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自然界清道夫”养成记


屎壳螂,学名蜣螂(Geotrupidae),也有很多人叫它屎虼(gè)螂、推丸等,属鞘翅目金龟子科粪金龟亚科。世界上约有2300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钻进牛粪里的虫类,可以将粪便滚动成球状,推行向前。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又名“莫多昇”。

屎壳郎:“自然界清道夫”养成记

勺状头型的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

食物

屎壳郎推粪球是为了繁殖后代。别看粪便臭不可闻,对于屎壳郎的宝宝来说,可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食物。宝宝还没有出世.妈妈就为它们准备了最丰盛的食物。一堆大象的粪便,能够养活7000只屎壳郎呢,这么多屎壳郎聚集在一堆食物上,如何能相安无事呢?

它们自有分配食物的办法:那就是每只屎壳郎把自己身下的粪卷成一个球,然后将这份“口粮”滚回挖好的洞穴中,然后再把卵产在粪球上,供若干天后出生的宝宝慢慢享用。所以,哪里有屎壳郎,哪里的粪便就会被清理得一干二净,毫不起眼的屎壳郎竟然是大自然中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呢!真该向屎壳郎说声谢谢。

繁殖规律

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土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土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七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蜣螂属昆虫纲、鞘翅目,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进食规律

在非洲大草原上,当雨季雨后的第四天夜里,成千上万只蜣螂就会从地面钻出来。大雨过后,大象贪婪地享用着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系统难以承受这突然增大的负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还到地面上。巨蜣螂是蜣螂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它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粪便。

每天,大象们在平原上留下数百吨象粪,后面跟随着蜣螂大军。一部分象粪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劳动使得土地肥活起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巨蜣螂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清道夫的基本介绍-清道夫如何养护?


清道夫的基本介绍-清道夫如何养护?

清道夫的基本介绍

1、它属鲇鱼科。清道夫除了叫琵琶鱼,还叫吸盘鱼、垃圾鱼等。它的身体呈半圆筒形,侧面比较宽,尾鳍是呈浅叉形。全身灰黑色带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布满黑色半点,体长可以达到250毫米,在鱼类中属于长相普通的。而且它表面粗糙有盾鳞,头部和腹部又是扁平的。左右两边的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所以如果从腹面看,清道夫就像一个小小的琵琶,因而被称为琵琶鱼。

2、它是杂食的。清道夫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同类之间有时会发生争斗,可与大型热带鱼混养。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不要吧清道夫真的当“清道夫”,它绝对不是吃眼前亏的家伙。当有营养而且美味的汉堡、鱼虫放到它们眼前的时候,它们是绝对不会看上那些残饵污物的,哪怕只一眼。特别是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出来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三千到五千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

3、它的生存环境。饲养清道夫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可以说有水它就可以活。不过如果你想养好它,可以选择弱酸性软水或者中性水质的水为佳。适宜水温20℃以上。

清道夫如何养护?

1、对水质的要求。

要养活清道夫很简单,要养好它则要稍微注意一下水质的问题。应该尽量的选择弱酸性的软水或者中性的水。因为它是无鳞的鱼,所以怕盐怕药,养殖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水里有这些东西,会引起清道夫死亡。而且清道夫是出名的重污染户,所以在水放置进鱼缸的时候应该进行强劲有效的过滤,可以用氧泵打24小时有条件过滤一天更好。一般在6到8天换一次水,每次换四分之一的水量。

2、对水温的要求。

清道夫适宜生存的水温是20℃以上,即使是成年鱼也不能自然越冬。虽然说20℃的时候清道夫是可以活,但是它不会活的好,因为它是热带鱼,所以建议还是把水温提高到26℃左右。

3、对养殖环境的要求。

清道夫长大了也不会小,所以建议饲养的鱼缸可以是50厘米以上的。而它是杂食的鱼类,一般家庭养殖的话可以用血虫,如果是比较好的清道夫品种可以用作业的异性饲料。它也吃水蚯蚓等别的鱼吃的饲料,以及鱼缸上的藻类和青苔,以及水草,所以说它不会太挑食。除此之外,它喜爱沉木这种装饰物,可以的话买一个放在鱼缸内,更能让它适应环境。

养生要做到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中医说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一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在四季气候的规律性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在病理上人体也同样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当气候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调节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机体本身不够健全,不能与外在的变化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疾病。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热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伤寒。临床上某些疾病如痹症、哮喘之类,也往往在气候急剧变化之际,或节气交替时节,病情复发或加剧。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素问》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这说明了人体内阳气的昼夜波动。这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体温日波动曲线吻合,说明人体功能随着昼夜的寒温变化出现节律性的改变。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样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灵枢》指出:"夫日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即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较轻微,从下午起逐渐加重,特别是夜晚更甚。这是由于昼夜阴阳之变化,人体正气也有消长的缘故。

  (3)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易地而处,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多感不太适应,但经过一定时间,也就逐渐地能够适应。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在病理上也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处于低洼潮湿之地的人,多发关节疼痛或痿弱不能行走等病;居住高山上的人,多出现瘿病(大脖子病);湖区多见虫臌病等。许多地方病都与当地地理环境及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和分析外在环境与内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文Hash:e6f71c2eaab434c177a7ec23c2f122b9ac7d14e1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