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盐致钙流失?这9个误区别轻信

导读: 传言一:多吃盐会造成钙流失? 传言二:豆制品比肉类有利骨骼健康? 传言三:乳制品越吃越缺钙? 传言四:素食一定会减少钙流失? 传言五:吃水果能减少钙流失? 传言六:绿叶菜有利减少钙流失? 传言七:多吃全谷杂粮会造成钙流失? 传言八:喝咖啡会让人骨质疏松? 传言九:多吃醋会让骨钙溶出而流失?

  中国人的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不足,这个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长期钙不足虽然不至于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但它会影响到人一生的生命质量——比如影响到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身高和体型,影响到中老年期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影响到情绪的稳定,影响到失眠的危险,钠多钙少的膳食还增加了成年人患高血压、中风和肥胖症的危险。

  除了摄入量不足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到钙利用和钙保留的因素。是什么让我们骨骼中的钙偷偷跑掉,是什么让食物中吃进来的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呢?网上流传的很多有关“钙流失”的说法真的靠谱吗?这里给大家解读几个常见的传言。

  传言一:多吃盐会造成钙流失?

  真的。钠的摄入量与尿钙排出量有很大关系,多年来这个研究结论从未改变。肾脏每排除2300毫克钠(相当于6克盐),同时就会丢掉40~60毫克的钙。如果一位中年女性每天多吃1000毫克的钠(相当于2.5g的食盐)需要排出,又不多摄入钙,排泄的钙全部来自于骨钙,那么每年会多损失1%的骨钙。一些有关高血压的研究也提示,钠摄入量高,不仅是升高血压的因素,也是促进人体钙流失和提高肾结石风险的因素。

  考虑到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平均为超过9克/天)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5克/天),北方有些地区甚至高达12~18克/天,而钙的摄入量(接近400毫克)却只有推荐值(800毫克)的一半,钠盐摄入过多所带来的骨钙流失问题实在是不可忽视,所谓“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传言二:豆制品比肉类有利骨骼健康?

  真的。在评价食物蛋白质对补钙的贡献时,不妨使用“钙/蛋白质”这个指标。对于乳制品摄入较低的中国人来说,豆制品是膳食中钙的重要来源。肉类食物虽然富含蛋白质,但钙含量普遍很低,比如牛肉含钙仅为23mg/100g,猪肉为6mg/100g。大豆制品中的原料黄豆含钙高达191mg/100g,做成豆腐之后,还要加入卤水或石膏,能增加钙镁元素含量。如卤水豆腐的钙含量为138mg/100g,石膏豆腐是116mg/100g,远远高于肉制品。而且黄豆中含有的镁、维生素K和大豆异黄酮,均可有效提升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钙流失的风险。

  传言三:乳制品越吃越缺钙?

  假的。对比中西方的研究结果就能发现,虽然在钙的基础摄入量已经很高的西方国家,乳制品的摄入量和骨质密度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人当中的研究证据而言,增加来自乳制品的钙有利于改善骨质健康。国人膳食中的钙摄入量较低,在骨骼发育的各因素当中,钙摄入量往往是“短板”。所以,如果能够增加高效利用的乳钙,把乳制品摄入量从0提升到每日250克(以牛奶计算),在不会过度增加蛋白质和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同时,对提升国人的骨质密度峰值有有益无害。所谓乳制品中的蛋白质促进钙流失,使奶类食物中的钙无法利用的说法,也已经被研究所否认。

  传言四:素食一定会减少钙流失?

  假的。研究发现,吃素食并不意味着尿钙流失一定低于肉食者,因为素食者如果吃的是精制谷物,其中钙含量非常少,而且钾、镁摄入量不足,也会降低食物钙的利用率。同时,如果素食者不注意营养平衡,优质蛋白质供应不足,室外活动少而且没有注意补充维生素D,反而会降低钙的生物利用率。一些人体研究发现,纯素饮食者的尿钙流失量并不低于吃肉的杂食者。

  传言五:吃水果能减少钙流失?

  真的。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中水果较多的人 在同样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上,骨密度较高,青少年出现骨折的风险也减少。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果中富含钾元素,有利于减少尿钙排出量,而水果中的维生素C也是促进钙吸收的因素之一。当然,说多吃水果有益,是在不减少豆制品、奶制品和绿叶蔬菜摄入量的前提之下,水果本身含钙较少,不能用来替代这些钙的主要食物来源。

 

 传言六:绿叶菜有利减少钙流失?

  真的。绿叶菜中不仅含有比较丰富的钙,其中的镁、钾、维生素K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都是提升钙利用率的因素。虽然蔬菜水果和坚果豆类中普遍含有草酸,但绿叶菜经过焯烫就可以去除大半草酸,而且除了菠菜、韭菜、苋菜、番杏、萝卜缨等品种之外,小白菜、奶白菜、油菜、菜薹、鸡毛菜、芥蓝、芥菜、茼蒿、西兰花、莴笋叶、油麦菜等常见深绿色蔬菜的草酸含量都非常低,基本上可以忽略。

  传言七:多吃全谷杂粮会造成钙流失?

  假的。有传言说全谷杂粮中的植酸能够和钙结合,从而造成钙利用率下降,使食物中的钙白白流失。其实全谷杂粮的钙含量本身就高于大米白面,钾、镁含量更是远远高于精白大米,有利于提高钙的利用率。例如,普通籼米(长粒大米)的钾、镁含量分别为107和28mg/100g,而未经碾磨的黑籼米的钾、镁含量分别为256和147mg/100g。小米的钾镁含量分别为284和107mg/100g,也大大高于精白米。所以,虽然全谷杂粮中的植酸有降低钙利用率的作用,但其中钙含量和钾镁元素含量更多,足以弥补植酸造成的损失。事实上也没有任何研究证据表明主食中引入一半全谷杂粮会增大骨质疏松的风险。

 

 传言八:喝咖啡会让人骨质疏松?

  假的。可可豆制作的咖啡既是钾的良好来源,也是草酸和咖啡因的来源。钾有利减少钙流失,而草酸减少钙的吸收率,咖啡因则会增加尿钙的流失。咖啡因只有短时间的利尿作用,在饮用少量咖啡的情况下,并不会引起一日尿钙流失量的大幅度上升。平均来说,每杯咖啡中的咖啡因只会增加2~3毫克的钙流失。如果喝咖啡的时候添加纯牛奶,那么从牛奶中获得的钙用来弥补咖啡因和草酸所造成的钙损失还富富有余。调查亦未发现每天饮两杯咖啡的人比不饮咖啡者容易罹患骨质疏松或骨折的证据,故目前认为适量饮用咖啡无碍骨骼健康。

  传言九:多吃醋会让骨钙溶出而流失?

  假的。这个谣言的来源可能有两个:一是“酸性体质”说法的余毒,认为凡是酸的食物都不利于健康;二是看到醋能溶解碳酸钙沉淀,就认为醋也会把骨钙溶解出去。实际上,醋能够帮助胃酸偏少的人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离子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同时,经过陈年酿造的老陈醋本身就含有较高的钙(按食物成分表数据,125mg/100g,可与牛奶相媲美)。醋被吸收入血之后,会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可能去“溶解骨骼”然后直接从尿里排出去。还曾有研究发现,在膳食中用醋酸盐和碳酸氢盐来替代氯离子,可以显著减少尿钙的损失。换句话说,少吃些盐,多吃些醋,对提高钙的利用率是有利的。

补钙误区 大量喝骨头汤反致钙流失


大量喝骨头汤反而易致钙流失

专家介绍,传统观念认为“以形补形”。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人体中99%钙都存在于骨头中,人们自然而然会认为,多喝骨头熬的汤会补钙,其实不然,骨头里的钙不容易溶解到汤里,因此汤里含钙量非常低,最多的是脂肪。如果在熬汤的时候加一点醋,有利于钙的溶出但依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喝骨头汤补钙。骨头汤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它做为物美价廉的一般食物,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单纯靠喝骨头汤则绝对达不到补钙的目的。经检测证明: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

当然,骨头汤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仍不失为是美味的营养食物,如消瘦虚弱的人适合喝骨头汤,促进食欲,增加营养,补充能量;泌乳的乳母也可以适量喝骨头汤,既补充乳母的能量需求又促进乳汁分泌。但一些肥胖人群,尤其是高血脂患者、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就不建议多喝骨头汤,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因此,我们大量喝骨头汤不仅不会补钙,反而会导致钙流失。如果在熬汤的时候加一点醋,虽然有利于钙的溶出,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

牛奶是最佳的补钙食品

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以谷物和蔬菜为主,缺少奶的摄入量。牛奶是最佳的补钙食品,有丰富的钾和镁离子,还含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乳糖和必需氨基酸等等,还有奶酪也是钙的良好来源。此外,也可以多食用鱼汤、大豆及制品、鱼虾类,对补钙也是有好处的。其次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安全无副作用、含量高、吸收率高的钙剂。

老、幼、孕更应补钙

中国人由于钙摄入量不足,大部分人都是需要补钙的,尤其是儿童、孕妇和老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多补钙,促进骨骼生长;孕妇补钙非常重要,发育中的宝宝需要足够的钙,如果孕妇从饮食中获取不到充足的钙,也没有服用钙片进行孕期补钙,体内的宝宝就会“掠取”孕妈妈骨骼中的钙,可能会损害孕妇的健康;老年人新陈代谢逐渐变缓,钙会逐渐流失,缺钙容易导致骨骼中钙减少,容易产生骨质疏松、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等疾病。

导致人流增多的六个避孕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较为保守的估测,每年全世界大约有二千五百到五千五百万次人流。我国每年的人流例数一直持续在一千万左右。人流数量之所以居高不下,是由于目前存在很多避孕误区。

误区一:侥幸心理,觉得偶然一次性生活不会导致怀孕。

据不完全统计,在人流的女性当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怀孕不是那么容易,偶然一次性生活怀孕的几率很低。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每一次性生活都有怀孕的风险,切忌具有侥幸心理。

误区二:计算安全期即可避孕

一些女性月经周期较准,认为通过计算安全期即可达到避孕的作用。大多数妇女的月经周期的时间为24-32天,排卵发生在第12-18天。排卵后24小时如果卵子未能受精,卵细胞会自行死亡。精子在排出出后,一般来说在三天以内能使卵子受精,但也有报道说性生活一星期后精子仍保留受精能力。所谓的‘安全期’时间非常短,对于月经周期为28天的女性而言,这段“安全”的时间仅为1周左右。而且由于气候、饮食、情绪、环境等的变化,排卵时间也会发生波动,甚至发生额外排卵,因此安全期避孕的方法一点都不可靠。

误区三:新婚夫妇没有好的避孕方法

对于刚刚开始夫妻生活的夫妇而言,由于缺乏避孕方面的信息,加之由于紧张而导致避孕措施使用不当,因此突如其来的“蜜月宝宝”使很多新婚夫妇措手不及。因为紧张、避孕套使用不熟练,很多夫妇不愿意使用这种“屏障”,避孕套不是新婚之夜的首选。现代口服避孕药(如妈富隆)不影响性生活过程、可避免蜜月期间令人不快的月经来潮,因此是新婚夫妇更好的选择。

误区四:已生过小孩的女性只有上环

很多已生育过的女性认为只有上环一种避孕方法,妇女如患有子宫肌瘤、月经周期不规则、痛经等疾病则往往不适合放环,觉得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其实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包括上环、口服避孕药(包括长效和短效)、避孕套、避孕针、皮下埋植、绝育等,国外还有更新颖的阴道避孕环。对于那些月经周期不规则、子宫肌瘤和痛经的妇女,现代口服避孕药如妈富隆是更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可靠避孕,还可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痛经。

误区五: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无任何临床资料表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妇女的生育力会受到抑制。专家们认为,口服避孕药对生殖力没有丝毫不利影响,甚至可以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妇女的生殖产生有利影响,因为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盆腔炎、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疾病发生的机会,而这些疾病可以降低妇女的生殖力或使妇女的生殖力彻底丧失。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逆性的避孕措施,停药后,妇女的生育力即可恢复。生育力的恢复与口服避孕药服用的时间无关。

误区六: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可引起发胖,痤疮等副作用?

以往口服避孕药由于其所含的孕激素(如炔诺酮、左旋18甲等)具有内源性的雄激素样作用,长期服用这些口服避孕药后,身体会出现发胖,痤疮(痘痘)等雄激素样副作用。现代的口服避孕药如妈富隆含有高选择性的孕激素,对雄激素受体几乎无亲和力。因而服用现代口服避孕药后,罕见以往口服避孕药常见的雄激素相关副反应如体重增加,多毛症,脂溢性皮炎和痤疮等。临床资料显示,有痤疮的妇女服用妈富隆6个月后,其中有80%的病人的痤疮完全消失。口服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使某些妇女恶心、头痛和乳房胀痛,当然,激素剂量较低,发生率也降低。现代口服避孕药(如妈 隆)的雌激素剂量较低(只有30微克),副作用的发生率为约2-8%;而6个月后,总的发生率通常比服用前还低。

本文Hash:0167412601a2aba8a20cda610bd11e374a1c6660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