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保健的6大穴位

导读: 中医艾灸 中医艾灸保健的6大穴位 艾灸保健的中毒症状

中医艾灸

是如何养生的呢?我国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就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在这里,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几个艾灸保健养生的穴位,让你更科学的通过艾灸来养生,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医艾灸保健的6大穴位

关元穴。常灸关元穴,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神阙穴。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之效。常灸神阙穴有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等有防治作用。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足三里穴。常灸足三里,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身柱穴。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风门穴,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养生也有可能中毒哦。

艾灸保健的中毒症状

中医专家提醒,在艾灸过程中要防止灸疗中毒。灸疗中毒多见于选用药艾条施灸时。这是因为药灸条中大多含有雄黄,点燃后可形成砷的烟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慢性甚至急性砷中毒。

当艾灸中毒后,会出现流泪、咽痒、呛咳等症状,随之发生流涎、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气急等症状。严重的艾灸中毒者,还会伴有恶心,腹部阵发性绞痛,冷汗淋漓、吐泻交作等症。

艾灸养生不如就试试以上6大穴位吧。

中医艾灸穴位能健脾?,这6个穴位不能错过!

脾是非常脆弱的,但是功能很强大,主要是把身体里面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的各个部位,最害怕的就是出现脾虚,导致患者脸色发黄,腹部胀痛,腹泻,没有食欲感等,不妨通过艾灸的方式来健脾。

艾灸哪些穴位能够健脾呢?

1、艾灸隐白穴能够辅助治疗慢性鼻炎

隐白穴是脾经的一些穴位,具有止血的功效,能够缓解各种病情所引起的出血症状,同时也具有通鼻窍的功效,能够辅助治疗鼻子流血以及慢性鼻炎。

2、三阴交穴和阴陵泉穴

三阴交穴是脾经、肝经、肾经交汇的地方,对此穴位进行艾灸能够辅助治疗妇科炎症,同时也能够缓解疼痛感。艾灸阴陵泉穴具有祛湿的功效,同时也可以辅助治疗各种炎症,当时启动时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引起炎症以及水肿的发生。

3、太白穴

艾灸太白穴能够辅助治疗头晕、手脚冰凉、睡觉流口水、月经不干净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太白穴属于脾经的原穴,补脾胃以及健脾胃的功效是最为强大的。

4、血海穴

血海穴能够调节全身的血液循环,辅助治疗瘙痒,能够有效的调配人体血液,几乎可以和足三里血相媲美,提高免疫系统。

5、公孙穴

公孙血能够调动脾经以及脾脏的运行功能,同时也能够调节因为气血瘀滞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具有活血化瘀以及通气的功效。不仅能够辅助治疗妇科疾病,同时也可以增加小肠的蠕动,抑制胃酸分泌,提高了消化系统。

6、大包穴

大包穴是脾经的一种,在肋骨腋窝下六寸的地方,能够辅助治疗急性肋间神经痛、腰扭伤以及脖子扭伤等,当出现以上症状时不妨快速的按摩此穴位。

温馨提示

对以上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但是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穴位,千万不能盲目。脾胃直接影响着身体的整个消化系统,是后天的根本,五脏六腑主要是通过脾胃来进行运化,当脾胃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说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有效的健脾胃。但是在艾灸的过程中会消耗精气,所以有一些部位和一些人群是不能艾灸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皮肤患者来说,尽量不要进行艾灸,不然会加重疾病。

艾灸可以灸哪些保健部位,保健艾灸法的常用穴位及方法


保健灸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灵枢经脉说灸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放心的话,三里不要做。这个养生名言至今仍然很受欢迎。灸法的保健主要是补气阳,温暖脾肾。

艾灸法指导经络、脏腑等理论,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和药物,在穴位和患处熏制,利用其温暖性能,通过经络的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达到预防疾病的外治方法。灵枢经脉:针不行,灸好。针、灸、药各有特点,各有局限性,但灸法的特点是补充针、药比不上。其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正如明代李延《医学入门》中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1)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古人大多采用化脓灸,有句谚语叫安,三里不干。艾灸这个穴位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足三里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2)神克穴:神克又称脐中,是任脉,为了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脾胃、益气延年的效果。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强,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感觉局部温暖舒适,稍微红晕。

(3)气海穴:气海又称丹田,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5)柱灸:清心宁神,降低呕吐效果。多采用温和的灸法,烟雾大小的艾条,每次5~10分钟,每隔一天1次,每月10次以下。

(6)门灸:门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的效果,主治所有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感冒流行期间,每天灸1次,每次灸5~10分钟,灸10天。

(7)中脑灸:中脑是任脉经穴、胃招穴、八会穴之一。有健脾胃、补气的效果。常用隔姜灸、温和灸。每日灸1次,每次5~9壮,连灸10天。

临床上保健艾灸法,除上述穴外,还有大椎穴、膏肓穴、三阴交穴、命门穴、肾俞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及“伏天穴”等。

从保健灸的几个主要针孔来看,足三里一穴是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都有强烈的帮助消化的作用。《中藏经》说:三里主五劳瘦,七伤虚寒空。其次,关元、气海穴等很多文献都认为有很强的作用,医学入门:关元主诸虚损。《类经图翼》:关元主诸虚百损。长期施灸上述穴位,可健脾阳,补中益气,培肾固本,强身健体,达到保健延年的效果。

本文Hash:da1670a790ad777203f5288fc88495cad21eaa38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