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成“隐形杀手”

导读: 那么,究竟哪些人群需要引起特殊关注呢?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医生建议,“坏胆固醇”高危人群应经常专门做血脂检查。

  新民晚报报道 “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

  今年10月,3名美国科学家以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拿下了2009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作为染色体的“安全帽”,染色体端粒的长度与人体的抗衰老能力密切相关:人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些,当端粒短得不能再短时,细胞就不能再分裂,人体内的生命时钟也将戛然而止。

  生命是神奇的,细胞的分裂几乎决定了人类的生死大全。可是,长生不老这道两千年前的秦始皇就开始穷究的科学难题,光解决一个酶的问题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卡萝尔·格雷德等人公布的研究成果,却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起缩短寿命的真凶。他们发现,染色体端粒长度是中年高危男性未来发生冠心病事件的预测因子,相较染色体端粒长的人,端粒短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而降低“坏胆固醇”作用的他汀类药物可以减缓端粒的磨损速度,起到保护端粒的作用,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做个简单的换位思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

  英国科学家们一项长达40年的随访调查也史无前例地把胆固醇和寿命的关系明确地画上等号。此项研究明确指出:50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同时具备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三个因素,平均寿命将比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缩短10年,原因是他们晚年诱发心脏病的几率要比一般人更高。

  那么,“坏胆固醇”究竟是如何害人的呢?研究显示,假若人体的胆固醇水平控制不佳,体内过多的“坏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小米粥样的斑块,这被形象地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日积月累,经过几十年的沉积,会使动脉变得更窄,血流减少,其中不稳定的斑块随时会破裂、脱落,造成动脉阻塞,逐渐引发中风、冠心病和心梗。更可怕的是,从“坏胆固醇”到心脑血管病的全过程进展非常缓慢,患者往往没有症状,一旦发生心梗和中风,却会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

  我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已经开始逼近年轻人。北京、上海、河北和武汉等地年龄小于40岁的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调查发现,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6岁,高分布人群在20岁到30岁之间,其中男性比女性高4.9倍。年轻人冠心病占总发病率的4.3%,且有北高南低的趋势。在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中,40岁以下者已达到了13%。中青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是年轻的经理、厂长、企业家等管理人员和决策者。

  由此可见,关注胆固醇已经是人们,特别是精英阶层,性命攸关的头等大事了。医生建议,45岁以上的中老年,以及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三大高危人群最好每3——6个月就检测一次血脂,因为“坏胆固醇”对这些人的危害更大。而三大高危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控制更为严格,化验单显示结果“正常”往往并不意味着高危人群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他们的“坏胆固醇”水平应该比健康人的正常值更低些,化验单上的LDL-C(坏胆固醇)数值不能超过100mg/dl或2.6mmol/L。

  这些结果与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文章结果相似。此外,该文章还提出,相较LDL-C而言,许多新的生化指标在评估心血管风险时,只能提供极小的超越传统风险因素的额外价值。纽约州立大学州南医学中心总裁JohnLaRosa博士指出:“新的生化指标只是增加了传统危险因素的证据力度。坏胆固醇、高血压以及吸烟,依然是减少心血管风险的终极目标。”

${FDPageBreak}

  “坏胆固醇”再也不是身材上胖或不胖的“面子工程”了,而已经升级为攸关生死的“隐形杀手”。医生建议,“坏胆固醇”高危人群应经常专门做血脂检查。

  眼见年关迫近,医院的体检中心出现了体检扎堆的现象。近几年,大家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特别是年龄超过45岁的中年人群,每年都要做一次全面体检的人不在少数。在每年体检的人群中,体检中心的医生发现,血脂水平逐年升高的大有人在,许多人的“坏胆固醇”水平也正临近警戒线,为他们的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隐患。研究显示,在没有其他任何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单单“坏胆固醇”(LDL-C)水平一项升高,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它们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越来越窄,导致心绞痛,一旦破裂还会堵塞动脉,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问题。然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当“坏胆固醇”潜伏在人体内时,往往没有任何过多症状,许多患者直到因病入院,都还蒙在鼓里,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专家表示,血脂检查是目前最有效地测得胆固醇是否已经在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的方法之一。然而,许多工作繁忙的高级白领一族,通常没有时间去医院验血或者查血脂。更何况在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况下,谁会想到去主动检查呢?

  实际上,血脂指南建议,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血脂检查也应该从青年抓起,20岁以后至少每5年去查一次血脂。不过,另有一些“特殊人群”,他们的特殊体质,或者已有的疾病,使得他们的身体成了“坏胆固醇”繁殖的一方沃土,所以这群人在与“坏胆固醇”搏斗的过程中,更要抓住关键,做到最佳防范。

 

 那么,究竟哪些人群需要引起特殊关注呢?

  数据显示,在所有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病人是受“坏胆固醇”升高威胁最严重的四大高危人群。有资料显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互相加重、互相促进的关系,即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也进一步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0年内死于心梗或冠心病的危险超过20%;而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中风的风险,和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是同等的;中风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死亡率更高,30天内复发率可高达18.5%,一年内复发率约20%。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人应特别注意“坏胆固醇”的侵袭。

  除此之外,“坏胆固醇”还会对一些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下手。45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以后的女性,血脂检查需要提高到每年一次。如果叠加有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检查频率更是应该提升到每3-6个月就检测一次。因为,这些人对“坏胆固醇”也非常敏感,胆固醇水平很容易升高。

  此外,医生建议,男性的父母和兄弟姐妹55岁前,或女性的父母和兄弟姐妹65岁前曾有冠心病、中风等缺血性心血管病史,也可考虑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的胆固醇检测了。一项2009年针对上海40岁以上居民进行的血脂四项检测表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标者占1/4;而同时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者的“坏胆固醇”异常的人数明显高于没有上述疾病者。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从8350份反馈的问卷分析来看,超过一半的居民不知道胆固醇的检测指标,有1/3的人从未检测过胆固醇。

  可见,社会对“坏胆固醇”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而血脂检测也尚待启蒙与普及。专家提醒,“坏胆固醇”标准因人而异,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唯一的途径就是,放下手中的繁忙工作,去医院进行一次轻松愉快的“坏胆固醇”检查之旅。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食品干燥剂成“隐形杀手”遇水爆炸

最近,江西高安市一名5岁男孩,把放置在海苔食品袋里的一包干燥剂放到水里,打算用来吹泡泡,不料意外发生爆炸,男孩的脸和眼球都被烧伤有可能会失明。

食品干燥剂和食品脱氧剂遇水真会爆炸吗?平时如何处置这些干燥剂?发生事故如何处理?昨日,记者就此进行求证并做出提醒。

实验过程

实验用品:

海苔食品袋里的石灰干燥剂和火腿肠食品袋里的食品用脱氧剂。

实验方法:

用剪刀将干燥剂和食品用脱氧剂剪开分别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子里。

实验结果:

将食品用脱氧剂细小微粒倒在瓶子里30分钟后都没有任何异样。

将石灰干燥剂的颗粒倒在瓶子里5分钟后,只见瓶子里面的水位不断上升,原来透明的水不断变白变混浊,瓶子迅速膨胀,随后瓶子变形,接着就听到爆破声,瓶子里的水流了出来。

爆破原因

石灰吸水释放热量

瓶子为何会迅速膨胀变形,随后爆破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瓶内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灰吸水后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瓶内空气急剧膨胀后就会发生爆炸。据了解,干燥剂主要是对商品起到防潮作用,也可以保护商品。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硅胶和生石灰两种,硅胶的安全性比较高,化学腐蚀性也低一些。但是生石灰的成本低,属强碱性成分,生石灰被误食或不慎入眼,就会损伤消化道或眼结膜,后者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失明,危险性比较高。无论是什么成分的干燥剂,只要不破损、不沾水,应该是安全的。

如何处理?

放到高处小孩勿碰

消费者在购买回带有干燥剂的包装食品后,应该做到不让孩子接触。万一误食,硅胶干燥剂不会有太大问题,误食后可以直接排出体外,入眼需用清水从内眼角往外眼角冲水即可;如果是石灰干燥剂,误食后则可用水、牛奶稀释,饮水量不要过大,稀释后迅速送往医院治疗,切忌用醋、酸中和;若是不小心皮肤沾染石灰干燥剂,则需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简单处理后立刻去医院;若是眼睛被感染,应用水清洗,并注意转动眼球,翻动上下眼睑,随后立刻送医,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动、不敢用水冲,这样反而会耽误急救最佳时机。

如何处理食品袋的干燥剂?食品包装开封后要立刻把干燥剂扔掉,否则它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发生变化。但不能扔到有水的地方,最好连同包装一同扔掉。

玩具也会传染疾病?谨防五大玩具成隐形杀手

玩具带来的不光是快乐。研究表明,随着大量新奇玩具的出现,由此带来的健康隐患日益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隐藏在玩具中的祸患主要有这样几种。

玩具也会传染疾病?

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的疾病,其影响整个呼吸道,特别是最小的细支气管。它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的病毒感染引起,这些病毒是经由飞沫传染,例如打喷嚏,咳嗽或玩具的接触等。

细支气管炎刚开始其症状像感冒,伴有发烧及鼻塞,约经2-4天后,病毒向下侵入到细支气管造成细支气管刺激,发炎与气道阻塞。小孩子开始出现咳嗽的症状,并且呼吸时有喘鸣的声音。当咳痰愈来愈浓,声音沙哑,呼吸愈来愈喘及费力时,会引致气喘的发作。此时发烧可能持续也可能已经退烧,大部份的小孩会有食欲不振的现象,婴幼儿则会表现吸吮困难,且常常睡不安好,常常醒来。3-5天后喘鸣音会得到改善,但是咳嗽及鼻塞可持续1-2星期。

哪些玩具,是伤害孩子的隐形杀手?

1、拖拉玩具:拖拉玩具都有较长的绳索,若不注意可能将孩子绊倒,甚至缠绕颈项,引发窒息的可能。

2、毛绒玩具:有的毛绒玩具的填充物为未经消毒的废旧料,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毛绒玩具还容易隐藏灰尘,可能会引发孩子过敏症,有害健康,而且毛质不易清洗。玩具上的眼睛、毛球等小装饰物不够牢固容易脱落,存在被宝贝误食或放入鼻孔造成窒息的危险。

3、金属玩具:由薄铁皮、合金等材质制成的玩具,含有危险锐利边缘,存在割伤的危险。还有的金属玩具经过拉力会使某些部位拉脱,个别部件外露,形成危险突出物,当孩子跌倒在玩具上的时候,存在刺伤的危险。

4、弹射玩具:这类玩具如气枪,弓箭及飞镖等,含有小零件,如被射入口中,可能产生窒息的危险。飞镖含有可触及的锐利尖端、无保护装置,可能产生刺伤孩子皮肤的危险。这些弹射玩具若不小心玩耍,还会伤及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故不应选购此类玩具给年幼的孩子玩耍。

5、面罩玩具:封闭头部的玩具没有提供足够的通气面积,可能存在窒息的危险。面罩玩具上的毛发极易燃,孩子带在头、脸上可能存在烧伤的危险。

教你用日常用品做成益智玩具

1、彩色吸管变身造型玩具

材料:彩色吸管数支、铁丝数支、剪刀、小盒子。

做法:先将吸管自行裁剪出短、中、长3种长度;比照吸管的长度将铁丝同样分成短、中、长3种,但长度要超过吸管;将各种长度的吸管和铁丝分篮装好,由孩子自行组装成创意作品。

玩法:将铁丝穿进吸管中,吸管就成了可随意造型的弯管,利用铁丝的硬度即可自行塑造出各种造型,形状会比只有铁丝来得更鲜明。

功能:该玩具适合3岁以上宝宝,可训练宝宝的创意思考能力,锻炼小肌肉动作。

2、矿泉水瓶变身保龄球

材料:准备3-15个矿泉水瓶,大小基本相同,最好是同样的瓶子;蜡笔、彩色笔、水彩等涂鸦用具;废纸、双面胶、橡胶球。

做法:先在每个瓶子身上粘好废纸;和孩子一起给瓶子画上彩绘,增加亲子互动时间;拿1个平常玩的球当作保龄球,让孩子将瓶子一一拢好,即可开始进行保龄球游戏。

玩法:如果孩子已经能将所有的瓶子都击倒,就陆续在瓶内装满水,或是拉远抛球的距离,将游戏难度稍微提升一些,让孩子对游戏保持新鲜感。

功能:该玩具适合2岁以上版本,可训练宝宝的大动作及肌肉力量、专注力、秩序感。

本文Hash:2527d595a8d561b4961feb96bff306a053be95b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