则大多偏于荤食粽,有叉烧蛋黄、猪油豆沙、鲜肉蛋黄粽等。

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与此同时,端午节养生还有哪些须知呢?

端午节养生须知

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喝雄黄。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成人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黄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端午节养生,别忘了以上几点哦。

本文Hash:5b6ad6d9c4e3aecb8b9d0a86cad17360c01edca5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