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详谈,秋分时节养生全攻略

导读: 护体: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进补:重药物轻食物不可取 饮食:多吃“辛酸”果蔬

俗话说,秋分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可见秋分过后天气是逐渐的转凉了,同时天气也是十分干燥的,寒凉、燥邪侵袭身体会带来很多的疾病,如咽喉干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秋季腹泻等问题,那么秋分时节养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护体: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秋季感冒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是鼻咽部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如果仅以咳嗽为主症者,则称为“秋燥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针对以上的症状,应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令时节,如果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可以学习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如果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

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如果市民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必须注意四个方面,运动时防止受凉感冒。秋日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比较低,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而是应该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衣服。锻炼后还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其次要预防运动损伤。据悉,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专家建议,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另外,防止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时机,这时因为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也就是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适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天气候干燥,预防秋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进补:重药物轻食物不可取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 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饮食:多吃“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专家提醒,秋分过后,养生保健特别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市民最好要记得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秋分养生该吃什么,秋分养生饮食全攻略


秋分吃什么?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的到来表明秋天已经过了一半,进入深秋,秋分前后,朋友们要做养生保健,迎接深秋的到来。秋分养生首先从饮食开始,秋分吃什么?介绍二十四节气秋分饮食攻略,这些细节可以健康饮食度过秋分!

二十四节气秋分饮食攻略

一、多吃水果防干燥

秋分季节天气干燥,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

生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是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生梨还具有降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心悸和耳鸣者,经常吃梨,可以减轻症状。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具有保护肝脏和消化的作用。对于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来说,作为食品经常吃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梨性寒冷,脾胃虚寒、消化不良、产后血虚的人多吃。

甘蔗具有滋补清热的作用,营养成分丰富。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过度劳累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两根甘蔗,就会恢复精神。但是由于甘蔗性寒,对于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适于秋冬季节吃的水果还有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秋分养生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冷的气氛越来越浓厚,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二、白菜养阴生津

秋分养生要多吃白菜。白菜可以养阴生津,如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夏天津液损失严重,入秋后,要多吃养阴生津的蔬菜。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浓。

由于白色食物与肺相对应,与肺相同系统的器官有大肠、皮肤、喉咙、支气管等,为了防止秋天干燥对人体的影响,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燥为原则,防止秋天干燥伤害阴影。因此,平时容易感冒,肺和支气管不舒服,容易咳嗽的人,平时肠胃脆弱但容易胖的人,肤色不好的人,要多吃萝卜、白菜、高丽菜、花椰菜、蘑菇、白木耳、甘蔗等白色食物。中药材有杏仁、山药、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银耳等。

蔬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蔬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维生素a的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百克可达80毫克,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医素来有色白入肺之说。秋季是呼吸道感染多发的季节,白菜花确实是适时的保健蔬菜。

白萝卜具有杀菌、增进食欲、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丰富的淀粉分解酶等消化酶,能有效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此外,萝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特别是萝卜皮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萝卜心的2倍。萝卜叶中含有比萝卜多的维生素c和大量维生素a,还含有维生素B1、B2、钙、钠、磷和铁等成分。

三、多喝汤滋润心灵

经过夏天的高温,终于迎来了秋天的高气秋天。秋无病三分虚,秋干气候容易加快人的水分蒸发,有一定的干燥感,中医认为干燥容易伤肺,津损液少。因此,秋天适当喝保健汤可以滋阴润肺,补充水分。介绍适合秋天煮汤的食物。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食用后可刺激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鲜土豆煮熟后在水中还能保持块状,吃起来口感十足,适合做汤。最常见的是西 餐的红菜汤,也叫罗宋汤,土豆、胡萝卜、紫菜头、洋葱、牛肉一起煮,酸甜开胃。另外,马铃薯牛肉汤也是最典型的组合之一,味道鲜美,健脾养胃。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安心等保健作用。山药适合和肉一起煮汤,不仅有助于加倍肉汤的营养,还有助于吸收肉汤的营养素。常跟山药搭配的肉类有排骨、牛肉、鸭肉、羊肉等。

中医认为,生藕性寒,具有清热消除烦恼的功效,煮熟后凉爽变暖,有滋养胃阴、健脾益气的效果。莲藕和芸豆煮汤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和骨头一起煮汤可以健脾开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养生。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炖莲藕,最好选择陶瓷和不锈钢的器皿,不要用铁锅,不要用铁刀切莲藕,以免氧化变黑。

四、早上喝粥最养胃

胃肠经历夏季冷饮轰炸后,脾胃功能减弱,秋季风多,气候干燥,稍不注意就会被感冒发烧瞄准,此时应选择易消化的滋养食物,使身体机能顺利适应夏季炎热到秋季凉爽的过程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大碗热粥,不仅滋养胃肠,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活精神。

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咳嗽无痰等干热现象。适当喝粥,可以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干燥。煮粥时,加入梨、萝卜、芝麻等药食良好的食物,有润肺的效果。中老年人早上喝杂粮粥,能养活精神的胃,山药粥最好。晚上喝点甜粥百合粥这样的黑豆粥补肾效果最好。

现在的南瓜是营养最好的时候,南瓜粥现在也是当前季节最适合市民秋季补充的粥类。南瓜粥属于温性粥,与皮蛋瘦肉粥等凉性粥类相比,温和的南瓜粥适合秋天人体胃肠温暖的需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南瓜粥中性温暖,经常喝南瓜粥有补充中益气、清热解毒的效果,有助于平息、消肿,改善秋燥症状。

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加米煮成粥。菊花粥具有散热、清肝火、明目等作用,适用于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眼红肿痛等疾病,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喝粥时,很多人把咸菜当作粥的伙伴,需要注意盐的摄入增加,血压高的危险增加。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不吃或不吃咸菜!你可以和凉拌蔬菜。

五、去火去燥多喝茶

专家表示,喝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最好喝乌龙茶等青茶。这种茶的性味在红、绿之间,不冷不热,可以消除馀热,恢复津液。

茶有助于消化和去除油腻。韩国女性白皙光滑的皮肤,除了气候因素外,与经常喝茶有很大关系。其中乌龙茶是其中的珍品,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不冷不热的半发酵茶。青茶富含铁、钙等矿物质和茶多酚。秋天经常喝乌龙茶,有消除厌倦、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毒、减肥健康等效果。此外,乌龙茶还具有降低血脂和抗衰老的作用。秋分前后是乌龙茶铁观音秋茶发售时间,铁观音秋茶质量最好,茶香、口感最好。

秋分喝茶养生推荐橘红茶。橘红3-6克,绿茶5克。用热水提取,放入锅中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此茶以橘红宣中理气,祛痰止咳。茶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用这两种味道调制,对咳嗽痰多、粘性困难的人疗效好。

萝卜养生茶可以清肺热化痰湿,加入少许盐可以调味,清肺消炎。主要选择萝卜100克、茶5克,将萝卜洗 切片煮,加入盐调味,提取茶5分钟后加入萝卜汁服用,每天2次。

六、吃鸭肉去秋天干燥

鸭子和鸡是鸟类,但效果大不相同。鸡特别适合冬天补充,民间素有九一只鸡,明年身体好。鸭子属于水鸟,元朝御医忽思慧在《饮善正要》中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可用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状。常吃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少、大便干燥、低热者最有益。专家表示,夏秋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子。相比之下,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

鸭肉富含维生素B2,对人体新陈代谢及神经,心脏,消化和视觉的维护都有良好的作用;维生素E能帮助人体清除多余自由基,抗衰老。鸭肉中的脂肪化学成分近似橄榄油,也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中医认为,鸭肉可以滋阴养血,有利消肿,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于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干燥,食欲不佳的人。

另外,鸭肉对心脏也有好处。100克鸭肉里面大概含有300毫克的钾,钾跟心脏节律有关,而且钾高了能够对抗钠。盐吃多了钠高了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所以,日常生活多吃点鸭肉取代其他的肉菜,是非常健康的。

鸭肉不宜过量食用,过量动物蛋白质会导致动脉硬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用过量油炸鸭肉。体质虚寒,腹部冷痛,腰痛,经痛者都不宜过食寒性的鸭肉。胆囊炎患者,外科化脓溃疡者都不能食用鸭肉。

秋季节气养生全攻略

秋风送爽时

立秋:秋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开始移栽。

处暑: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夏季火热已经到了尽头。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种。

寒露:天气转凉,露水日多。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种。

秋天短,有时不太明显,但从养生角度却很关键。因为由漫长酷热转冷冬的短暂交替,正考验身体机能,要能储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从凉意甚浓的秋天保养起。

第1招:少辛增酸忌寒凉

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

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至于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就太阳能量来说,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菜最好过个火,烫一烫再吃。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不妨适量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

第2招:养阴补气

中医师不反对秋天进补,但了解自己是哪种体质很重要,因为“补”的内容也各异。有时出现上呼吸道毛病,以为感冒,其实不然。而是有些年纪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较少,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并没有出现红肿痛的发炎现象,中医称为“阴虚”,要适度服用养阴药,以改善体质。如果属于过敏体质,着重“补气”,要偏向温补,忌吃寒凉食物。

第3招:情绪保守,收敛元气

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

《皇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第4招:适当的运动

秋天不算太冷,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尤其伸展动作,可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运指呼吸,“运之始畅”,意思是呼吸一旦舒畅开来;“化之始通”,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要注意的是,早晚较冷时,不要在外面运动。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

第5招:穿明亮衣服

有种说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这是延伸自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

秋天万物枯败,充满萧瑟肃杀气氛,情绪容易受影响。五行中既然秋天对应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让心情更愉悦轻快,别人看起来也较有生气,不致死气沉沉。

本文Hash:32c6aca733e41ad8192a4a3f13d0404bc1d1a8f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