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也要讲究方法,但4种人不宜养膘

导读: 什么是贴秋膘? 传统的“贴秋膘”以多吃些畜肉类为主 4种人不适合贴秋膘 1、肠胃疾病 2、心脑血管疾病 3、痛风 4、急性胰腺炎

过去,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食物匮乏,加上夏季农田耕作劳顿,体力消耗很大。为了弥补身体的劳损,煮肉炖鸡,做些营养比较丰富的美食,补养身体。在当时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摄入不足的年代,贴秋膘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什么是贴秋膘?

贴秋膘的说法来自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那时,人们食物不足,本来就难得长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炎热的夏季,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热得汗流浃背,食欲不振,把那点儿皮下脂肪又削去一层,连肌肉也因暑热而损耗。

到了立秋之时,暑热减退,食欲恢复,就要提醒自己多吃一些。一是秋天是丰收季节,各种食物供应丰富,有足够的营养资源可以享用;二是立秋之后天气日益转凉,为了应付寒冷的冬天,身上一定要开始充实肌肉,储备脂肪,保暖御寒。

传统的贴秋膘方法就是吃动物性食品和各种面食,炖肉、炒鸡蛋、炸丸子、红烧鱼、炒鳝丝、蒸螃蟹、烙饼、饺子、小笼包,反正各种好吃的无不是贴秋膘的上好选择。贴秋膘要与时俱进地贴,与其像过去那样,让自己多吃大鱼大肉,多吃各种加了油的面食,还不如考虑一下,夏天到底缺了些什么营养,然后按需求补足即可。

传统的“贴秋膘”以多吃些畜肉类为主

1、牛肉补气养血

牛肉蛋白质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质含量较猪肉高两倍多,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营养价值高。古人认为牛肉有补气养血作用。《韩氏医道》记载“黄牛肉,补气,与锦黄芪同功”。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治脾胃虚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体虚,神疲乏力,气短唇白,面色萎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之人。牛肉比较适合气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时又因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猪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为2.3%,瘦猪肉的脂肪含量为65%,对于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益适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来说,要多吃牛肉少吃猪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黄、大便干、口干舌干及咳嗽有黄痰等火旺症状的人则尽量少吃牛肉。

2、便秘者少吃羊肉

羊肉性温,味甘。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功效。为冬令进补之佳肴。元代李呆谓“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但立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干唇焦、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再吃羊肉热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

3、脾胃虚弱者多吃鸡肉

鸡肉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仅为猪肉的1/20,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立秋进补,强调先调理脾胃。鸡肉味鲜,气味清香,能促进食欲,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有利于多种疾病的恢复。

4种人不适合贴秋膘

1、肠胃疾病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有“暑湿困脾”之说。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再加上油腻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这时最该做的是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2、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短时间集中吃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危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人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

3、痛风

痛风 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导致的疾病。“贴秋膘”时难免会摄入不少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加之活动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发痛风。秋季痛风发病率本就很高,痛风患者更不能盲目“贴秋膘”。

4、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是公认最主要诱因之一。这会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还可以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与胆胰壶腹括约肌痉挛等,继而出现胰液排泄障碍。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严重的化学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4种人不适合贴秋膘,怎么贴秋膘才正确

秋季来临,很多朋友开始“贴秋膘”,但是专家提醒,秋季贴秋膘不能胡乱贴,有4种人就不适合贴秋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吧。

4种人不适合贴秋膘

1、肠胃疾病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有“暑湿困脾”之说。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再加上油腻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

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这时最该做的是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2、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短时间集中吃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危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人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

3、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导致的疾病。“贴秋膘”时难免会摄入不少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加之活动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发痛风。秋季痛风发病率本就很高,痛风患者更不能盲目“贴秋膘”。

4、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是公认最主要诱因之一。这会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还可以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与胆胰壶腹括约肌痉挛等,继而出现胰液排泄障碍。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严重的化学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怎么贴秋膘才正确

1、要注意体内的酸碱平衡

正常人血液的PH值应呈弱碱性,一般情况下,人体可自动调节并平衡体内的酸碱关系。但是,如果大鱼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超过了机体的耐受程度,就可使血液发生酸性偏移,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等。

所以,忙于“贴秋膘”的时候,大家不要忘了多吃些时令蔬菜、水果,以及茶叶、豆制品、杏仁、栗子等碱性食物,以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

2、贴过了,秋后易“发福”

适当的“贴秋膘”确实有助于恢复体力,但若吃得多,动得少的话,很容易秋后“发福”。所以,“贴秋膘”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一般人可从日常饮食中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刻意进补。

而且,中医认为,立秋后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高脂肪并不利于养生;倒是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蔬菜,营养丰富又不容易让人发胖,秋季可以多吃一点。

3、多吃润肺生津食物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故应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秋季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如百合、莲子、杏仁等。

4、超重肥胖者慎贴膘

肥胖本身就是种疾病,同时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不要盲目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可以适当贴膘。

都说秋天宜“贴秋膘”,但哪些患者不宜“贴秋膘”

立秋过后气温逐渐降低,虽然一早一晚比较凉爽,但人们易出现全身无力和倦怠等。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认为应吃多种多样的美食,尤其是肉类,但贴秋膘要有度,需根据身体实际情况补充所需营养,这样才能达到滋补强肾和健脾养胃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贴秋膘,以下4类人可能会贴出某些疾病。

哪些患者不宜“贴秋膘”?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有基础性疾病的心脑血管疾病人,如动脉硬化、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若短短几个月内大量吃油腻和高脂肪肥甘厚味食物,可引发心脑血管意外。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重口味,少吃辛辣和腌制食物,每天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一日三餐只吃7~8分饱,合理为身体补充水分。

2、急性胰腺炎

多种因素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大量喝酒以及高脂肪饮食,会使得胰腺分泌过于旺盛,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胆胰壶腹括约肌痉挛,胰液排泄受到障碍,胰液会消化胰腺和胰腺周围组织,最终引起化学性炎症,其主要症状是腹部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以及持续性发热。若仍然盲目贴秋膘势必会加重病情,甚至会转化为慢性胰腺炎。

3、肠胃疾病

进入秋季后肠胃还不能立刻适应,若大量吃肉类会增加肠胃负担,本来油腻食物难以消化,这样会紊乱消化功能,从而引起腹胀和腹泻。还有秋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总是吃肥甘厚味食物,会让肠胃越来越脆弱,从而加重其症状。因此需给肠胃一定的调整适应时间,少吃高油脂食物。

4、痛风

高油脂食物是引起痛风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引起痛风的根源是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升高血液中尿酸含量,使得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和皮下组织。因此需远离高嘌呤食物,如各种浓汤、海鲜以及动物内脏等。

贴秋膘需遵循哪些原则?

1、以滋阴润肺为主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养阴的关键是在于防燥,因此秋季应平补,以滋阴润肺为主,推荐黑芝麻粥和百合莲子粥等。也可以多吃酸味果蔬,远离辛辣刺激食物。

2、采取循序渐进原则

不节制的食补会增加脾胃负担,超出消化器官运转负荷,会紊乱消化器官功能,从而引起胸闷气短,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以及厌食,因此秋季进补需给脾胃一定的适应时间,先吃高营养且易消化食物,能帮助调理脾胃功能。

3、先排出湿气

三伏天刚过,身体中会集聚太多湿气和热毒,会出现湿疹、脸上长痘痘和口腔溃疡。因此贴秋膘前先去除体内的暑湿气,不然越补火就越大。

温馨提示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尽量不要贴秋膘,因为他们的消化能力弱,易出现食欲不振和腹胀,贴秋膘前先调理好脾胃。另外进入秋季后不能吃生冷瓜果,也不能过度用空调,不然会影响脏腑自身调节能力。另外做到早睡早起,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保持情绪乐观和舒畅情怀。

本文Hash:e2459ac05f00f2222f94c1db25aa3b03cbf39a66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