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经可采用中药外治

取嚏疗法。皂荚30g、冰片10g,共研极细末,取少许置于掌中,吸入少许,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每日可行2~3次。

白药填脐法。取云南白药适量加白酒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还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换1次,连用2~5日。

外敷疗法。药用川乌、草乌各5g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少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1次。

药酊摩擦法。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贴穴疗法。1、取关元穴、三阴交穴,用半张伤湿止痛膏分别贴于以上二穴,并用拇、食指按压,每天3~5次,药膏3~5天更换1次;2、急性子或王不留行子,用伤湿止痛膏粘贴于三阴交穴、中冲穴。

芥糊敷足法。药用白芥子12g,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成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1次,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中药足浴法。药用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g,水煎2000ml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5天。

女性月经过少,可用中药调理治疗

  文礼三和中医诊疗中心林青医师指出,在门诊当中,月经过少的病人,结婚未生子的往往担心自己不能怀孕,而中年的则担心自己是否面临更年期的闭经症状。事实上,不论月经过多或过少,或是经期不定,都可以用中医中药来调理。

  40岁的周小姐月经周期正常,前两个月发现自己的月经量越来越少,往往不到两天就停止,同时伴有失眠,所以很担心自己提早收经。经过林青医师诊断,她属于肾虚肝郁证,在中医调理后,她的月经量明显增加,脸色也红润了。

  经期不足 两天为少

  林医师说明,如果月经周期正常,经量突然明显减少,如点滴即停止,或缩短不到两天就停止,那就是月经过少。那么,多少的经量才叫过少呢?要如何估算呢?

  一般正常的月经出血,应为60毫升左右,少于30毫升就算月经稀少。如果是以卫生棉的用量估计,正常的用量是一天换四五次,每个周期约20片;每次用不到10片,血量又少,就属于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有什么问题呢?

  林医师表示,月经过少的可能病因是:提早收经;受孕早期流产;异位妊娠造成阴道出血。

  中药加针灸可调理

  医治疗月经过少,可以依照个人体质分为四型:肾虚型、血虚型、血瘀型、痰湿型,以不同的方药治疗。由于每个人病情不同,若有月经过少的疑问,可拨打电话:62623735,咨询文礼三和中医诊疗中心的林青医师。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师也采用辅助疗法如针灸,加强疗效。此外,月经过少的女性也可以通过食疗改善症状。

  1.当归生姜羊肉汤

  瘦羊肉250克,当归15克,生姜15克,煲汤。饮汤食肉,每日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虚证月经过少者。

  2.益母草煮鸡蛋

  益母草30至50克,鸡蛋2只,加水适量共煮。去渣,剥壳取蛋,加少量红糖再煮片刻,饮汤吃蛋。每日1次,连服数日至经来。适用于血瘀月经过少者。

长期吃素可以缓解女性痛经吗?痛经可以使用中医按摩治疗吗?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素食有助于缓解女性痛经的研究表明,素食有助于缓解痛经。即使不吃全素,每天补充黄豆或蛋白粉,也能改善经前症候群和痛经现象。研究对30名严重痛经妇女进行低脂素食饮食疗法,经过2个月的月经周期后,这30名妇女不仅减轻了疼痛,焦虑、恶心、腹胀等经前症候群的症状也减缓了,清淡的素食确实有助于缓解妇女痛经。

研究发现,蔬菜、豆类等低脂肪饮食,可改变体内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发痛经的物质合成。特别是大豆,富含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经的效果最为显著。有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抑制雌激素的分泌,减轻痛经,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性脂肪中,因此吃素可以抑制痛经。

中医缓解按摩法

一、按摩腹部,增加腹腔内脏血运,促进腹部微循环,具有止痛调节的作用。

位置:从肚脐到外生殖器之间的小腹部,两侧以左右髂前上棘为界限。

按摩方法:双手自我按摩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共操作5分钟。

二、斜擦小腹两侧,具有疏肝理气、止痛调经的作用。

位置: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的侧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放在侧腹,从后向前倾斜,向外侧生殖器。不要往返摩擦,方向一致,以摩擦热为度。总共操作5分钟。

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的疼痛都有缓解作用。

位置:小腿内侧,脚内踝尖3英寸,胫骨内侧缘后侧。

治痛经的按摩方法:用一侧手拇指指腹揉捻对侧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四、揉子宫,刺激子宫穴是女性生殖器直接烹饪手法,疗效显着,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横掌(脐下4英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中线3英寸)的距离各有一点是这个洞。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两侧子宫穴,稍加压力,慢慢摩擦,酸胀度,操作5分钟,腹腔内热感最好。

本文Hash:4a145879f23bf0f2196122ee30aeb55b2e59c4d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