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减肥,日本超红谷菜果饮食减脂法

导读: 以谷类为中心的饮食 蔬菜中也能摄取到蛋白质 摄取新鲜水果

冬季减肥 日本超红谷菜果饮食减脂法

  冬季减肥,最困难的就是抵抗食物的诱惑,冬天减肥吃什么才可以减肥呢?不妨试试在日本爆红的谷菜果瘦身法。这套在日本十分受到重视的方式,是以谷类蔬菜及水果为主食,再搭配其他各种方式使能量代谢提高,消除体脂肪。通过调整食物结构,无需节食,在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高效燃脂!

  谷菜果瘦身法的根本是...尽情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而极力拒绝对身体无益的东西。其中脂肪性食品限制在35g左右,而以自己所喜欢吃的谷物、蔬菜、水果来替代。用这个方式进行3个月,不仅体脂肪确实下降,身心也都能保持在极佳的状态。

  

以谷类为中心的饮食

  所谓的谷类为米、麦、荞麦、五谷杂粮等。一直以来,碳水化合物始终处于瘦身之大敌的地位。因为大家都认为,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囤积在体内的脂肪。但事实上,碳水化合物有69%是以肝醣的形式被储存,只有1%转换成脂肪形态。肝醣可以说是一种可以被马上消耗的能量储藏方式。

  换句话说,被储藏于体内的的肝醣,只要在脑神经活动时或是剧烈运动中就能立即被使用掉。同样地,如果一餐中脂肪的摄取量较高,所摄取的脂肪有97%将转成体内脂肪。

  另外,脂肪量高的饮食与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的饮食,其内容所带来的满足感也是不同的。

  纵使吃了一肚子的碳水化合物,热量也不会超过到哪里去,而且能产生饱足感,也不易有因肚子空空所引起烦躁与不耐。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代表食物就是米。依照加工的程度可分成糙米、胚芽米、白米等种类。耐饿状况最佳的,则属最自然形式的糙米。

 

 蔬菜中也能摄取到蛋白质

  蛋白质除了是构成我们人体的细胞之主要成份外,也是促进体内化学变化的酵素,以及与外在细菌战斗的免疫系统的组成要素。

  蛋白质中有8种必须胺基酸无法经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藉食物取得。

  而长久以来,我们又习惯从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中获取这些胺基酸。但是严格地说,动物性食品除了蛋白质外,也同时含有相当的脂肪量。

  以一客沙朗牛排为例,蛋白质仅占全体热量的20%,而另外的80%全是脂肪。蛋则有34%的蛋白质含量,但其余64%的则为脂肪。即使牛奶,也仅有20%是蛋白质,脂肪则占了50%。

  仔细想想,所谓的优质蛋白质食品,与其说摄取蛋白质,反倒是变成摄取大量的脂肪。

  最后,所吃下的脂肪,97%就这么转成了体脂肪。在这种饮食的情况下,想要让体脂肪降低,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有研究报告指出,人也可藉由植物性食品摄取到所需的蛋白质。

  菠菜的蛋白质含量有36%、碳水化合物约57%、脂肪则不超过7%;绿菜花的蛋白质量为31%、碳水化合物约66%、脂肪仅3%。

  也就是说,以这样的吃法而言,身体所需的蛋白质、能够提高代谢的碳水化合物,乃至于脂肪都可以适度的摄取到。所以,请尽量摄取包含了海藻类与豆类的广泛性的蔬果类食品。

${FDPageBreak}

冬季减肥 日本超红谷菜果饮食减脂法

  

摄取新鲜水果

  利用谷菜果燃脂法,吃一些点心也不成问题。想到下午茶或点心,很多人就可能脑海中马上就浮起冰淇淋、苹果派等食物。但是冰淇淋主要是由牛奶及砂糖所制成,苹果派则外有丰富的奶油,内有大量的砂糖与苹果。

  其他的点心类食品,材料也多半不离动物性脂肪与砂糖的组合。而这些东西正是造成肥胖的原因。所以想吃点零食、点心的时候,不妨考虑吃新鲜水果。但请尽量选择未经加工的,并充分咀嚼。

  这个步骤,可以刺激脑部的饱足中枢,容易获得饱足感。其中特别推荐柳丁、葡萄柚、苹果、香蕉等项。在美国,通常建议一日的蔬果摄取量约5-10盘左右的。

  话说回来,不免有人担心,水果中所含的果糖不也是发胖的原因吗?没错,纯粹的果糖是会转化成脂肪。但是水果中90%为水,而且除了果糖外并含有其他的营养素,因此只要吃得是天然的水果,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比较需要避免的是,水果与砂糖、鲜奶油一起吃,或是喝果汁。1杯苹果汁约使用8-10颗苹果。如果1天喝3杯,相当于吃了30颗苹果,这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透过这3项原则,就能摄取完整的营养,也不容易摄取过多的热量。另外,由于代谢率的提升,原本囤积的脂肪也能被代谢消除。

  对于习惯摄取动物性食品的人来说,要马上按这个方法进行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不妨先改变饮食的口味,清淡化、单纯化。依此循序渐进,慢慢就能适应1天之中1-2餐,正餐中不放半点动物性食品,以谷类、蔬菜、水果为主的饮食,这样一来,要降低体脂肪绝对不是问题。

本文Hash:a75755d85968655998055babe1eb2827d07a819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