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的中药有哪些

到了夏天,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就会加速运行,体内的水分和营养流失速度就会加快。而且夏季炎热的高温天气,又容易使人身体疲劳不堪。一般出现湿热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身体的其它疾病。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清热祛湿的中药来进行治疗。

清热祛湿的中药有很多种,功效都是显著的。我们一般常用的清热祛湿的中药有龙胆草、黄连、黄岑、黄柏、苦参等,味苦而性甘。这些清热祛湿的中药能够对湿热症状起来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身体的湿热症状比较严重,那么就应该联合一些其它具有清热祛湿效果的药物一起治疗。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清热祛湿的中药,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之下,有针对性的使用。不能擅自服用,不然会导致不好的情况。另外就是如果身体有其他疾病,最好是不要使用,避免造成不良反应,比如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等。

如何才能清热祛湿?清热祛湿的中草药有哪些?


1、土茯苓:作为我们经常吃的药,其效果有助于去除湿气。一般来说,土茯苓和其他食材一起制作。例如,土茯苓煮骨头。

2、绿豆:说到清热,绿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绿豆是我们夏天经常喝的糖水,绿豆具有清热、消暑的作用。而且,绿豆作为百合食材,可以和很多食材完美融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是海带绿豆糖水,百合、薏苡、南瓜等食材也和绿豆混合煮。当然了,除了糖水,我们还经常讲绿豆与猪骨或者乳鸽一起煲咸的汤

3、莲子心:作为苦中之王的莲子心,也是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的。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太热了,我们可以经常泡一些莲子心茶来喝一下,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调养。

4、苦瓜:苦瓜是夏天消暑的食物,苦瓜的饮食也很多,可以炒,可以煮汤。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清热燥湿的中药主要有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等。

1、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2、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3、黄柏

本品为云香科植物黄蘖或黄皮数除去外皮的树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治泻痢合黄芩、黄连;疗黄疸合栀子、茵陈;如配苍术、牛膝,可用于足膝肿痛、下肢萎软无力、配合知母、生地、竹叶、木通,可用于小便淋涩热痛;配合白芷、龙胆草,可用于带下阴肿。

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颇好,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外用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4、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与根,有类似黄连除湿热和解毒的功效,故对于湿热下痢及湿热痔疮等症均可应用。

本品与知母、青蒿、地骨、银柴胡、秦艽、鳖甲等配伍,可治阴虚发热,午后潮热;与黄连、芦荟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热等症。

5、龙胆草

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龙胆草或其变种的根茎及根。龙胆草为泻肝胆实火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的症候,多配合栀子、黄芩等应用;小儿惊风、手足抽搐由肝经热盛所致者,可用龙胆草以泻实火,配钩藤、牛黄以息风定惊,火退风息,惊搐自止。

6、秦皮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苦枥白蜡树)的干皮或枝皮,既有清化湿热的作用,又有收涩止痢的功效,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

本品兼有清肝泄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7、苦参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苦参清化湿热,并能导湿热渗于下窍,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苦参还能杀虫,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痢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之症。

8、白藓皮

白藓皮为云香科植物白藓的根或根皮,为祛风、除湿热的药品,并可渗湿热于下窍,适用于疮癣湿痒等症,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 或益胃药同用。

本文Hash:106579baa90a73cd5781fae92c487fee38bb1713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