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挖耳”有大学问

  挖耳的历史虽无从考证,但这种习惯已自然成风,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挖耳工具也多种多样,有的成为一种工艺品。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相互或自行“挖耳”现象,其原因是由于耳痒或有异物感,认为经常挖耳有利于清洁耳朵,其实,医生建议不要经常挖耳,保护外耳道的自然解剖和生理,如有不适,应到医院就诊。挖耳的乐趣何在?怎样才是正确的挖耳? 
 
  耳朵里的脏东西是什么?
  小小的外耳道有多根神经密集分布,使得外耳道特别敏感,因而当挖耳时可产生快感,这是挖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们爱挖耳还有另一原因,就是觉得外耳道有“脏东西”存在,需要清洁。外耳道的“脏东西”其实学名叫“耵聍”,乳白色,有的偏黄。
  那么,经常性挖耳能否保持耳道“干净”?
  耵聍,其实为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有杀菌、抑制真菌生长及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小虫的作用。通常,外耳道皮肤表面附有很薄一层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脱落排出。故正常人的耵聍可以自动排出,不需要掏。
  什么是必要的挖耳朵?
  若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过多,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则称为耵聍栓塞。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为患有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经常挖耳或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致耵聍分泌过多;其二为外耳道狭窄、骨疣、异物存留等,使耵聍排出受阻所致。
  耵聍栓塞形成后,可使听力减退、耳鸣、眩晕或反射性咳嗽;遇水膨胀时可致突聋;刺激外耳道皮肤出现糜烂、肿胀、疼痛或流脓。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为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阻塞,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学名“耵聍栓塞”。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患者听力下降,甚至耳道炎症。从这个角度讲适当的挖耳还是必须的。
  挖耳不可“拿来主义”
  需要提醒的是,许多人挖耳喜欢就地取材,只要手边有的,看似能解决问题的,拿来就用。事实上,挖耳的工具大有讲究,否则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首先,不宜随意用钥匙、发夹等挖耳,那样容易刺破耳道,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习惯用指甲挖耳的人,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
  自己挖耳,应采用安全的方法,即:将棉签浸透温水,稍稍挤干,放入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耳屎就会被泡湿浸软,随后将棉签轻轻取出,耳屎就被带出。此外,当耳屎泡软松动后,也可以用专用的掏耳勺轻轻取出。医生建议,质硬的耳屎,最好到医院取出。
  其次,由于外耳道有很丰富的神经末梢,因而轻触外耳道会有舒适感甚至快感,但有时耳朵瘙痒是疾病所致,如外耳湿疹。目前湿疹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过敏、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若湿疹感染,则会疼痛、发热,局部出现皮肤红肿,小丘疹及小水泡。水泡抓破后有淡黄色水样分泌物,并有糜烂。该病易反复发作,自觉剧痒。
  此外,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应及时就诊:
  ——质硬的耳屎或可引起听力减退,最好到医院取出。
  ——耳朵瘙痒往往有外耳道湿疹并发,最好到医院就诊。
  (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金晓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 张奕)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小小冰箱健康使用有着大学问

小小冰箱藏着大学问

  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会预备许多美食,朋友馈赠的食品也不少。如何充分且正确地利用冰箱保鲜,避免造成浪费,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一些饮食专家提出的建议。

  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应尽量使用托盘和透明的密闭容器盛放食物,这样一目了然。做菜的原材料可根据不同用途放在不同托盘里,如黄酱等可装在有把手的容器里。“容易看清和容易取出非常重要。而且,如果东西不是塞得过紧,冰箱内冷气循环畅通,降温迅速,还更加节能。”

  此外,调味品应该放在容易看到的冰箱门后的格子里。如果放在冷藏室最里面,很容易因为被忽略而造成过期浪费。

  至于冷冻室,应该将肉与鱼贝类装在保鲜袋中排放整齐,一目了然。生姜和葱可以切碎以后用保鲜膜包住冷冻,这样每次使用时可省去切的工夫,而且还不会干瘪。

  存放蔬菜时,胡萝卜和黄瓜可以立在利用矿泉水瓶改制的容器里。还没用完的材料可以集中放在一个托盘里,方便下次使用。

${FDPageBreak}

小小冰箱藏着大学问

  购买原材料之后的处理也非常重要。胡萝卜如果是煮着吃,可以预先切好并过水焯一下,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放到冷藏室。这样不仅能够长期保存,还能够缩短每次做菜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放入冰箱保鲜。日本记者松泽直树指出:“不要把冰箱当成橱柜,什么都往里边放。”因为有的蔬菜水果不放在冰箱里反而保存时间更长。

  如果家里冰箱较小,可以把蔬菜用报纸包好,放在家里温度较低的地方。土豆可以和苹果放在一个袋子里一起保存,因为苹果散发的乙烯气体可以抑制土豆发芽。鳄梨和香蕉等,由于来自温暖地区,所以最好不要放到冰箱里。

  在冰箱门上可以贴张纸条,注明里面已有的原材料和购买日期。这样外出前看一下,就能轻松购物了。

  要想保持冷冻原材料的美味,最好在一个月之内食用。如果经常开关冷冻室,肉类的表面会变色,出现“冷冻黑”。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购买防紫外线伞有学问:伞面宜大不宜小

  随着夏日到来,天气逐渐炎热。防晒护肤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其中购买防紫外线伞更是一些女性消费者的青睐。面对市场上价格从二、三十元到四五百元都标称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遮阳伞,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是不是价格越贵防紫外线功能就越好呢?近日大榭消保委就接到一位陈姓女性消费者的投诉,她花费173元从辖区某超市购买的某品牌防紫外线遮阳伞用后感觉与普通雨伞几乎没有差别后怀疑该伞并不具有防紫外线功能到售伞超市交涉退货未果后向区消保委投诉。消保委工作人员一方面向消费者解释光凭“自我感觉”并不能断定该伞是否具有防紫外线功能;另一方面到该超市进行调查相同产品并确定超市对该批次遮阳伞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虚假宣传,将并不具防紫外线功能宣称具有防紫外线功能,误导了消费者。经调解,超市双倍退还了陈姓消费者货款共计346元,消费者表示满意。消保委对该超市的虚假宣传行为抄告当地工商机关另行处理。

  那么什么样的伞才是防紫外线伞呢?消费者购买防紫外线伞时该如何挑选呢?

  实际上,国家对防紫外线产品具有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值)大于30,并且UVA(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防护等级标准为“UPF30+”;当UPF大于50时,表明产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极佳,防护等级标识为“UPF50+”。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仔细查看防护等级标识,通常雨伞里靠骨架内侧的地方会缝有卷标,防紫外线伞通常会在卷标上标明抗UV作用及相应等级的防紫外线数值。如果遮阳伞不具有这种标识,一般不会具有防紫外线功能。

  消费者该怎样选购遮阳伞呢?

  购买防紫外线伞前除要按照上述国家标准仔细察看防护等级标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伞面材质。一般说来,棉、丝、尼龙、粘胶等材质防紫外线性能较差,而涤纶较好。通常用来制伞的面料有银胶、色丁、珍珠胶、碰击布、TC布等面料等。此外,防紫外线性能以缎纹织物最好,以下依次是斜纹、平纹。消费者可以根据伞面的织物性质初步判断防紫外线性能。

  2.伞面颜色。织物的颜色与紫外线防护性能有关。在同等条件下,颜色越深的织物抗紫外线性能越好,相比之下,黑色、藏青色、深绿色较浅蓝色、浅粉色、浅黄色等抗紫外线性能较好。消费者可以根据伞面颜色判断防紫外线性能。

  3.了解伞的布料处理技术。防晒伞能不能防紫外线,布料质地、颜色等是影响因素,但更重要是是要看生产厂家对布料做了什么样的技术处理。一般棉、麻质地的布料本身就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只是程度不强罢了。有些防晒伞是在伞面上涂了一层银胶,这样的处理可以反射和阻挡一些紫外线的直射。但银胶的质量有好有坏,技术条件好的厂家生产的防晒伞银胶不容易脱落,而一些廉价防晒伞为了滥竽充数,只是给伞面上涂了一层银色,经过几次阳光照射后就掉了色。4.看伞面面料纺织细密还是稀疏。面料纺织明显稀疏的伞抗紫外线性能一般较差,消费者慎重购买。

  5.伞面宜大不宜小。一般来说织物具有缩水特性,购买遮阳伞时,伞面宜大不宜小。

  6.防紫外线伞不宜在伞面水湿的情况下使用。由于水的光学传导作用,在伞面有水的情况下紫外线的透过率增加,防护效果降低。因此,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将防紫外线伞用水浸湿后会增强防紫外线效果。

  7.防紫外线伞并不能完全人体防紫外线照射。紫外线会从各个角度辐射到人体,抗紫外线遮阳伞只能遮挡从头顶上辐射到伞面上的紫外线。人体其他皮肤防紫外线还需使用其他护肤如防晒霜等产品。

  8.尽量在大商场购买品牌产品,提防普通伞滥竽充数假冒防紫外线伞。

本文Hash:716834ca383a174aec91c4cbc619b0c07958924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