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的艾灸疗法

技术―

艾灸穴位:神阙。

操作规程:①艾炷隔姜灸:每天灸治1次,每次3~5壮,10天为一个疗程。如果患者施灸部位皮肤出现明故灼热,再加一片事先准备好的姜片,灸处皮肤必须呈潮红方有良效。②艾炷隔盐灸:每1次,每次7壮。每天灸治1次,每次3~5壮,10天为一个疗程。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症见泄泻每日排便4次以上,甚至10多次,粪质清稀呈清水样,食后作泻或晨起腹痛,泄后痛止,脘腹发凉发胀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纳呆,四肢不温,腹痛得温则舒,舌淡苦白,脉细弱。

技术二

艾灸穴位:足三里(双)、神阙、天枢、中脘(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7壮,每日灸1次。

主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食后加重,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技术三

艾灸穴位:足三里(双)、神阙、天枢、中脘(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7壮,每日灸1次。

主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食后加重,食欲不振,脘腹病满,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技术四

艾灸穴位:脾俞(双)、胃俞(双)、阴陵泉(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麦粒灸脾俞、胃俞、阴陵泉、足三里,每穴3壮,隔日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主治: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次数增多,时溏时泻,食后加重,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技术五

艾灸穴位: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直接灸:每次选用一侧,用酒精常规消毒穴位,以米粒大小艾绒置于穴上,点燃艾粒,燃尽,再灸第二粒,局部保持干燥清洁3日,1周后灸另—侧穴位。

主治: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5~10次,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姜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技术六

艾灸穴位:中脘(双)、足三里(双)、神阙、大椎、曲池(双)、合谷(双)。

操作规程: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

主治: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技术七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双)、神阙、脾俞(双)、肾俞(双)、关元。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艾炷如枣核大,7日为一个疗程。③艾炷隔附子饼灸:取适量附子切细研为细末瓶务用。施灸时取附子末10g,以黄酒调和做五分硬币大小、厚约0.5cm的附子饼4个,中央用针扎数孔,分别置于腹或腰背部位上。上置艾炷灸之。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7日为一个疗程。

主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肠鸣即泻,烘质清稀,或泻下完谷不化,饮食减少,小腹冷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 咏细弱。

技术八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双)、神阙、天枢、脾俞(双)、内关(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艾炷如枣核大,7日为一个疗程。

主治: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腹胀,纳差,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技术九

艾灸穴位:天枢、足三里(双)、上巨虚(双)、阴陵泉(双)、合谷(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重证可1日灸2次。②温灸器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灸1~2次。③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7壮,艾炷如宁核大,每灸1次。④温针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

主治:寒湿泄泻。大便次数增多,突质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

技术十

艾灸穴位:脾俞(双)、关元俞(双)、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曰灸1次。②隔姜灸:每次选用2~5个穴位,每穴用黄豆大艾炷灸3~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脾虚泄泻。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腹胀,纳差,神疲乏力,面色姜黄,舌淡,苔白,脉细。

技术十一

艾灸穴位:肾俞(双)、命门、中脘、无枢(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7壮,艾炷如枣核大。隔日灸1次。②隔附子饼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7壮,隔曰灸1次。

主治:背虚泄泻。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内,脉细弱。

本文Hash:ab4edfd7a8514cf88b6ecaa54e9efc6bb253138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