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体质的中医治疗方法

1、食疗法

医师表示,体内水分代谢不良会让水分蓄积在体内,会造成体重过重、躯干水肿,需要健脾、利水、补肾,提升脾的运化可让水分流通顺畅,肾的调节可代谢体内过多的水分。包括茯苓、薏仁、赤小豆、荷叶、黄耆、益母草、车前子、泽泻,都是常被应用的中药材。

2、药草茶

除了食疗,陈玫妃医师也推荐以下两款对于消肿去湿效果相当不错的药草茶。

薏仁茯苓茶:薏仁五钱+茯苓三钱+水1000cc,煮滚后转小火煮十分钟当水喝。

荷叶茶:干荷叶三钱+水800至1000cc,煮滚后转小火煮十分钟当水喝。

3、指压法

除了饮食调理之外,搭配穴道按摩也很有效,想要消肿可以从足三里穴与复溜穴着手,足三里穴可以调脾胃、利水消肿;复溜穴则有益肾、利水的功效。按摩方法是用姆指指压穴道十次,每次约二至三秒,休息五秒后,再重复三至五次。通常穴位是在骨头或是关节的凹陷处,压下去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表示你压对地方了。

从多方面治疗湿性体质的方法

居住环境:

要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宜选择向阳避阴、通风良好、干燥凉爽的居住环境。衣着宜宽松,不宜紧身束口。应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持头部、面部、身体等的肌肤清洁干燥。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内衣以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宽松舒适、透气性好为宜。湿热体质的人,不可憋尿憋大便,要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

心理特征:

湿热体质的人性格多急躁易怒,爱发脾气。应保持平衡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棘手的事。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学会克制感情上的冲动。根据情况分别采用节制、疏泄、转移等不同的方法,使不良情绪得到化解和释放。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养花等。多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如《塞上曲》、《春江花月夜》等。

运动方式:

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及武术等。这样可以通过排汗达到清热利湿的目的。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凉爽时锻炼。冬季运动以舒适微汗为度,注意运动前后的保暖,不要着凉。应经常练习深呼吸,气息深吸至小腹,以静养心神。运动锻炼注意舒展筋骨关节,增加身体的柔韧度,如果筋骨关节僵硬、涩滞,则不利于肝胆的疏泄,会加重烦躁、紧张和焦虑。

中医诊断湿性体质的方法

中医讲湿性体质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阳明热盛与湿邪相结合,湿热交蒸于内,影响肝胆疏泄功能,胆汁不循常道,泛溢于周身所致。证属湿热瘀结之候。其病位虽以肝胆为主,然往往波及多个脏腑如脾、胃、三焦等,使病情复杂而多变。湿性体质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黄赤而短少,发热、口褐、心烦,脘痞不适,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大便秘结,汗出不彻,或头部汗出齐颈而还,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夏季或夏秋之交,天气炎热,雨湿较多,相互蒸腾而致湿热之邪相合,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困滞于中焦脾胃,气机不利,脾胃呆腻,升降运化失司所致;或因夏暑气候炎热,人体外受暑热之邪,内而恣食生冷瓜果,甘肥厚腻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邪内生,内外合邪所致;亦可见于素体湿盛,外感暑热之邪。在临床上大致可表现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等三种不同的证候类型。并易兼挟食滞、痰阻等症,证候多属实,病位以在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为主。可见于暑温、湿温、伏暑等病初期、中期。身热不扬、或发热汗出不解,或身壮热,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口渴不欲多欲:或烦渴引饮,胸脘痞闷,腹部胀满,恶心呕吐,不欲饮食;或厌恶油腻,大便溏泄。色酱黄而臭秽;或大便滞而不畅,肢痠困倦,表情淡漠,小便混浊或短赤,苔白腻,或垢腻,或黄滑腻,脉濡缓或濡数。

本文Hash:da6c5e11b3744ee50715fa44c5e87ede5825eb4b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