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和孩子说“反话”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

  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闹出这个笑话,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父母喜爱说反话有什么弊端?千万不要随意对孩子说反话


日常生活,许多 父母喜爱对孩子说反话。但是孩子终究年龄小,她们许多 情况下不可以了解父母的真真正正含意,只能依据语句的表层含意做事,说反话不仅不可以文化教育好孩子,还会继续因而严厉打击孩子的自尊,伤害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感觉无缘无故。父母喜爱说反话有什么弊端呢?

父母说反话的弊端

1、说反话阻拦家庭教育

五六岁之前的孩子,难以听得懂或者压根听不明白反话的含意,她们常常会把“反话”真的,作出与父母希望反过来的事儿。假如父母常常对孩子说反话,孩子又听不明白,父母不仅不反省自己的错,反倒指责孩子,乃至责骂孩子,那麼孩子就会感觉十分憋屈。长久以往,孩子就不清楚应不应该听父母得话,她们很有可能会把一句简单的话了解得遍体鳞伤,乃至会猜疑他人的好心。在与人相处中,那样的孩子一般不容易坚信他人,一直对他人存有猜疑和预防心理状态,造成自身忐忑不安,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好感度,孩子也会因而苦恼。当孩子常常听见反话,就会觉得大大家是在捉弄、蒙骗、取笑自身,她们的自尊就会遭受损害。

2、危害孩子的与人相处工作能力

幼年的孩子无法区别"正话""反话",因此非常容易不正确地觉得父母那样的方法是对别人的一种宽慰,孩子若确实套入了你的叫法,非常容易让别人误以为孩子欠缺责任心,不讲礼貌,那样对孩子的与人相处沒有益处哦!例如孩子又哭又闹的情况下有一些父母会说:"哭吧哭吧,哭个够!"孩子又哭又闹原本便是要想得到父母的关心,但你一直反话却变成了一种冷言冷语,这对亲子游中间的沟通交流也是一种阻拦。也许我们可以挑选一种更柔和的方法,能够抱一抱他使他平静下来,随后正确引导他讲出自身的体会,让孩子慢慢学好寻找更适度的方法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

说反话要留意年纪、性情

说反话这类教育理念是民间偏方,并不宜每一个孩子,也不可以随时随地应用,要依据孩子所在的年龄层和孩子的性情来决策是不是应用及其应用的频次。因为五岁的孩子正处在4~七岁这一“市场竞争期”,常主要表现出极强的判逆性,诸事都喜爱和父母唱反调,这时正话反说很有可能会接到比较好的实际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孩子本性太强,这时候父母假如或是充分发挥一贯的絮叨原色,跟孩子举例论证、讲理得话,是压根难以实现的。请将比不上激将,假如父母适度改变方法,正话反说,孩子反倒会‘沿着’父母的含意。

父母不要多听孩子说话


现在的孩子

徐胜三:权威调查显示,父母谈到今天的孩子,评价意见是否定在70%以上,现在比以前高90%以上。这可能是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

社会在进步,孩子也在进步,客观地说,现在的孩子一定比上一代优秀,上一代优秀,重要的是父母必须看到并承认。

现在的孩子只是个性更突出,需要父母的尊重,父母必须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崇拜父母的年龄,教育很好,父母是英雄。但是,从10岁到20岁,进入心理上轻视父母的年龄,瞧不起父母,他崇拜的人是电视明星,父母每天唠叨,胸无大志,整天抱怨,觉得自己不会成为龙成凤,让我成为龙成凤。从20岁到30岁,父母开始理解。30到40岁对父母有些爱。人到了40岁才到了常回家看看的年龄。现在很多十几岁的孩子都处于崇拜父母到鄙视父母的阶段。

引导孩子多说话,父母少说多听

吕品:很多父母跟孩子说话,一开口就说很长时间,非得把孩子说哭了不可。a没有错,b没有错吗?没有b的错误还没有c的错误吗?总要给孩子找个错误。孩子和父母辩解是没有用的,后来很多孩子不说话,忽视了父母。

交谈,双方交谈,只要孩子不交谈,父母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父母最好尽量少说话,让孩子多说话,听孩子的诉说。

不许!不能!在孩子面前,“不”这个字我们用得太顺了,稍不留神就会从嘴边溜出来。而孩子呢,要不就是被一连串的“不”压得缩手缩脚,要不就是像打乒乓球一样把这些“不”给你一个个打回去,他没懵你先懵了……

好像成人都有这样一种定势:和孩子说话总想着要控制他,居高临下,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受尊重的独立个体。用这样的方式,你下达的是指令,却没有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就好像他注定是做错事的一方,你注定是来惩罚他的。想想

。有时候我们说不。其实,不想重新收拾,不想累,想保护自己的监护人权威……但是,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所以,看见孩子咬铅笔,又知道他正处在长牙阶段,你就可以会用磨牙物轻松地代替铅笔放进他嘴里,而不是嚷嚷:“我最后一次警告你,不许再吃笔了!”

本文Hash:320af43dc59d05781934b21787d06816f327d20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