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常掏耳朵掏出癌症风险 如何正确掏耳朵
爱干净的人连细节都不肯懒于敷衍,对耳朵也是如此,勤快地掏耳朵,不留一丝秽物。但是常掏耳朵毕竟不好,究竟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
常掏耳朵掏出癌症风险
生活中,很多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支“耳勺”掏耳朵,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没事就用发夹、指甲等掏耳朵的习惯,觉得这样很舒服,却不知这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引发疾病。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此外,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别看“耳屎”名字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耳屎”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最好不要经常抠挖。
其实,耳垢会随着我们说话、吃饭、咳嗽自动排出体外。如果真需要掏,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不要太深入,以免伤及鼓膜。
如何正确掏耳朵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3、如果觉得耳朵实在很痒,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来缓解:将牙签的尖头剪掉,用脱脂棉裹住,厚度相当于普通棉签的一半,蘸取75%的酒精溶液,轻轻擦拭外耳道瘙痒的地方,力度要轻柔,如果控制不好可以请家人帮忙。这样既能止痒,又能起到消毒作用。如果耳垢太硬,无法排出,不要自己随便处理,最好去医院取出。
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本文Hash:5c7d53b90e9cd6a0c73eea5ca4df4bae022df9a2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