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之品味技巧

1、喝普洱的技巧

品评普洱茶应注重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心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2、怎样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

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重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重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洁、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3、怎样看生茶汤色

普洱生茶常见汤色有:

绿艳:翠绿而微黄,清亮鲜艳,浅绿鲜亮的茶汤。春茶常见汤色。这类茶品,随着生茶不断陈化,茶汤绿艳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

黄绿:是绿中微黄的汤色,是中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黄绿”色的茶汤,多出现在春茶中,加工时揉捻,干燥及时才能有此汤色。

绿黄:绿少黄多的汤色,类似“浅黄色”。清明至谷雨期间的晒青毛茶常显此汤色,常伴有“青草气”或“水闷味”。

浅黄:汤色黄而浅,又称:“淡黄色”,是物质欠丰富的低档晒青毛茶的汤色。

橙黄:茶汤黄中微带红色,似橙色或桔黄色。新茶有此汤色多为茶青鲜叶裂变、杀青温度偏低的表现,常伴有“红茶香”或“生涩气”。藏期在3-5年的老生茶即显此汤色,但亮度高。

深黄:汤色暗黄,深而无光。新茶有此汤色多为几天的茶青合并加工或揉捻叶长时间得不到干燥所致。老生茶亦有此汤色,但老茶黄汤者,亮度一定很好。

红汤:老茶显出红汤,必是晶莹剔透的,属不可多得的好茶。

4、怎样看熟茶汤色

普洱熟茶常见汤色有:

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较苦涩。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酽”。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

褐色:茶汤黑中秀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

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

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是发酵过度,已经“烧心”的普洱茶。

普洱茶值得你品味

一是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所含的茶碱在长期陈化过程中被分解掉了。普洱茶品性温和,几乎不刺激人体,有养胃、助睡眠之效,可谓神奇。

二是普洱茶茶多酚含量高,有利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科研证实,普洱茶在排毒、消炎、降低胆固醇、消脂去腻、美容减肥等功效方面“独步茶林”,许多女性更是将喝普洱茶作减肥养颜的良方。

三是普洱茶自身品质优良。茶友皆知,不同产区、不同山头、不同寨子的普洱茶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口感、味道亦千差万别,再加上生普储存过程中的内质转化之美妙,正所谓,年年岁岁茶相同,岁岁年年质不同,谁人活得过彭祖,尝尽天下普洱茶。

普洱茶的选购技巧是什么

1、观外表。首先要看普洱茶的外观,不论是茶饼、砖茶、沱茶,或其它各种外型的普洱茶,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是老还是嫩,一般情况下老叶较大,嫩叶较细。如果一块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条形(一片片茶叶所形成的纹路),显得比较碎和细,那就是次级品茶叶所制作的。

2、看茶色要看茶叶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深色还是浅色,光泽度怎么样。正品的颜色是猪肝色,一般要陈放五年以上的普洱茶的颜色才呈现黑中泛红的颜色。

3、看汤色。要看汤色。品质上呈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应该是透明发亮的,汤的表面看起来有油珠般的膜。品质不好的茶汤发黑、泛乌。

4、闻茶香。要闻气味。陈茶所飘散出来的是一种很甘爽的味道。

本文Hash:1b1ec45bbe17044cbcd387d2c8dff5b46a664a86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