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能保健

导读: 第一、艾灸足三里 第二、艾灸命门穴 第三、艾灸关元穴 第四、艾灸中脘穴

第一、艾灸足三里

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二、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三、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肚脐位置下三寸的位置,这个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期施以针灸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因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并且能够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四、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我们腹部的正中线,肚脐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对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和调理胃部疾病。

夏季艾灸六个穴位能保健养生

1、关元穴

常灸关元穴,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2、神阙穴

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之效。常灸神阙穴有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等有防治作用。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4、足三里穴

常灸足三里,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5、身柱穴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6、风门穴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风门穴,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艾灸可以灸哪些保健部位,保健艾灸法的常用穴位及方法


保健灸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灵枢经脉说灸强食生肉。说明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放心的话,三里不要做。这个养生名言至今仍然很受欢迎。灸法的保健主要是补气阳,温暖脾肾。

艾灸法指导经络、脏腑等理论,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和药物,在穴位和患处熏制,利用其温暖性能,通过经络的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达到预防疾病的外治方法。灵枢经脉:针不行,灸好。针、灸、药各有特点,各有局限性,但灸法的特点是补充针、药比不上。其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正如明代李延《医学入门》中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1)足三里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预防中风,为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于预防中风,在平时可单灸足三里,有中风先兆时可配合绝骨穴。古人大多采用化脓灸,有句谚语叫安,三里不干。艾灸这个穴位有预防老花眼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足三里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2)神克穴:神克又称脐中,是任脉,为了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脾胃、益气延年的效果。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强,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感觉局部温暖舒适,稍微红晕。

(3)气海穴:气海又称丹田,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关元穴:关元也称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冲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5)柱灸:清心宁神,降低呕吐效果。多采用温和的灸法,烟雾大小的艾条,每次5~10分钟,每隔一天1次,每月10次以下。

(6)门灸:门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有宣肺解表、祛风通络的效果,主治所有风证,多用于预防感冒,采用隔姜灸法,感冒流行期间,每天灸1次,每次灸5~10分钟,灸10天。

(7)中脑灸:中脑是任脉经穴、胃招穴、八会穴之一。有健脾胃、补气的效果。常用隔姜灸、温和灸。每日灸1次,每次5~9壮,连灸10天。

临床上保健艾灸法,除上述穴外,还有大椎穴、膏肓穴、三阴交穴、命门穴、肾俞穴、曲池穴、阳陵泉穴及“伏天穴”等。

从保健灸的几个主要针孔来看,足三里一穴是阳明经,古代很多文献都有强烈的帮助消化的作用。《中藏经》说:三里主五劳瘦,七伤虚寒空。其次,关元、气海穴等很多文献都认为有很强的作用,医学入门:关元主诸虚损。《类经图翼》:关元主诸虚百损。长期施灸上述穴位,可健脾阳,补中益气,培肾固本,强身健体,达到保健延年的效果。

本文Hash:8f050f7da402a53e7af343317dd16b6c301da328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