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要注意疏肝避风,雨水养肝健脾要牢记


雨水季节是春季的第二节气,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季温暖的气候回来,降水量也开始增加。这样的天气应该怎样养生呢雨水要注意养肝驱邪,注意正确的饮食起居。下一位编辑推荐好办法,帮助雨季养好身体!

一、雨水节气如何注意养生保健

雨水节气,冬天寒冷过后,天气变暖,冬天地下水中储存的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相应的肝气也开始生发。人体相应的就是阳气开始浮动,但这会导致一些人的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因此,我们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节气后,气温开始恢复,湿度逐渐上升,但冷空气活动频繁,早晚也很冷。因此,此时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保护中焦脾胃,注意保温。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血气生化的源泉。脾胃功能健全,人体营养充分利用,相反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古代着名医生李东垣建议脾胃受伤精神衰退,精神衰退生命。

二、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雨水节气天气凉爽,应根据气温增加衣物。同时,不要吃太多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以适当地吃温暖的甜食,养脾胃,避免脾胃冷。正如唐代药王孙思段落所说,春天宜省酸甜,养脾气。

第二,雨水仍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还很冷,所以为了使肝气慢慢上升,不要因为体内的能量(中气)消耗过多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出现发热、起火等症状。可以做散步、太极拳等轻松的运动。

第三,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根据春天的气候变暖,早晚变冷,风邪增加,常见的口舌干燥现象,我们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的水分,少吃油腻的东西。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多吃。北方人的食疗多以粥为好,可以做莲子粥、山药粥、枣粥等。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少吃羊肉等温暖的东西。

三、雨水养生起居饮食原则

1、起居

从早上开始晚上睡觉的原则是和太阳一起去。每天睡觉,每天醒来。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得阳生,失阳死。人气随着太阳的气氛而上升。白天太阳悬在天空,人的阳光上升,精力充沛的夜晚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阳光潜在,细胞可以休养。人好比一部机器,晚上睡眠如充电,白天工作学习如用电。充电不足,必用电不利。

天地为人充电有节奏。这个节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部分。就像四个乐章循环往复一样。适应健康长寿,违反自己的身心。一年有四点(四季),一天有四点,也就是北京地区的北京时间(以下都是这个计算)3~9点是一天的春天,9~15点是一天的立夏,15~21点是一天的秋天,21~3点是一天的冬天(北京时间的京外地区计算时差,在国外是当地时间)。日春、日夏、日秋、日冬划分了人一天行为应注意的时间段,日冬时段是人冬眠的最佳选择。清朝时期,皇家规定皇帝和5岁以上的太子早晨3点起床理政、读书,19点左右睡觉。3~5点是寅时,也称平旦之时,即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古代早起不过3点,晚起不过5点。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也有24个节气,3点立春,5点惊蛰。惊蛰时分,地球生物阳气涌动。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动,阳气化为清气,不起则使阳气转为火气。5点不到的话,6点春天阴阳不分,头晕,腰膝容易变软。

3点以后醒来,可以继续睡觉,但5点以后睡不着的话不能靠在床上,起床喝热茶,在室内做缓和的锻炼,疲劳的人可以在早饭后补充,不能睡到7点。

2、饮食

总体来说,庚寅年金过多,肝木过多。肝主藏血,主筋,主志,目瞪口呆。肝气是抑郁而不 发生的,容易引起抑郁的血热、血粘、血浓的人容易生气,身体的皮肉又紧又硬的血浓的人容易引起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疾病。

但庚寅年初的气候比节气先。正因为春分的气候寒冷,60天前,人的阳气生发过快,气体虚弱。春分之前,饮食要注意自己的寒冷:身体寒冷的人应该吃以下温热的食物,不应该吃生冷和寒冷的食物,最近不应该吃萝卜(胡萝卜除外)否则,人的气虚就会恶化。热血的人不应该吃温暖的食物。

雨水节气该注意什么?牢记养生的三个要点


雨水节气怎么养生?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从这个节气开始,气温逐渐恢复,降水也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冷空气在减弱的倾向中与暖空气频繁竞争,很多读者朋友最近必须注意保温。据专家介绍,雨水节气养生的三个要素是防止春寒、健脾除湿、准备养阳。接下来,主编将教你如何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雨水节气养生。

防止春寒的春天正好

雨水节气是春节中的第二节气,也是最容易出现春寒的节气。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导致气温急剧下降,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例如,老年人的血压明显上升,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儿童因气温的变化而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引起感冒和发烧。

很多读者朋友为了预防倒春寒,首先考虑春天的拘留,但春天的拘留也必须恰当。否则,反而不利于健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养生专家郭海英教授表示,春捂的主要意思是,初春季节气温不大的话尽量不脱衣服。例如,当日本最高温度超过22℃时,不要匆忙穿单件衣服,但不要被厚棉衣一直覆盖,以免过度覆盖导致内热和血压上升。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需要按住,知道冷空气即将到来,一两天前增加衣服按住。具体的春天复盖原则是注意厚度薄,复盖的重点是背、腹、脚底。背部保温有助于预防寒气损伤阳脉海-监督脉,减少感冒概率的腹部保温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另外,老百姓们有从脚下开始寒冷的保健俗语,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天要保暖脚才能真正暖身。

雨水雨水节气的到来,稠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油般春雨增加,但雨水过多湿气过多,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湿气困住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说湿气通过脾脏,这个时期要加强脾胃的养生,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方法是食疗,如芡实莲子薏米汤。

原料为排骨500克、稠30克、莲子20克、薏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具体的做法是:先将芡、莲、薏米放入清水中浸泡清洗,然后将排骨切成小块,待水开后,烫一下,然后将排骨、芡、莲、薏米、陈皮和姜全部倒入砂锅中,大火煮开,煮开后,再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入一点盐,这个芡实莲、薏米汤即可食用。稠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薏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准备养阳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间有句俗话叫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很多读者朋友会觉得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晚上睡觉不再像冬季那么冷了,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此时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时间,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比如阳虚怕冷睡不着还多梦。

那么如何在睡觉前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按摩腹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质量。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其具体做法是躺在床上,双手贴在大腿外侧,双眼稍微闭上,全身放松,用鼻子吸气,慢慢均匀,吸气的同时,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闭上、肚子和腹部稍微用力向上收缩的2~5秒左右,放松,缓和呼吸。呼气时,腹部和肛门应慢慢放松。这样放松,做九次。一般来说,如果能持续提肛一年以上,就会有效果。

雨水节气要注意养脾胃,经常吃春菊温脾开胃


雨水节气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节气。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变暖,气温上升。雪花纷飞,冷气彻骨的天气渐渐远离,和温暖的日子,小雨的日子渐渐接近。雨季空气湿润,不干燥热是养生的好时机。中医认为雨水要注意湿邪。雨水节气后,随着雨水的增加,空气特别潮湿,寒湿的邪恶最容易困住脾脏,同时湿邪留连,难以去除,容易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因此,雨前后要注意养脾胃,脾胃健康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雨水节气如何调养脾胃。

春天调整肝脏养脾的食物很多,如燕麦、南瓜、春菊、四季豆、栗子、枣、山药等。

在这些食物中,特别推荐春菊(通称春菊),既是季节性蔬菜,也能养脾,但在古代春菊是宫廷料理中的贵重物品,因此也被称为皇帝料理,现在已经成为平民餐桌上的常客。中医上说,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因此,雨水节气养脾胃可以多吃春菊,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俗语老百姓熟悉,春天被称为秋冻。春天的寒冷很冷,湿气一般很冷,特别是初春的雨,气温急剧下降,雨前后要注意保温,不要感冒。需要注意的是,春天的按压也很讲究,最重要的是按住脚和脚,很多人习惯减少衣服时首先减少裤子,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孩子,受到寒冷的伤害,容易引起感冒、哮喘、老慢慢等疾病

最后推荐一款祛湿极品粥。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段落在《女儿方》中提出春天吃粥,民间也有春天喝粥,比补药好的说法。除湿最好的粥不是薏米党参粥,做法简单:取薏米30克,洗净后过滤杂质,放入冷水浸泡2小时的党参15克,洗净切片,粳米200克洗净,三者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先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

本文Hash:833dd3dc58791dc6c2df1ca26c9cc1a8c3985ee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