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爆红 七娃教育面面观

湖南卫视《一年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关于教育的各大讨论,节目不仅呈现了幼小接替阶段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状态,更是透过老师、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式教育的群像。寄宿制小学,各异的家庭背景,7个熊孩子的成长故事正在发酵。同时,他们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缩影,展现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正敲击着所有观众的心。

熊孩子状况各异家庭教育被弱化

在传统中国家长的眼中,“养”是自己对待孩子的主要手段,殊不知经常被忽略“教”的问题,才是孩子成长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一年级》展现了现今相当普遍的寄宿制教育,其实此种形式可圈可点。虽然为工作繁忙的家长分担了育儿任务,但是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以致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加依赖到老师身上。

马皓轩:骄横自我熊孩子

第一期就凭借“放肆找”而一炮而红的马皓轩堪称标准“熊孩子”,他好强、执着,会因找不到东西向相当无辜的医务室老师发脾气,他也会因为没有抢到水杯当不了第一而愤愤不平。作为观众,会因这种率真的调皮蛋忍俊不禁,但从教育角度来讲,马皓轩的这种着急个性其实并不利于小朋友的成长。

尤为记得马皓轩的妈妈把宋佳拉到一边,表示“因为之前都当班长,看读一年级是不是也给他一个干部当”,一味地迎合小朋友的争胜心理,并不见得是正确的引导方式。当然,马总也因这种“着急”的性格引来了宋佳的“格外照顾”,不过连生活老师都难以搞定的小朋友,少了家庭教育的共同合作,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陆煜琳:隔代教育有弊端

陆煜琳住校第一天对着镜头向父母的表白真的是感动了好大一批的观众。虽然有人觉得陆总的语言过于成熟,但如果了解到她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入学都是爷爷奶奶牵着来报名,那么,她对父母这种思念又尤为显得令人心疼。如今有了一个新词叫“城市留守儿童”,长期在外工作的父母将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隔代教育总会因过多的溺爱和纵容而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而因为跟父母长期分开,导致亲子隔阂的事件也不在少数。好在一年级里的陆煜琳活泼开朗,从其表现来看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所以在她第一次离开家,想通过镜头跟很少时间见面的爸爸妈妈说说话,这种思念父母的心情更是令人唏嘘。

陈思成:单身家庭的孤单

上期节目组要求孩子们回家过中秋拍一张全家福,然而陈思成却因为父母分开没法完成这项家庭作业。离异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但随着父母的分离,他们对孩子的陪伴也在逐渐缺失。《一年级》里的陈思成内敛、敏感,虽然没有一张新的全家福,但是他会将曾经的照片带在身边,一遍遍欢喜地递给老师和同学们看,指出爸爸、妈妈,还有自己。

从节目中可以看到,离开的父亲不愿意完成孩子照个全家福的小心愿,父母之间的分歧在孩子面前表露无遗。教育专家指出,这恰恰是和孩子相处的大忌。即便是没法照个全家福,但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争论。孩子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么做只会更加刺激孩子脆弱的心。

王梓璇:富养过度是娇惯?

作为金鹰卡通主持人E哥的小千金,节目一开场,王梓璇小朋友众多的头饰就让观众惊呼不已:“一天一个,也要戴15天”。随着节目的推进,发现王梓璇的行李也比其他人要多得多。虽然在节目中,并没有太多表现小女孩性格缺点的镜头,但这些细节,却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富养过度究竟好不好?其实,“当小公主也很辛苦哦”。

西蒙子:讨厌写字的混血儿

中英混血儿西蒙子,不仅撞脸刘烨儿子,是个十足的小男神。而且,、活泼好动、爱踢足球的西蒙子,一开学就在抢杯子比赛中拿到了第一个第一名,聪明的他也常常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

但对于他来说,最不开心的就是学写字了,妈妈管得太严,实在无法忍受时也会爆发,大喊“我不要做了,你不是个好妈妈”,痛苦的表情惹人怜爱,却又让人隐约担忧。

安淇尔:出名过早未必好

安淇尔人如其名,是个天使精灵一般的大眼萌妹,节目还未开播就成为了“小花老师”宋佳的最爱,看到学生资料,小花老师就大呼“都别跟我抢,安淇尔是我的”。

而完美如“小女神”一般的她,懂事、温和、人缘超好,初入小一(1)班就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西蒙子为讨她欢心偷偷多塞棒棒糖给她,陆煜琳、李昊煜也表示只想跟她做同桌。这样的孩子,可能怎样都挑不出毛病。但人红是非多,对于小苹果这样的女孩来说,出名过早,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李昊煜:离开妈妈怎么活?

李昊煜长得很萌很帅气,在第一集中,可爱的李昊煜一听说要去上一年级,瞬间就惊呆了,接着就在妈妈的怀抱大哭起来:“妈妈,如果离开你,我该怎么活!”感觉就是要永远的离开妈妈一样,给孩子过多的专注,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李昊煜妈妈的表现,不得不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多了几分担忧。

当然,每一个家庭各有自己的特性,但是在面对还白纸一张的孩子时,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在和学校共同搭档的过程中用家庭的力量作出正确的教育尤为重要。《一年级》通过展现不同背景孩子的成长状况,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过程中,错误的应对和教育方式应当引起家长们的更多注意。

一说就哭的孩子怎么教育?面对爱哭的孩子家长需要怎么做?


孩子爱哭该怎么办?学龄儿童尤其爱哭这是什么原因呢?哭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会有的状况,也是一种表达形式。家长在处理孩子爱哭状况时要有耐心及其科学研究的方式,那样才不容易危害到孩子的心理状态生长发育哦。

什么爱哭的孩子

比较敏感的孩子容易哭。孩子中间也会出现性情差别,如同在真相背后里,有林妹妹那般感性的人,也当然会出现史湘云那般神经大条的人。碰到不顺心时,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哭,我 们务必了解到这一点,而不可以简易地拿其他孩子来跟她们比照,“你怎么那么好哭啊,你看看那谁,别人就没哭”,那样的话不但达不上劝阻又哭又闹的目地,而且很有可能让 本已比较敏感的孩子更为比较敏感。

敏感的孩子容易哭。如今的独生子被别人评定为“骄纵”、“敏感”,这儿非常大的缘故取决于她们爱哭,一个容易哭的孩子并不是心理状态承受力差又是什么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要更改这类情况也不是单纯性靠给孩子施压就能处理的,终究大家并不是在塑造斯巴达战士,一切都得合乎孩子的发展规律性。

那麼,孩子爱哭,家长要怎么办呢?

孩子爱哭该怎么办

1、对孩子的比较敏感你也要比较敏感。他通常感受到的痛疼更强大,你也就不应该和他玩笑,要认可他的痛疼的真实有效。对他的疼痛要表示慰问和了解。

2、要塑造孩子的个人价值。低个人价值的孩子更比较敏感、哭得大量。因而对她们的造就合好个人行为要全力夸奖。你一定不必对她们规定大量,也不必规定他做超出他的工作能力的事。

3、不必促长他的哭。哭,既不用奖赏也不必处罚。家长看待哭应该是中性化的。分散化专注力能够使泪水变干,假如不好,则给予一张宽慰的药方。假如一次紧的相拥有效,就常用这类相拥。

4、协助她们把体会变为语言表达,放她们把事儿说出来,那样能够降低哭的必须。

5、你自己一定要理智,比较敏感的孩子会发觉你的焦虑情绪、恼怒、难过等,藏也遮不住。假如你简直很心烦气躁,还可以和孩子说,这比使他猜你是怎么回事好些。孩子多余分摊家长的苦恼。的比较敏感的孩子很可能会因为家长的小小焦虑情绪而哭个不断。

6、不必仅仅指责,要夸奖和指责都用。例如孩子拫兴高采烈赞誉你他自己洗了手了,你一定要夸奖他这一点,顺带提一下如果不把水洒到地面上就更强了。不必看不到他自己洗了手,只看到洒了水。那样,他的哭会降低许多 。

7、对比较敏感的孩子一举眉、一摆头表明不赞成,就可以了。无须高声斥责。

8、孩子有时候哭,并沒有多么的实际的原因,有时候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家长也就沒有必需去科学研究他哭的缘故。

9、有时候孩子痛哭,无须立刻去抚慰,假如他仅仅一时情绪不好,会自身调节的。你的干预,有时候反会促长他的哭。

10、不必给孩子贴上“爱哭儿”的标示,不必当他人的谈话孩子的爱哭,维护他的自尊。

11、不必自身认为沒有哪些好哭的事,孩子的哭,没什么原因。需各较为比较敏感的孩子针对一点琐事(如摔倒了,被桌椅碰了一下,搭高楼大厦搭不了,拼图图片拼不上等),都是会看得非常大,而且引起心理现象:“哭”。要立在孩子的观点,怜悯他的心理现象,协助他处理“琐事”导致的难题。

孩子爱哭该怎么办?家长要有耐心的来解决哦。

一年级 中国式教育引热议

近日,湖南卫视《一年级》节目里“陈学冬该不该道歉”事件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郭敬明和一众网友力挺陈学冬并未做错什么,表示家长的纵容只会令孩子走上歧途。但《一年级》节目总导演徐晴和节目中的家长代表纷纷发言,称陈老师应该道歉!两方对立的声音更加扩大化。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从《一年级》里,家长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跟老师如何交流的问题,小学童们的各种状况应该让电视机前的家长和老师们产生了共鸣。节目不仅呈现了幼小衔接阶段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状态,更是透过老师、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式教育的群像,其中展现出来的教育问题也正敲击着观众的心。

问题1、“幼小衔接”如何闯关?

对于学童,幼小衔接是他们成长路上一次很重要的“闯关”。幼儿园和小学都属于启蒙教育,但是比起较为轻松、没有那么多规定的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可以说是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人生分水岭。因为在这个年级,孩子们的行为都会被“规矩化”,比如,上课不能讲小话开小差、不能随意丢纸屑、不能和同学打架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没有那么快形成“我是小学生”观念的学童们能够更快地适应校园。但就如镜头中所示,第一天开学,课堂上学生闹得开了锅,说话的、走动的、打闹的,完全不理会老师。此外,不肯上学更是幼小衔接时常见的问题。

在幼小衔接的磨合过程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同样不可缺失,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观念。不少家长认为:“一年级是孩子走向学校教育的第一步,不要盲目追求分数,重点是帮助他们养成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此外,老师们则建议在孩子哭闹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忘记哭闹。”

问题2、怎样让“熊孩子”守规矩?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就充分呈现了一年级一班36个娃学规矩的各种“囧”态,性格开朗外向的李昊煜上课随意走动,渴望被关注的马皓轩整节课都用塑料袋套头,上课想睡就睡、想说就说……用导演的话来说:“真不知道这些孩子下一分钟会在哪儿出状况。”

怎么管教这些“熊孩子”、让他们“守规矩”?网友有自己的意见:“先把基本的规矩养成了,在此基础上张扬个性。立规矩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不会做基本的错事”,“基本的规矩还是要有的,比如课堂纪律,尊敬老师,不说脏话……此外,小孩子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得当的小聪明还是要鼓励的。”《一年级》节目拍摄地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一年一班英语老师杨亚丽介绍说,老师们会在课堂上一遍遍重复口令“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让学生们形成条件反射。

问题3、要不要选择寄宿学校?

《一年级》展现了现今相当普遍的寄宿制教育,对此家长们议论纷纷,要不要让孩子寄宿?这个问题真的好难。

有家长认为,寄宿给工作繁忙的家长分担了育儿任务,是“无奈但也可以接受的一种方式”,也有家长纠结“从此之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以致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加依赖到老师身上”。

也有网友觉得家长选择寄宿的方式“有点残忍”,“您觉得孩子才6岁就这么放手真的合适吗?真的不会造成心理伤害吗?”“父母平时待孩子就没有养成孩子的独立意识,猛然间这样孩子确实受不了。”但也有网友认为“小孩子没大人想象的那么脆弱”,“过了适应期,他们就会习惯,甚至有的还会喜欢上寄宿。”

在电视镜头中,《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寄宿还是有不少情绪,女孩子抱着行李箱坐在过道上不愿意进寝室的镜头让大家印象深刻。对此,杨老师表示老师有办法,“周日入校时不少孩子都会哭闹抱着父母不松手,不愿离开父母住在学校。我们会先带孩子离开那个大环境,与孩子聊天。大部分孩子都能缓和下来,然后我们将准备的小零食和小玩具拿出来,小朋友基本都能恢复情绪,跟同学们一起洗澡、睡觉。”

问题4、家长和老师如何沟通?

上周《一年级》节目里陈学冬发短信与家长沟通时双方产生了误解,以至于马皓轩妈妈跑到学校来哭诉,声称陈学冬把自己“当小学生一样看待”。结果,陈学冬对自己的言论表示道歉,并流泪鞠躬,但郭敬明立马微博发文力挺陈学冬,表示家长的纵容只会令孩子走上歧途。家长跟老师之间该怎样沟通、是不是一定要采用电视里那样哭泣、道歉等激烈的方式?

事实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宝,没有一个家长希望在孩子犯错后,老师像教育学生一样对待自己,批评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作为一个实习老师,陈学冬还有很多的沟通技巧需要学习。北京某实验学校德育处肖老师对此评论称,陈学冬没有告诉家长孩子打人的原因,一口咬定孩子打人是“故意的”,这样确实令家长会难以接受。所以,当家长跟老师沟通过程中,家长切记“聆听”,老师也要注意表达的形式。

问题5、隔代教育、单亲家庭都是难题

每一个家庭各有自己的特性,《一年级》也作为一个缩影,展现了孩子们各异的家庭背景。陆煜琳住校第一天对着镜头向父母的表白感动了一大批的观众。据悉她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接受的是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可以说是时下典型的“城市留守儿童”。所以在她说想通过镜头跟很少见面的爸爸妈妈说说话时,观众分外唏嘘。

此外,节目组要求孩子们回家过中秋拍一张全家福,然而陈思成却因为父母分开没法完成这项家庭作业。离异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而随着父母的分离,他们对孩子的陪伴也在逐渐缺失。从节目中可以看到,离开的父亲不愿意完成孩子照个全家福的小心愿,父母之间的分歧在孩子面前表露无遗。教育专家指出,这恰恰是和孩子相处的大忌——即便是没法照个全家福,但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争论。孩子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么做只会更加刺激孩子脆弱的心。

陈老师发言:

解决问题比讨论“对不对”重要

昨日下午,最近因为“该不该道歉”引起争议的“陈老师”陈学冬接受了记者采访。提到网友发起的“该不该道歉”话题,陈老师认为:“没有什么该不该,我已经道过歉了。我也不知道这个话题是怎么出来的,后来已经跟家长聊开了,没有什么误会,挺开心的。”对于郭敬明的微博力挺,陈学冬回应称:“要感谢他对节目的关注。四爷的微博让很多人都在关注教育的问题。他是个很优秀的作家,现在也是导演,但他可能没有为人父母的感觉。”

关于马皓轩的问题,陈学冬也觉得,自己在沟通上处理得确实不够理想,“老师告诉我要先说80%的优点再说20%的缺点,家长能接受一些。但我在这个学校没有这么长时间,所以我就先说缺点再说进步,但有的家长没给我这个机会。”至于网络上对于教育问题的讨论,陈学冬认为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话题,“学校的老师也不敢说自己的方法全是对的,也是凭经验去找方法。老师说,如果真的爱孩子,出发点就是对的。我本来就喜欢孩子,爱孩子最重要吧。”

陈学冬认为,面对孩子的问题,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如果是他本人,将来会希望跟老师用直接的方式交流,“如果我做了父亲,应该不会管太多学校的事情,我希望直接一点,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讨论这个问题发生得对不对。”

点评:

明星云集节目未必成功

在如今的电视节目中,明星元素正被放大:《明星到我家》里4位女神姐姐、《爸爸去哪儿》5个明星爸爸、《两天一夜》兄弟团有6位成员、《花儿与少年》里7个姐姐弟弟、《奔跑吧兄弟》一期节目大约9位明星、《极速前进》一共16位明星选手……没错,明星的加入可以带来相应的关注度,但“明星云集”跟“节目成功”之间是否可以简单地画等号?当然不是。一个节目要成为“现象级”,不是由明星的阵容决定的,节目模式好不好、内容是否接地气,才是关键。

如今,有的综艺节目走进“猎奇”模式,坚决不放弃“虐星”机会,让明星进行“生存大挑战”,有的电视台在开发新的产品,有的电视台还在为同一个创意争论不休。但制作方有没有考虑过,观众最关心什么问题、哪些创意能击中他们内心?那些“猎奇”的方式观众大概看一次、两次就够了,毕竟真正喜欢“重口味”的家庭观众其实并不多。

更多的观众,大概还是关心生活里必须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比如之前《爸爸去哪儿》带来的亲子思考,又比如现在《一年级》中探讨的一年级启蒙教育这个严肃的命题。对于观众来说,节目里的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观众可以一边看一边去找参照物,又或者,家里的宝贝孩子就跟荧屏上的谁谁谁特别像!节目中引人深思的教育话题和成长经历,随着节目的热播成为许多家庭、学校的热议话题,那些有笑有闹的故事,正是父母和老师每天都要面临的实实在在的情况。

只不过,《一年级》的校园美得“不接地气”、老师像明星一样,难怪有网友感叹“如果让我再来一次,让我天天上学都可以,只要让我生活在《一年级》的学校里”。

本文Hash:a9b6d3c0e19211428a86826e9e6156e16a7c40b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