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痛经分两种,中医3款食疗调理痛经问题

痛经明明不是什么大病,持续时间也不过一天而已,但是痛时却真是痛不欲生。相比较吃药治疗,我们看看中医有什么缓解方法,让痛经远离女性朋友。

常见痛经可分两种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痛至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者可致昏厥。临床上可分为两种情况: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称为功能性痛经(原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称为器质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没有结婚或性生活的女性痛经大多数属于功能性痛经,也有少部分属于器质性痛经。其发生与遗传、精神、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疼痛的程度与个体耐受性及主观感觉也有密切关系,属于心身疾病,严重的痛经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学习、工作,紧张、焦虑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对功能性痛经的治疗比较简单,效果也比较好,但器质性痛经往往其原发病复杂,并且多数为妇科的疑难疾病,所以治疗可能比较复杂,有些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所以要做一些检查来对两者进行鉴别。

功能性痛经的治疗重在调血止痛治其标,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平时需辨证求因治其本,解除病因,以断其根。而器质性痛经则依据不同的疾病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不管哪种情况中医药(包括针灸疗法)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通过上面多了解,我们在针对自身痛经原因找寻治疗方法之外,可以试试看下面,不管是那种痛经类型,都可以采用的缓解方法。

早晚按摩穴位有益缓解痛经

按摩法:病人仰卧于床,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将两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从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转圆按摩60次,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具体取穴方法如下:

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小提示:自我按摩缓解痛经法,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中医三款食疗方调理痛经

1、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2、鸡蛋当归姜汤

素材:鸡蛋1枚,当归15克,干姜5克,红枣15克(去核),陈皮5克,米酒20毫升。

做法:将当归、干姜、陈皮加水煮沸30分钟,去渣,将鸡蛋打散和米酒红枣放入药汁,再煮沸至红枣烂,饮汤吃蛋枣。

治疗效果:主要治疗痛经气血虚弱型:经期 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

注意事项:热盛出血者禁服当归,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当归;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干姜,且干姜恶黄连、黄芩、天鼠矢。

3、山楂桂枝红糖汤

素材: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做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治疗效果: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面对痛经情况,不要以忍为主,而是应该配合治疗,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和调理。

本文Hash:dd9ab94d1db5aa8e1582caf9966605951e0e55da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