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能查出子宫内膜息肉吗,四个检查方法可确诊

导读: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的出现也会让女性朋友有好多的症状表现,我们在身体有不正常的情况后,一定要及时检查。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数量可单个或多个,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蒂长短不一。

子宫内膜息肉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人群。较小的息肉一般无临床症状,但绝经后,息肉伴发流血常预示恶变的可能性。

子宫内膜息肉症状

1、月经不调: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

2、白带异常:少数息肉较大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或者白带中央有一丝一丝的血丝,至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即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性。交后及蹲着用力大便时极易出血。

3、子宫不规则出血: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类分泌物。

4、痛经: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多为继发性,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

5、大便坠胀,膀胱症状:大便坠胀,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月经后,患者感到粪便通过直肠时疼痛难忍,而其他时间并无此感觉;有周期性尿频、尿痛症状,侵犯膀胱粘膜时,则可发生周期性血尿。

子宫内膜息肉检查

1、子宫输卵管造影:可见充盈缺损。

2、超声检查:有实质性强回声光团或充盈缺损,且宫腔形态异常,内膜线不规整。

3、宫腔镜检查:可见灰红色、肉样质地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宫腔内,蒂长短、粗细不一,直径多为0.5-2cm。子宫内膜息肉蒂大而多者可充满子宫腔,宫颈口可见到或触及肿块。

4、子宫内膜活检:可见子宫内膜未成熟上皮,呈增生期改变,息肉组织团块周围有完整上皮包绕,无分泌现象。有时含腺体增生囊状,排列紊乱,大小不,呈腺瘤样改变。

子宫内膜息肉诊断

医院更多地采用宫腔镜来进行诊断。宫腔镜可以直视下观察宫腔,直观清晰,在排除子宫内膜癌等宫腔内恶性病变后,单发的、小的内膜息肉就可在宫腔镜直视下直接摘除,而对于多发病灶、年轻、有生育要求的病人可以在宫腔镜下作全面的刮宫,这样能避免漏刮。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既可以彻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又可以保持子宫的完整性。专家提醒,宫腔镜诊治内膜息肉宜在月经干净后一个星期内进行,因为这时子宫内膜比较薄,不容易掩盖息肉。

诊断性刮宫可能存在漏刮,或有时将组织刮碎不能明确诊断,故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和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均有局限性。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体积很小,即使使用上述传统方法多次检查,也难以发现,让医生得出“子宫正常”的假象,从而延误治疗。

B超能检查出子宫息肉吗,四个方法合理诊断

子宫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得病后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我们在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表现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合理的检查。

宫颈息肉是什么病

宫颈息肉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呈黄色、血性白带等,是女性宫颈病变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高发年龄为30-49岁。大部分起源于宫颈管内,少部分起源于宫颈外口,大约为5-50mm不等。宫颈息肉多数发生于宫颈管,系子宫颈管黏膜上皮和其下间质局部增生,向表明突出并因重力而下垂所形成的。

B超能检查出子宫息肉吗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过去多以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和诊断性刮宫为主。但是造影时注入造影剂过多又可掩盖息肉,也容易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内的气泡等相混淆;B超检查受月经周期的影响,对过小的息肉会漏诊。

子宫息肉症状

1、阴道出血: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易于月经混淆。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有些患者在性生活后会出现少量出血。

2、白带异常:患者的白带可呈黄色,多数有异味。有些患者的白带中会带有血丝。

3、子宫腔或阴道口肿物:肿物呈单个或多发,灰红色,有光泽,一般体积较小,平均直径在0.5-2cm之间。小的仅有1-2mm直径,大而多发者可充满宫腔。

子宫息肉检查

1、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时可见患者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糜烂或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2、病理检查:观察患处,可见息肉中央为一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纵轴,其中血管多而密集,外有宫颈固有的组织,包括腺体与间质,表面为宫颈黏膜覆盖,组织成分和结构基本上与正常宫颈组织相同,为典型的息肉组织相。

3、阴道镜检查:根据宫颈息肉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阴道镜下有2种图像。

(1)属宫颈管黏膜过度增生堆集而形成者,阴道镜下息肉呈鲜红色,有一定光泽,单发者有一较细的蒂,多发者呈簇状,基底较宽,蒂较短。

(2)起源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息肉为粉红色,从宫颈鳞状上皮区突出,基底较宽,也有少数有一较细的蒂,质地较韧。

4、宫颈刮片:宫颈刮片示巴氏Ⅱ级。病情较重者可做宫颈活检以明确诊断。

B超能查出子宫腺肌病吗,五个检查方法可确诊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也是一种需要我们重视的疾病之一,在有不正常的表现后,我们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什么是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子宫腺肌病症状

1、痛经:这是子宫腺肌症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一般患者都会出现继发性的痛经,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也是越来越明显。痛经的程度与宫内膜侵及肌层深度和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在肌层中的密度是成正比的。

2、月经量增多: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经期时间变长以及月经量增多,子宫肌壁的病变直接影响了子宫纤维的收缩,月经期开放的时候,血窦是不能关闭的。子宫内壁增厚会使宫腔的面积逐渐增大,最后受到雌激素的影响合并增生过长。

3、子宫变大:患上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则会出现子宫变大的情况,甚至比怀孕3个月大的时候还要大,并且呈现弥漫性的球形状。然而月经以及月经期前后子宫会增大,之后则会变小。

4、夫妻生活疼痛:情欲下降以及夫妻生活的时候有疼痛感,由于疼痛感十分明显,很多女性就会留下阴影,从此拒绝夫妻生活,最后表现出情欲下降和情冷淡的现象。

子宫腺肌病检查

1、B超检查:近年来普遍应用 B超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其诊断率为52.4%。典型声像图为:①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②子宫肌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③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线不清,子宫肌层内可见小囊样低回声反射。此外子宫大小出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变小。

2、子宫碘油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典型的X线图象是:宫腔扩大,碘油可由宫腔的某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层,形成憩室样球状突起。据统计,这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仅有20%左右,因此,无上述表现时不能排除子宫腺肌病的存在。

3、阴道超声检查:敏感性达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头准确性高。

4、MRI:可在术前客观的了解病变的位置及范围,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

5、血清CA125: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这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

子宫腺肌病诊断

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凡30—50岁的经产妇,在多年不育后,出现下列三联症: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检查时扪到均匀增大而质硬的子宫,应首先考虑子宫腺肌病的可能。于月经前或经期第1—2天再次妇科检查,如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变软,有压痛时,可在临床上诊断本病。由于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子宫无明显增大或外形不规则呈肌瘤样突出,术前常被误诊或漏诊,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

本文Hash:953ced34eb728bef6fa0858a20ca5550f150f8e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