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室内防控?室内防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我们知道场所有新的冠状病毒感染者,就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如何防止室内感染新冠?让我们一起调查一下。

新冠病毒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室内传播的,大部分情况是吸入了空气中含有病毒的微粒。防止病毒在家庭和职场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拒绝感染者。但是,约40%的病例没有出现症状,没有症状的人仍然很难把病毒传播给别人。病毒一进入室内,就会从外部引入新鲜空气,或者将病毒从室内空气中除去。

最安全的室内空间是不断补充室外空气,更换室内污染空气。在商业建筑中,外部空气通常通过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输入。在家里,外部空气可以通过开放的门窗和各种间隙进入。简而言之,进入室内的外部空气越新鲜越好。引进这样的空气,可以稀释室内的所有污染物,如病毒等,减少人与病毒的接触。关于空气置换,首先,保持门窗打开是个好办法。另外,在窗户上放入风扇也能大幅度增加空气交换。在没有活动窗户的建筑物中,人们可以修改机械通风系统,将更多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但是,在任何房间里,室内的人越多,空气就越快。

如果你的房间得不到足够的外部空气,考虑空气净化器。购买前,应考虑净化器的过滤效果。最佳选择是使用高效微粒子过滤元件的净化器。这些过滤装置可以去除99.97%以上的粒子,无论大小。其次要考虑的是净化器的效率。房间越大-或者里面的人越多-所需的清洁空气就越多。

疫情期间出行需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车辆消毒?


领导:新冠状肺炎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后来发现新冠状病毒不断变异,戴口罩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新冠状毒流行期间乘高速铁路如何防护?新冠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什么?

新冠疫病期间乘高速铁路如何防护

这些交通工具需要室内乘坐,人流密集,感染风险比自己大。

1.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乘坐高速铁路等交通工具:自觉发热、咳嗽、无力的人建议不要移动,也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车途中尽量不说话或者少说话。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飞沫,我们的口罩是防止飞沫进入口中。口罩可以大幅度降低风险,但在回去的路上尽量和别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不说话。

2.关于口罩:建议至少携带两个口罩(根据自己的回程时间估计所需的数量),不要重复一次性口罩,建议一次性口罩的佩戴时间在4小时以下。

乘坐交通工具途中尽量不要摘下口罩吃。汽车本来就人多,空气混浊,我们可以在旅行前解决美味的饮食问题。这样,你就可以在交通工具上安心地戴口罩玩手机或睡觉。

有些合作伙伴可能还不知道戴口罩的正确姿势和注意事项。在这里,戴口罩前和用完口罩后,不要用手触摸口罩咳嗽和打喷嚏,不仅要戴口罩,还要洗手20秒以上

3.洗手和消毒:再次强调,认真洗手和戴口罩一样重要。洗手液和瓶子的75%乙醇(不超过100ml)可以自己携带,如果在安全检查中拿到行李的话,请理解员工为了旅客的安全而考虑。

4.关于眼睛保护:不需要。即使在医院,护目镜也要求在容易携带病毒的液体飞溅的地区使用。例如隔离病区、隔离重症监护区、样品采集区等,普通人不需要戴防护镜等眼睛防护用品。温暖的注意,建议平时戴隐形眼镜的朋友在移动时选择框架眼镜。使用隐形眼镜会增加用手接触眼睛的次数,如果用手接触病毒的话,接触眼睛会感染。

5.关于食物:建议携带封闭包装的食物和独立包装的一次性饮用水,避免使用公共饮用水设备,避免食物和水暴露引起的感染风险。

新冠疫病流行期间开车要注意什么

开车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例如,中途接触的人、换气程度等,开车在几种交通方式中比较安全。

1.为了减少感染的可能性,最近尽量不要把车借给别人,尽量不要搭载家庭以外的人。汽车借给别人使用的话,门把手、方向盘、挡板等经常接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部分进行酒精擦拭消毒,车内消毒以喷雾、擦拭方式为主。

2.注意返程路线是否通畅,交通是否受到管制。建议您及时关注当地和沿途交通广播。交通管理部门的公告等,详细掌握通行线路的交通状况,合理规划旅行时间和路线,避免因不了解情况而堵车。暂时改变线路等情况。

3.确保移动人员自身的健康,如最近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应延期移动,到医院就诊,等待完全恢复后再回来

4.准备移动所需物品: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必须携带消毒和防护物品,如携带洗手液、消毒纸巾、罩等,如果有便携的医药箱,也记得在车上放置一定量的水和物品

没有必要在车上戴口罩。在温暖的天气开车时,条件允许打开窗户,保持车内的空气流通。在寒冷的天气下,记得长时间开空调后,不时开窗通风。中途加油,上厕所下车的话,下车的时候要戴口罩,上车前要认真洗手,用酒精等消毒。

癫痫预防措施有哪些?应该如何控制病情?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10岁以后逐渐降低。我国男女之比为1.15∶1~1.7∶1。种族患病率无明显差异。下面和家庭医生在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病因

癫痫病因极其复杂,可分三大类,并存在多种影响发病的因素:

1、特发性癫痫

可疑遗传倾向无其他明显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龄段起病,有特征性临床及脑电图表现,诊断较明确。

2、症状性癫痫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结构或功能等,如染色体异常、局灶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以及某些系统性疾病所致。

(1)局限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①先天性异常胚胎发育中各种病因导致脑穿通畸形、小头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胼胝体缺如及大脑皮质发育不全,围生期胎儿脑损伤等;②获得性脑损伤如脑外伤,颅脑手术后,脑卒中后,颅内感染后,急性酒精中毒;③产伤新生儿癫痫发生率约为1%,分娩时合并产伤多伴脑出血或脑缺氧损害,新生儿合并脑先天发育畸形或产伤,癫痫发病率高达25%;④炎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感染及AIDS神经系统并发症等;⑤脑血管疾病如脑动静脉畸形、脑梗死和脑出血等;

⑥颅内肿瘤

原发性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等;⑦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脑-面血管瘤病、苯丙酮酸尿症等;

⑧神经系统变性病

如Alzheimer病、Pick病等约1/3的患者合并癫痫发作。

(2)系统性疾病①缺氧性脑病如心搏骤停、CO中毒窒息、麻醉意外和呼吸衰竭等可引起肌阵挛性发作或全身性大发作;②代谢性脑病如低血糖症,最常导致癫痫其他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高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以及尿毒症、肝性脑病和甲状腺毒血症等均可导致癫痫发作;③心血管疾病如心脏骤停、高血压脑病等;

④热性惊厥

热性发作导致海马硬化是颞叶癫痫继发全身性发作,并成为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⑤子痫;⑥中毒如酒精、异烟肼、卡巴唑等药物及铅、铊等重金属中毒。

3、隐源性癫痫

较多见,临床表现提示症状性癫痫,但未找到明确病因,可在特殊年龄段起病,无特定临床和脑电图表现。

临床表现

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系指全身肌肉抽动及意识丧失的发作。以产伤、脑外伤、脑瘤等较常见。强直-阵挛发作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是各种癫痫中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其典型发作可分为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恢复期四个临床阶段。发作期间脑电图为典型的爆发性多棘波和棘-慢波综合,每次棘-慢波综合可伴有肌肉跳动。

2、单纯部分发作

是指脑的局部皮质放电而引起的与该部位的功能相对应的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分为四组:①伴运动症状者;②伴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症状者;③伴自主神经症状和体征者;④伴精神症状者。

3、复杂部分发作

习惯上又称精神运动发作,伴有意识障碍。先兆多在意识丧失前或即将丧失时发生,故发作后患者仍能回忆。

4、失神发作(小发作)

其典型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而不伴先兆或发作后症状。

5、癫痫持续状态

是指单次癫痫发作超过30分钟,或者癫痫频繁发作,以致患者尚未从前一次发作中完全恢复而又有另一次发作,总时间超过30分钟者。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需要抢救的急症。

癫痫的预防

预防癫痫病发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孕期头三个月,一定要远离辐射,避免病毒和细菌感染。规律孕检,分娩时避免胎儿缺氧、窒息、产伤等。

②小儿发热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损伤脑组织。还应看护好孩子,避免其发生头外伤。

③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应注意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患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等疾病发生。

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刺激神经的饮食要禁止,如酒类、咖啡、巧克力、浓茶、可乐饮品等,这类饮品会提高神经兴奋度,诱发癫痫发作。

2、生活方面生活规律、睡眠充分。过于劳累、紊乱的生活也会引起癫痫,癫痫患者发作应该怎么控制呀还会使有癫痫史的患者发作更频繁。

3、癫痫患者平时可以适当运动,但运动量一定要控制好,不宜过大运动量过大会使人换气过度,这是引发癫痫常见的诱因之一,也是确诊癫痫所要做的检测之一。

4、娱乐方面癫痫患者应少去声音嘈杂或是光线过炫的场所,如KTV、酒吧、迪厅。处在这些场所中,由于声音和光线过度刺激,外加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导致癫痫发作。

5、工作学习方面一般来讲,青少年癫痫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学习不好,来自家长、亲戚、老师等多方面的压力。所以,家长朋友要注意,不管您孩子的癫痫是否能控制,都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6、生育方面已婚癫痫患者,在过夫妻生活时切不可过度兴奋,要减少性生活次数和时间。另外,如果想要孩子,最好找专业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因为很多治疗癫痫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会引起胎儿畸形,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或是减少药品使用种类。

本文Hash:b30dd4190dfdf7b583b8a608a2c9d87b3f2b0d90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