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营养不良怎么办,妈妈试试这几招

好多宝宝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其中宝宝营养不良的情况就需要我们重视,它对患儿的危害性也是特别严重的,我们要及时的进行调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孩营养不良原因

营养不均衡是导致营养性疾病的最大原因。营养失衡可出现两个极端:其一是偏胖,其二是偏瘦。有些小孩脾胃功能弱的就吸收不好导致营养缺乏,有些小儿则吃什么就吸收什么,长辈也乐在其中,但是体重是一个劲的上涨,成了胖小孩。也许家长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可胖会出现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

造成营养失衡的有几点因素

1、添加辅食不合理:有些妈妈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不注意各个阶段的婴儿的发育状态,没有一定顺序的添加或什么最有营养就添什么,导致婴幼儿是吃什么拉什么或消化不了吐了或积食或影响到婴幼儿脾胃的正常发育。

2、喂食不注重婴幼儿的发育过程:婴幼儿的唾液腺一般在三月后才发育。对于一些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以及豆制品应分阶段喂养。牛乳和母乳虽属动物蛋白,但由于其颗粒小容易被吸收。 2—3月的婴幼儿可以吃些鱼肉,搅碎成肉泥喂给宝宝。营养丰富且易吸收。只有在8—9月后的幼儿才可以吃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或豆制品。在这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喝些菜汤,以增强肠道的消化蠕动。

3、母亲太过营养:妈妈生完小孩后,的确需要滋补,因为母亲在怀孕及生育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和营养,中医上认为是气虚加血虚,需要大量的产后调养。但是母亲在坐月子的过程也是哺乳期。母子关系在胎儿脱离母体后通过哺乳来维系。当然也有抚摩等。妈妈通过乳汁将营养、免疫,也包括细菌、病毒。如若妈妈的营养过剩或大鱼大肉的导致乳汁内脂肪堆积,乳汁过厚就会导致宝宝消化不了或吐或泻或积,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出现宝宝偏瘦、体质下降、疾病百生。

4、是先天不良:不管是呼吸道疾病还是消化道疾病,都是粘膜免疫功能太弱所导致。呼吸道粘膜有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在外来细菌的侵袭下会自动免疫防御。比如咳嗽就是一种防御功能的反映。消化道也一样。粘膜会通过咯痰把细菌排除,还有自身的免疫。有些小儿经常性犯病,最后只能通过中药来增强体质,还有锻炼。

小孩营养不良的预防

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自孕期即应做好准备。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更为重要。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及时采用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并尽量用牛、羊乳或奶粉喂哺婴儿,及时添加辅食,尤其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的饮食习惯,可使小儿食欲旺盛,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小孩营养不良食疗

1、虾皮蛋羹

配料虾皮20克,鸡蛋1个。

制法虾皮,择去杂质,冲洗一下;鸡蛋,磕入碗内,搅打成泡,然后放入虾皮搅拌均匀。将鸡蛋液碗,放入蒸锅中蒸熟,取出,可用以佐餐。

功能补气益肾,和胃健脾。本膳用虾皮,含钙丰富,是小儿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食品。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蛋黄中含钙较多。此羹经常食用,可防治儿童骨骼钙化不全的症状,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理想菜肴。

2、鸡肝粥

配料鸡肝1个,大米60克。

制法将鸡肝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锅上火,放入适量清水,下入粳米、鸡肝,用大火烧沸,后用文火 至粥熟即可,分次饮用。

功能养血明目,补肾和胃。本膳用鸡肝,营养丰富,其味甘、性微温,有补肝肾作用,《本草汇言》载称:“鸡肝,补肾安胎,清疳明目之药也。”此粥常食可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3、香蕉葡萄干牛奶

原料:牛奶30克,香蕉25克,糙米20克,葡萄干10克,柠檬汁5克。

做法:将香蕉切成5毫米的圆片,洒上柠檬汁。碗中倒入煮熟的糙米,再加入香蕉片、葡萄干,倒入牛奶即可食用。

孩子发烧不退怎么办,莫慌试试这退烧五绝招

儿童发烧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很多家长习惯性孩子一发烧就用退烧药,希望宝宝能早日退烧。其实不然,家长不应轻易使用退热药。

孩子发烧不退怎么办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5、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适于1岁以内的婴儿。

如何预防宝宝发烧

一:增强宝宝体质,多进行锻炼

有些父母觉得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很难,其实真的不会很难的。每个宝宝都很喜欢运动的,只要利用每天傍晚的时间带宝宝去公园、小区活动区、操场等地方去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绕着操场跑步、在篮球场上打篮球、也可以踢足球、打乒乓球、羽毛球,再或者是跳绳、骑自行车都是可以进行的体育项目锻炼,在增强宝宝体质方面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运动之后宝宝会流汗。把身体里的毒素进行排泄出体外,还会增强食欲,宝宝更爱吃饭了身体自然就会长高长壮。宝宝进行完体育锻炼以后也比较的累,晚上的睡眠质量也会更加的好,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强宝宝体质,多进行锻炼是宝宝减少疾病出现的最佳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果的方法。

二:多喝凉茶,少吃垃圾食品

宝宝一般发烧都是由于身体里有炎症引起的,特别是扁桃体炎或者是咽炎引起的。宝宝要想少受发烧等疾病的困扰的话就要避免身体产生炎症,要想没有炎症平时的饮食就要非常的注意。多喝凉茶,例如:菊花、金银花、冬瓜茶都是可以的,还可以多吃一些萝卜、冬瓜汤都是可以清凉泻火的,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不会出现便秘等疾病,宝宝也比较会吃饭,不会那么的挑食、厌食。少吃垃圾食品,特别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更加非常的不可取的,饼干、油条、煎饼、优酸乳、冰棒等等都是尽量不要让宝宝吃的,这些食物吃了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害无益的。要想宝宝没有炎症不会发烧就一定要注意让宝宝保持身体健康,多吃清凉解毒的食物,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哦!

:多吃营养丰富的绿色蔬菜和水果

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宝宝减少发烧疾病的出现,绿色蔬菜和水果可以让宝宝补充一定的水分,还可以让宝宝清凉泻火,水果和蔬菜可以让宝宝及时把身体里的堆积的垃圾及时的排出体外,让宝宝保持顺畅无忧的通便,还可以补充膳食纤维,帮助宝宝肠道的吸收,减少炎症的出现,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出现发烧等疾病了。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医院儿科专 指导的权威育儿科普吗?长按上图,扫码)

孩子不爱喝水怎么办?试试这5种方法帮孩子养成爱喝水的习惯

对于家长来说,子女的健康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缺水了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出现,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养成爱喝水的习惯。很多当了家长的人都知道,很多孩子都特别的不爱喝水,每次哄孩子喝水都要费很大的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如何培养孩子养成爱喝水的习惯。

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喝水呢?

1、掌握正确喝水方法

想要让宝宝爱喝水,一定要先了解这几个注意事项。首先,以母乳喂养为主要喂养方式的宝宝在6个月之前是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的,如果这个时候给宝宝喝太多的水会影响到奶的摄入,不利于生长发育。其次,适合孩子最好的水就是白开水,不要过早的给孩子喝饮料,不然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发育,而且还会导致龋齿。第三,不能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不然会稀释胃液,影响到消化。

2、用可爱的容器来装水

孩子小的时候都充满好奇心,对于一些特别可爱特别漂亮的水杯很感兴趣。加上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培养孩子爱喝水的习惯,买上几个特别可爱的水杯,放在家里的各处,每次给孩子喝水的时候都用不同的水杯,这样会调动孩子的好奇心,也会让孩子每次喝水的时候有新鲜感,这样慢慢的就爱上了喝水。

3、让孩子少量多次饮水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爱喝水,是因为每次家长督促孩子饮水的时候,都会让孩子喝很多,这样不仅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对于健康也是不好的。应该让孩子少量多次饮水,哪怕每次喝水只喝一大口也是可以的。应该让孩子对喝水这件事产生兴趣,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喝水,从而让孩子失去兴趣。如果孩子不喝水,千万不要强求,再想别的招数就好。

4、给孩子的水杯中放水果片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爱喝水,就是因为觉得白开水没有味道,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切上几片水果,放进孩子的水杯当中,让孩子的水有水果味。这样不仅补充了水分,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维生素c。改善孩子喝水的口味,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给孩子的水杯当中放糖,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不用让孩子吃太多的糖,不然容易得龋齿,影响血糖,还会影响到铜的吸收,不利于生长发育。也不能给孩子的水杯当中放饮料,给孩子养成爱喝饮料的习惯,跟最初的目的大相径庭。

5、要学会表扬

家长在督促孩子喝水的时候,千万不要凶神恶煞的,不要训斥孩子,一定要用鼓励的语气,来做这件事。不能让孩子觉得喝水是一次任务,或者说喝水是一种负担。在孩子喝完水以后,尤其是小孩子,喝完水以后,家长一定要表扬,这样孩子以后喝水会更加的起劲。

培养孩子爱喝水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各位家长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内心。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温柔一些,不要训斥孩子,不然会产生反作用。

本文Hash:9aa0e728fe50723c63e482fd7b5ab5a5bc68ce3f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