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大便的规律?宝宝大便的规律


新生儿大便的性状和频次并没有统一的规律,但是每个婴儿还是有自己的"规律"。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如何把握自己的孩子的规律呢?哪些情况是值得注意的?

正常大便的形状和次数

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饱满,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

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不要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孩子不同,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要注意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

在母乳喂养时,细心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质量,也可以得知妈妈的营养是否适当,以便调整饮食结构及科学哺乳。例如:

新生儿的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多,说明新生儿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新生儿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妈妈应该限制糖的摄入量,适当控制淀粉的摄入量。

当母乳中脂肪含量过多是,新生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孩子哺乳。

当母乳中蛋白质过多或蛋白质消化不良时,新生儿的大便有硬结块,恶臭如臭鸡蛋味,此时妈妈应该注意限制鸡蛋、瘦肉、豆制品、奶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的摄入量。

当母乳喂养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且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新生儿常因饥饿而多哭闹。这种情况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当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溏薄或水样的粘液便,且脓性腥臭,这时需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盘点新生儿的四大发育规律?盘点宝宝的四大发育规律


新生儿身体发育规律:

1、体重

新生儿体重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与许多因素有关。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婴儿体重标准值的计算公式是:出生体重+月龄×70%。但这仅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出生体重较大的婴儿,满月时的体重,往往超过平均值很多。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里,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后面的有关章节,我们将展开论述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问题。

新生儿体重,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克,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这种按正态分布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代表的是新生儿整体普遍情况,每个个体只要在正态数值范围内。或接近这个范围,就都应算是正常的。体重指标是这样,其他指标也是这样,新手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为这些微小的差异而着急。

2、身高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遗传、营养、环境、疾病、运动等因素都与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身高确实在不断提高,但个体差异性还是明显存在的。

3、头围发育规律

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的变量还是比较小的,从新生儿到成人,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

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如果测量方法不对,数值不准确,误以为宝宝头围过大或过小,会给新手爸爸妈妈带来不小的麻烦。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所以尽管头围增长速度不快,变化不大,也要认真对待。爸爸妈妈们遇到的宝宝头围问题,一般都是测量不准造成的。最好请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来测量。

4、前囟发育规律

新手爸爸妈妈们都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上述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家长把头围、囟门视为脑部发育的象征,非常重视,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面对体检数值,往往会因为一点点的差异引起焦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本来孩子并没有什么病,却因为一次测量结果而担心,为孩子做没有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这就过度了。

新生儿便秘的4大对策?宝宝便秘的4大对策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生的小宝宝,都会在生后的24小时内排出墨绿色、粘稠的胎便。妈咪给宝宝喂奶后,宝宝会排出金黄色并较为稀薄的便,一天大约排便三四次;吃配方奶的宝宝,排出的便一般为淡黄色,比吃母乳的宝宝,大便要显得干燥一些,一天大约排便一二次,仅有少数宝宝两天排便一次,但也属于正常情况。

然而,宝宝自从出生后就一直便秘,很可能是身体内先天性疾病所致的器质性便秘,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先天性巨结肠。

2、先天性无肛门或肛门狭窄。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婴幼儿的便秘真相:

这一时期宝宝的便秘,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引起的习惯性便秘,常见于以下几种原因:

1、所吃的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太少。

2、妈咪平时未注意培养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3、妈咪养育方法不当。

妈咪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治疗策略。

对策之一:

小宝宝出生后,妈咪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无胎便排出或延迟排出,则表明肠道存在某种疾患,如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门畸形、肠闭锁、胎便性肠梗阻、胎粪堵塞综合症,妈咪应该及早带宝宝就医,使宝宝得到及时的诊治,以免影响体格和智力的发育。

对策之二:

对由于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便秘进行饮食矫正。为使人工喂养宝宝的大便变软,可在饮食中添加西红柿汁、橘子汁、菜汁等,或把婴儿蜂蜜加在温开水中,每天给宝宝喝60~90毫升,促进肠道蠕动。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酌情减少牛奶的量,增加离乳食品,如米粉、麦粉等。已经添加离乳食品的宝宝出现便秘,可增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菜泥、菜末、水果及菜粥;较大一些宝宝便秘时,可给吃一些粗谷类的食物或红薯,还要多吃芹菜、韭菜等粗纤维蔬菜,多喝白开水,尤其在过多摄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后,更要及时喝水及吃果蔬。

对策之三:

从宝宝3个月起,即开始训练定时排便的习惯,1周岁后,可在每天早晨和饭后半小时让宝宝坐便盆,不论有无便意也要在便盆上坐上10分钟,一旦形成定时排便的时间,不要随意变动。

当宝宝出现便秘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训练肠道排便的反应能力。方法为在早饭后给宝宝灌肠,然后立即坐在便盆上,即使宝宝没有马上排出大便,也要坐上10分钟,连续7天后,隔天灌肠一次,再过7天后停止灌肠。这样,有助于宝宝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

专家提醒,一定要严格遵从医嘱。

对策之四:

让宝宝积极进行户外运动,如跑、爬、跳、骑小车、踢球等,以此增强腹肌的力量,并且可促进肠道蠕动。对于胆小的宝宝,尽量在家里排便,不要轻易改变排便环境。当宝宝出现类似情况时要及早做心理疏导。

特别呵护、腹痛、呕吐并伴发烧,应及时去就医,以防肠梗阻发生。

本文Hash:1271b89d133b8e8fd09f33ffa0fde440f2230eb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