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佝偻病发生,家长可知是这三种诱因?

佝偻病是一种高发的骨科疾病,那么佝偻病是如何发病的呢?佝偻病的发病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哪些因素会引起佝偻病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佝偻病的发病有什么特点

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Harrison’s groove)。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如何治疗佝偻病

 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日2000IU~4000IU,或1,25-OH2-D3 0.5μg~2.0μg,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症。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20万IU~30万IU一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如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每日膳食钙供给量0~6个月为300 mg,7~12个月为400 mg,l ~3岁为600 mg。只要母乳充足或摄入足够的配方奶,可满足婴幼儿的钙营养。佝偻病的治疗一般无需补钙,除非并发手足搐搦症等低钙表现。

 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佝偻病要如何预防

母乳喂养或者部分母乳喂养足月婴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均补充至2岁。如果生长速度快,即便夏季阳光充足时,也不宜减量或停用维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和钙剂。

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青少年摄入量达不到维生素D400IU/日者,如奶制品摄入不足、鸡蛋或者强化维生素D食物少,应当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两种因素可诱发儿童癫痫,家长需多关心孩子


癫痫(epilepsy)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根据所侵犯神经元的部位和发放的范围,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自主神经功能等不同脑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小儿癫痫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其控制率达80%左右。

什么是儿童癫痫?

儿童癫痫,又称Rolando(罗兰多)癫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部分性癫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此症状群表现为短暂、单纯的部分面部偏侧运动发作,如单侧面肌、口咽肌、口唇的短暂强直或阵挛性抽动。

两种因素可诱发儿童癫痫

1、小儿睡眠不足。特别是睡后的半小时内或睡醒前的短时间内,癫痫患儿在睡眠中发作放电约白昼的两倍。过度疲劳、过度换气、过度饮水、惊吓、愤怒、紧张、冲动、高热、小儿长期用抗癫痫药而忽然减药或着停药,由于看电视较长受到的刺激,应用某些不良药物等都是诱发儿童癫痫的因素。

2、脑先天性畸型。主要有脑沟异常、举脑回、小脑回异常、无脑回、脑穿通异常,脑神经元异位等。染色体变异、基因缺陷、宫内感染、缺血、缺氧、中毒、母体代谢障碍等。神经皮肤综合征包括结节性硬化,脑血管瘤、色素失禁症及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产伤、脑感染性疾病,脑寄生虫病、先天代谢性疾病,脑白质或灰质变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及维生素缺少等多种原因。

儿童癫痫的危害不容小觑

1、病史较长的患儿常出现行为怪异。表现为少言寡语、性格孤僻、易冲动暴怒、多疑等。有些严重的会出现一些持续状态,不及时救治的话很可能就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2、癫痫患者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心理问题。

3、随着癫痫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发生智力低下概率较正常人要高一些。频繁的异常放电会对患者的大脑神经元细胞造成伤害,患者的智力就有可能受此影响。

4、癫痫病全身发作会直接给患者带来身体伤害。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全身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还有可能会咬伤自己的舌头,患者经常会从面部痉挛以及四肢颤抖的现象。

儿童异食癖是怎么回事?这5大诱因,家长不可不防!

异食癖简单来说,就是小孩子放着正常的食物不吃,反而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比如说头发、纸张、泥土等,而且小孩子对这些食物乐此不疲。这些食物的摄入其实对小孩子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的,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小孩子有异食癖,就必须要高度重视。

那么引起孩子异食癖的原因有哪些呢?

1、心理因素

小孩子出现异食癖,心理因素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也就是小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小孩子对某一种东西特别感兴趣,特别好奇,就有可能会出现异食现象。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对各种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而不应该粗暴的去干预,让孩子的异食行为变得更加严重。

2、坏习惯

孩子在比较幼小的时候,对于一些事物无法作出理性正确的判断,往往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会更多的去依赖家长。所以当小孩子想要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正确的引导制止,那么小孩子就会对这种东西有正确的认识,知道不能吃,但是如果家长没有去制止,那么小孩子就会更直观的认为这种东西是可以吃的,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

3、有寄生虫

小孩子的体内比较容易出现寄生虫,一旦有了寄生虫,就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异食行为,当然这种情况孩子还会有别的一些异常的表现,家长可以观察一下,看一看孩子有没有便秘,腹泻,还有排出来的大便中有没有虫卵。如果发现孩子有寄生虫感染,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做相关检查并进行治疗。

4、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

小孩子如果身体里面的维生素缺乏,就容易造成异食癖,另外缺铁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小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多动症,再者缺锌元素也容易有异食现象。所以观察孩子如果出现了异食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缺少这些元素,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并及时补充,这样就能够改善孩子的异食症。

5、神经发育障碍

有些小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存在着某些障碍,容易有异食癖,尤其是脑部神经,还有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儿童异食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像是有些可能会有一定的毒性,吃到身体里面去,有可能会引发中毒,还有出现局部的一些感染之类的,所以家长必须要及时给孩子进行治疗,要多跟孩子交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Hash:1078b6d4153b299788ad53430601f62dba19ea2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