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感冒婴儿有这七个误区的家长知道吗?


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父母应该学会如何护理感冒中的婴儿。以下七个容易发生的误解会加重婴儿的感冒。

照顾感冒的婴儿有这7个误解

错误观念1:有重鼻音感冒吗?

幼儿期,特别是1岁以下,鼻子有呼噜声,分泌物在其中呼吸来回,其实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表现(呼吸道分泌物)。然而,大多数母亲会担心婴儿是否感冒,事实上,他们大多担心。因为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积累了过多的鼻腔分泌物,特别是在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担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固定鼻内分泌物,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在什么情况下有真正的鼻炎?答案是,医生发现鼻腔内发炎,即红肿,鼻粘膜分泌物增多,可以接受诊断。

错误观念2:如果有痰声,拍背排痰?

所谓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痰的位置在上述任何地方,多为感染,如病毒感染。听到幼儿呼吸声感到痰时,首先要自己判断或委托医生了解痰的位置。痰的位置在上面,喉咙以上,下面,气管和肺,如果是前者的话,就没有必要拍痰。相反,必须认真去除鼻腔和喉咙的分泌物。当然,如果确实有气管内痰的声音,就有必要按规则拍痰。

错误观念3:感冒可以使用抗生素

病毒和细菌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是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是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严格来说,对病毒性感冒没有效果,只是对症治疗,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感冒后在药店买感冒药的习惯,加入抗生素使用的经验。事实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没有用,浪费和滥用。

错误观念4: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着急,听说抵抗力低,点击丙种球蛋白就能预防感冒,但注射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的生物制剂,目前的技术仍存在污染危险,不是100%的安全。此外,对于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球蛋白质之一,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错误观念5:吃化痰药需要在没有痰之前吃吗?

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侵入呼吸道时,发炎反应引起分泌物,除去剥落的上皮和死亡的病原体等引起痰液。感染数日后,体内免疫系统由各种免疫细胞负责去除痰液。

因此,有痰时多摄取液体,软化痰为首要任务的痰化药,医生认为痰粘度高,多时需要在急性期前几天使用,不是直到无痰为止。母亲们相信,婴儿体内应该有清道夫工作,只要适当调整环境因素(包括水分摄取、温湿度等),身体就会自然痊愈。

错误观念6:有咳嗽就吃止咳药?

对人体来说,咳嗽是生理反射,呼吸道吸入异物或浸润炎症时,将该信息上传到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以排除管内异物为目的,咳嗽时以激烈的速度,从喉咙深处排出空气

从上述角度来看,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有益。除了判别有痰的咳嗽和无痰的咳嗽之间的差异外(前者必须增加水分摄取,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还必须考虑咳嗽是否引起生活上的不适,睡不着,吃便咳和呕吐,使用适当的止咳药物。这种药有麻醉性和非麻醉性两种,必须仔细咨询医生才能安心使用药物。

错误观念7:孩子3岁后可以吃大人的药

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婴儿使用专用药。孩子长大后,也有父母认为对大人安全的药,孩子也可以使用,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可以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的生理和大人不同,对大人安全的药对孩子不 定安全,有时也很危险。例如,四环素类药物因其强毒副作用被儿科淘汰的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无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节病变和软骨发育,影响儿童身高发育,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适合使用。

感冒一样,大人吃也没关系,孩子吃了可能会出血尿,结果很严重。专家注意:用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孩子用什么药,剂量要由儿科医生决定,父母不要自己考虑,以免出错。

如何预防儿童感冒

虚邪贼风,有时避免

儿童及时增减衣物,适度寒冷、体质偏差的儿童,春天按清明后,家长最好随身携带薄丝巾,注意儿童颈肩的保温。回到南方时间歇换气,下午是最好的时机,下雨天关上南方或东南方向的门窗,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潜入的机会,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时打开窗户换气。

起居常常,行停适度

工作要有规律,春天回到大地,昼夜变长,夜晚变短,天气变暖,空气湿润,人体阳气容易被湿气困住,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当晚早起睡觉,孩子晚上睡得太晚

精神内守,疾病安全

患流感的孩子不要太紧张,太忧郁。充分利用和珍惜春天自然的陈时,利用阳光上升,万物萌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机会,心胸开阔,乐观上升。

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春季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但是,运动不要激烈,不要出汗,不要呼吸。否则,阳光消耗,容易感到外邪的侵入。适合放风筝、散步、慢跑等节奏和缓慢运动。另外,阳光明媚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晒太阳,可以温暖体内的阳光,阳光充足的话会变得健康。

                   

照顾感冒宝宝有这七大误区,家长知道吗?

感冒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所以父母们更要学会如何来护理感冒中的宝宝,下面有七个容易产生的误区会加重宝宝感冒。

照顾感冒宝宝有这七大误区

错误观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在幼儿期,特别在一岁以下,常会听到鼻子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随呼吸穿梭,其实那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妈妈们会担心是不是宝宝感冒了,其实多半是多虑的。因为造成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积了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尤其是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时,更不必担心,只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固定清洁好鼻内分泌物,便不会有以上情况发生了。

至于什么情况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当医师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时,才能下此诊断。

错误观念二:有痰声就要拍背排痰?

所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及支气管,还有肺脏,产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处,多半是由于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当听到幼儿呼吸声感觉有痰时,应先自行判断或请医师协助了解痰的位置,痰位置可在上──即喉咙以上,或在下──即气管或肺部,若为前者,便不必要给予拍痰,反而需要认真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才是;当然,若确实有气管内痰声,则需要给予规则拍痰。

错误观念三: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错误观念四: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完全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错误观念五:吃化痰药需吃到没痰为止?

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入侵呼吸道时,会因发炎反应产生分泌物,加上剥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的病原体等,造成痰液。当感染数日后,体内免疫系统会由各种免疫细胞负责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时以多摄取液体、将痰软化为首要之务;至于化痰药,则只在当医师觉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时,才需在急性期的前几天内使用,并非一直用到无痰为止。妈妈们应相信,宝宝体内本应该就有一位“清道夫”在执行勤务,只要将环境因素(包括水份摄取、温湿度等)做适当调整便可以,身体会自然痊愈的。

错误观念六: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吸入异物,或浸润发炎,便将此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就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除,因此咳嗽时会以猛烈速度,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

从上述观点来看,咳嗽是个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除了先判别有痰的咳或无痰的咳之间的差别外( 前者应增加水份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适,如不能入睡、吃了便咳或呕吐,才需考虑用适当止咳药物。此类药物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因此必须向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错误观念七:孩子3岁以后可以吃大人的药了

现在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婴儿要使用专用的药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后,有的父母就以为对大人安全的药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殊不知由于孩子的生理与大人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如四环素类的药物由于其强毒副作用目前被儿科淘汰;庆大霉素会致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了没事,孩子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血尿,后果严重。专家提醒:用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孩子用什么药、剂量多少应由儿科医师来决定,而不应父母自己想当然,以免出错。

如何预防小儿感冒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小儿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体质偏差的小朋友,春“捂”直到清明过后,家长最好随身携带薄丝巾,注意小朋友的颈肩部的保暖。回南天要间歇通风,下午是最佳时机,阴雨天把朝南或东南方向的门窗关闭,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应在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的时候,开窗通风。

“起居有常,行止适度”

作息要有规律,春回大地,昼渐长,夜渐短,天气转暖,而空气潮湿,人体阳气易为湿气所困,为适应这种变化,当晚睡早起,小朋友晚上不要太迟入睡,建议11点前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休养精气。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患有流感的小孩不要过于紧张,过于忧郁。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适当运动,提高免疫”

春季应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易感受外邪侵袭。适合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放风筝、散步、慢跑等。此外,阳光明媚之时,多跟小朋友出去晒一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阳气足则体健。

照顾婴儿感冒有这七个错误


错误观念1:鼻音重是感冒吗?

幼儿期,特别是1岁以下,鼻子有呼噜声,分泌物在其中呼吸来回,其实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表现(呼吸道分泌物)。然而,大多数母亲会担心婴儿是否感冒,事实上,他们大多担心。因为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积累了过多的鼻腔分泌物,特别是在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担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固定鼻内分泌物,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在什么情况下有真正的鼻炎?答案是,医生发现鼻腔内发炎,即红肿,鼻粘膜分泌物增多,可以接受诊断。

错误观念2:如果有痰声,拍背排痰?

所谓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痰的位置在上述任何地方,多为感染,如病毒感染。听到幼儿呼吸声感到痰时,首先要自己判断或委托医生了解痰的位置。痰的位置在上面,喉咙以上,下面,气管和肺,如果是前者的话,就没有必要拍痰。相反,必须认真去除鼻腔和喉咙的分泌物。当然,如果确实有气管内痰的声音,就有必要按规则拍痰。

错误观念3:感冒可以使用抗生素

病毒和细菌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是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是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严格来说,对病毒性感冒没有效果,只是对症治疗,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感冒后在药店买感冒药的习惯,加入抗生素使用的经验。事实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没有用,浪费和滥用。

错误观念4: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着急,听说抵抗力低,点击丙种球蛋白就能预防感冒,但注射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的生物制剂,目前的技术仍存在污染危险,不是100%的安全。此外,对于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球蛋白质之一,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错误观念5:吃化痰药需要在没有痰之前吃吗?

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侵入呼吸道时,发炎反应引起分泌物,除去剥落的上皮和死亡的病原体等引起痰液。感染数日后,体内免疫系统由各种免疫细胞负责去除痰液。

因此,有痰时多摄取液体,软化痰为首要任务的痰化药,医生认为痰粘度高,多时需要在急性期前几天使用,不是直到无痰为止。母亲们相信,婴儿体内应该有清道夫工作,只要适当调整环境因素(包括水分摄取、温湿度等),身体就会自然痊愈。

错误观念6:有咳嗽就吃止咳药?

对人体来说,咳嗽是生理反射,呼吸道吸入异物或浸润炎症时,将该信息上传到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以排除管内异物为目的,咳嗽时以激烈的速度,从喉咙深处排出空气

从上述角度来看,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有益。除了判别有痰的咳嗽和无痰的咳嗽之间的差异外(前者必须增加水分摄取,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还必须考虑咳嗽是否引起生活上的不适,睡不着,吃便咳和呕吐,使用适当的止咳药物。这种药有麻醉性和非麻醉性两种,必须仔细咨询医生才能安心使用药物。

错误观念7:孩子3岁后可以吃大人的药

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婴儿使用专用药。孩子长大后,也有父母认为对大人安全的药,孩子也可以使用,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可以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的生理和大人不同,对大人安全的药对孩子不一定安全,有时也很危险。例如,四环素类药物因其强毒副作用被儿科淘汰的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无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 病变和软骨发育,影响儿童身高发育,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适合使用。                  

本文Hash:8cf0e0b5ae76162564b266bc49f6d716923419b4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