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良民”也会惹事

支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慑于人体的强大免疫力,支原体已被“招安”,成为人体的正常菌群。目前医学界认为:即便在人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查到支原体,只要没有症状和体征,就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它们是“良民”;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支原体才敢“造反”,引起疾病。

为了加深对支原体的认识,下面讲几个小故事——

初识支原体

最初见识支原体的庐山真面目,是在医科大学的微生物课堂上。当时,老师让我们观察支原体的菌落,要求注意其形态的特殊性,看它们像什么。所谓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分裂生长,变成无数个,并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在培养基里,只见一个个圆圆的小菌落呈白色,中间突起,四周变薄,逐渐透明。我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觉得它们像饭桌上的荷包蛋,只是体积小很多。那会儿,正值上午第四节课,看着这些“迷你荷包蛋”,我们立即条件反射般饥肠辘辘、垂涎三尺。

老师说,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它不像细菌那样有固定的形态。在不同的环境里,支原体有时呈球形,有时呈杆状,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凹凸不平。总之,千奇百怪,难于捉摸,我们根本无法从形态上识别它。要问为什么,原因就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维持一定的结构,在这方面颇像人体的骨骼。试想,如果我们没有骨骼,只剩下软乎乎的一堆肉,谁还有本事区分出这是张三那是李四呢?

易与结核相混

支原体在肺部引起疾病时,有时会混淆是非。记得笔者读大学时,同一宿舍的同学A检查出肺结核,被隔离治疗。几天后,睡在他下铺的同学B出现咳嗽、胸部不适,拍胸片发现右上肺有一个病变,疑是肺结核。这下事情可闹大了。同学B立即将此事归罪于同学A,破口大骂,一口咬定是被他传染上的。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两周后复查,同学B的肺部病变消失得无影无踪。医生最后诊断: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不典型肺炎。冤枉了自己的同学,同学B很内疚,他买了水果,上门向同学A赔礼道歉。

不怕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临床上有些这样的病人:患上急性支气管炎后,咳嗽没完没了,白天咳,晚上更咳,咳得声嘶力竭,痛苦不堪。应用治疗呼吸道感染常用的青霉素无效,改用价格昂贵的头孢菌素如泰能、头孢三嗪、马斯平等“重型武器”,同样对病情无可奈何。后来,转到经验丰富的老医生那里,老医生独辟蹊径,改用廉价的红霉素或四环素。仅一周左右,咳嗽就像老鼠见着猫似的落荒而逃。老医生解释说,这是支原体感染。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无疑是顶呱呱的,可惜用错了地方。因为这些药是通过破坏病原体细胞壁起作用的,而支原体根本没有细胞壁,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四环素和红霉素能抑制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它们才是支原体的克星。故此,抗生素用得好不如用得巧。

老医生补充说,诊断支原体感染,凭临床经验并不完全可靠,作支原体培养和有关抗原抗体检查才最准确。

急用药,吃苦头

笔者亦曾见过一件遗憾的事:一位孕妇到某基层医院作产前检查,检查生殖道分泌物发现支原体阳性。医生当时没开药,但也没有给她作详细解释。结果“皇帝不急太监急”,丈夫按捺不住,急急忙忙从药店买回红霉素给妻子吃。几天后,孕妇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转到大医院,诊断为重症药物性肝炎。不得已,医生为孕妇做引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病人转危为安。

医生总结出教训:一是没有身体症状,检查出的支原体大部分是“良民”,不必急于用药;二是红霉素对肝脏有毒性,孕妇尤其应慎用。

当孩子咳嗽不止、发烧难愈时,应当注意孩子可能患上了支原体感染。在秋冬感染发病高峰季节,家长要避免使孩子遭遇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微生物,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常年皆可发病,秋冬季多见。西安航天总医院儿科主任武建国称,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多数患儿起病较缓,体温变化多,低热或不发热,热程持续1~3周,咳嗽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或百日咳样痉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而胸部X线改变显著,病程达2~3周甚至数个月。少数病儿也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肝炎、各种皮肤病等多系统、多脏器的肺外并发症。本病多见于年长儿,但近年婴幼儿发病逐年增多,且发病急、病情重、病程长,以呼吸困难、喘憋和喘鸣音为主。孩子若有这些症状,要及时治疗。

作为家长,应根据每日气温变化给孩子及时加减衣服,平时以高热量、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多喝水,可添加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如富含IgG﹑IgM﹑IgA的牛初乳,充分满足宝宝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预防支原体感染和发病。

本文Hash:aaf00557bd2ecfb70c1a37e2fcafe44b7433ea14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