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为何会“传染”了一家人?相似生活习惯成重要诱因

导读: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糖尿病专科副主任 杨川教授 慢性病危害远高于传染病! 慢性病虽不传染却会出现聚集现象 慢性病为何出现聚集?相似生活习惯成重要诱因 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方法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糖尿病专科副主任 杨川教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的概念越发深入人心。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夫妻之间、子女之间甚至大家庭成员间,罹患同一种疾病或多种疾病。其中,以家庭为单位出现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糖尿病、胃炎、大肠癌、肺癌的聚集现象尤为严峻。因此,在社会上慢慢流传出一种说法“慢性病会传染”!真有其事吗?我们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糖尿病专科副主任杨川教授来解释一下。

慢性病危害远高于传染病!

杨川教授介绍说,对于慢性病这个概念比较专业的描述是“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中,把慢性病归纳为: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从这两个定义上看,慢性病应该是不传染的。

虽然慢性病不传染,但得病的人数更多,危害比传染病更剧烈。上述《规划》中认为:“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需要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共同努力对慢性病进行防治。

慢性病虽不传染却会出现聚集现象

既然慢性病不传染,那为什么会出现慢性病聚集现象呢?杨川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因此,传染病之所以会“传染”,关键是其病因是“各种病原体”,这些医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物、接触、土壤、垂直(母婴)等方式传播传染。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传染病很多,但也需满足3个条件,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一般而言,慢性病致病原因复杂,很少是单一因素,更不是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虽然有些慢性病的确与病毒、细菌、真菌、线粒体、衣原体等有关,但对于这些病原体导致慢性病的研究都表明,其大部分都不是直接或唯一的致病因素,而且这些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也很难归一化,往往比较多且多数不清楚,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易感人群,很难认为他们具有传染性。

慢性病为何出现聚集?相似生活习惯成重要诱因

为什么慢性病也会具有像传染病一样的聚集现象呢?首先,这些疾病大多数都有“遗传易感性”,也就是: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微效致病基因的累加作用,使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具有患病的遗传基础,这种由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的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所以 感性仅指个体的遗传基础。

而易患性与发病阈值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病,称为易患性。易患性的变异呈正态分布,也就是群体中大多数个体的易患性都接近平均值,易患性很低和很高的个体数量都很少。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时,这个个体将患病。这个易患性的限度称为阈值。这样,连续分布的易患性变异就被阈值划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为正常个体,小部分为患者。阈值代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感基因(即致病基因)的数量。

夫妻、子女或者大家庭成员,长期遵循相同的饮食、睡眠、居住环境等,极易导致家庭成员患上同一种疾病。例如,一家三口喜食油腻、动物内脏,非常容易造成家人患脂肪肝。夫妻之间一方吸烟,会造成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二手烟环境中,肺部健康受损。同时,一些慢性病的微效致病基因也通过遗传方式可在家族成员中散布,这样就很容易“群体性”发生某种特定的“慢性病”,这种情况不是“传染”,而是“遗传”加“环境”共同导致的结果。

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方法

杨川教授提醒说,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家族性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家族中有慢性病的发生,尤其是直系亲属,那么就需要更加远离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例如不吸烟、少喝酒、不要吃过于油腻或甜的食物等,加强身体的锻炼等等,以降低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减少遗传易感性的作用。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杨川 杨川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内分泌内科 教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对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肾... [详细]

艾滋病患者可以跟家人一起生活吗,会传染给他们吗

我因为一次失误导致感染了艾滋病,现在很后悔,但是已经没办法治疗了,不知道我现在能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会传染给他们吗?

开封市中心医院全科副主任医师张艳凯回复:艾滋病患者是可以和家人正常生活的,是不会传染的。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你不要担心,你可以跟家人正常的交流生活。虽然艾滋病很可怕,但是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亲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新冠状病毒感染会成为慢性携带吗,需要一直吃药来控制吗?


最近,我看到很多微信群传来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像肝炎病毒感染一样,患者长期有毒,可能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这个消息很震惊,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新冠状病毒肺炎成为慢性疾病,将来会非常麻烦。

我对这种说法的判断和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这种说法可能不科学。

首先,在我们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症中,还没有看到像肝炎一样长期存在的慢性病毒感染。

接下来,从治愈的病例来看,我们已经看到他肺部的病灶被吸收了。以前肺有炎症,像白肺一样,治疗后肺的症状消失了。此外,经过核酸检测和血清检测,病毒已经消失。这表明病毒完全消除,已经完全治愈。

院的这些新冠患者来看,我认为不会成为慢性病,也不需要长期服药。当然,现在时间很短,需要时间进一步验证,再过几个月,再过几年就可以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关于这种病不是一直存在吗?此外,患者是否有后遗症,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治愈后肺部变得干净。

患肺炎时浮肿,治疗后没有这些病变,但病变较重的部分也很少。肺部出血坏死,痊愈后留下伤痕,留下老病灶,得知肺结核治疗后,肺结核患者可以看到肺部有钙化病灶,当时病情不损伤肺部,重要出血不良。很有可能在未来也会留下这样的痕迹,但他不是说他患了慢性病,也不需要长期服药,只要他治好了就好,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也不用相信这样的说法。

本文Hash:e4dfd07c17901917c58435a128f42d5e27c6b66f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