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得了绒毛膜癌,五大特征是信号

导读: 绒毛膜癌症状 绒毛膜癌判断 绒毛膜癌检查

绒毛膜癌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在得病后患者会有好多的不正常表现,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情况,不但要准确的进行判断,也需要及时进行合理的检查。

绒毛膜癌症状

1、阴道流血:在葡萄胎清宫后、流产后或足月分娩后、宫外孕后出现流血情况,时有时无,出血量多少不定;也可能表现为一段时间的正常月经再停经,然后出现阴道流血。

2、腹部包块:由于子宫出现不均匀增大,患者往往会感觉到下腹有包块。

3、出现类似怀孕症状:主要是指乳房增大、乳头及乳晕颜色变深,阴道变软等症状。

4、局部出血:如果病症转移,各转移部位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最常见的是肺部转移,可能会出现咯血的症状,其次是宫旁组织及阴道转移,再次为脑转移。

5、合并妊娠绒癌合并妊娠时,不仅在妊娠期发生子宫大出血,常误诊为前置胎盘,在分娩时出血亦很严重,常误诊为胎盘早剥。

绒毛膜癌判断

1、妇科检查阴道可有酱色、特臭的分泌物;子宫增大,柔软、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触及患侧子宫动脉有明显搏动,并可触到像猫喘样的血流漩涡感觉,表明宫旁组织内有转移或已发生动脉瘘;伴有卵巢黄素囊肿或出现阔韧带内囊肿时可触及盆腔包块,后者严重的可沿腹膜后间隙,上达肝或脾区。

2、与转移有关的体征阴道转移可发现阴道有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蓝紫色结节,以阴道下部前壁为多见;宫颈转移可见宫颈上或下唇有蓝紫色肿物突起;宫颈管内转移可使其膨出成筒状宫颈;肺转移X胸片可见转移阴影;脾转移可发现肝脾肿大,并有压痛;脑转移的体征与脑转移部位癌的部位、大小及是否伴有脑水肿或出血有关。早期体征不明显,且多为一过性;后期可出现病理反射、肌张力减弱、甚至瘫痪,瞳孔不等大、不等圆以及神志障碍。

绒毛膜癌检查

1、实验室检查hCG测定是诊断绒毛癌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葡萄胎清除后84~100日血hCG降至正常值,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后分别仅为30日和19日,足月妊娠分娩后为12日,而一位妊娠术后为8~9日。若超过上述时间,hCG仍持续在高值并有上升趋势或曾经一度下降后又上升,排出妊娠物残留可能后,结合临床情况可诊断毛绒癌。当疑有脑转移时,可做脑脊液及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的含量与血中含量相比,若超过1:20,则说明有hCG直接分泌人脑脊液,有脑转移可能。

2、特殊检查

(1)超声诊断:B超显示子宫正常大小或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腔病变与良性葡萄胎大致相同,主要区别是子宫肌层有大小不等,疏密不均光点(或光斑)回声反射或液性暗区。病变累及子宫浆膜层或宫旁侧子宫边界不清或形成肿块,子宫穿破者可见腹腔片状不规则液性片区。侵蚀性葡萄胎和毛绒癌的声像图难以区分,最后以临床或病理诊断为依据。彩色多普勒超生主要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和低阻力型血流频谱。

(2)诊断性刮宫: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如果病灶突出于宫腔,则可得阳性结果。若病灶在肌层内,则可能得到假阴性结果。若刮出物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成团的滋养细胞办有增生与分化不良及坏死组织,则对诊断恶变有帮助。若刮出物为良性的妊娠残留物,刮宫后血清β–hCG下降,症状消除,可排除恶变。诊断性刮宫不能了解滋养细胞侵蚀肌层的情况,且有穿孔、促进肿瘤扩散的危险,需轻柔谨慎操作。

(3)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肺转移的主要方式。肺转移最初X线征象为肺纹理增粗,以后发展云片状或小结节状阴影, 典型表现为棉絮形状或团状阴影。转移灶以右侧肺及中下部较为多见。

(4)CT检查和MRI检查:对诊断盆腔肿瘤及其它脏器官转移具有极高价值。在肺转移患者中。线摄片未见明显异常时,CT检查即可发现及早期的病灶。

(5)子宫造影检查:以碘油注入宫腔后摄片,若滋养细胞肿瘤局限在子宫,则X线摄片上可有下列几种变化:①宫腔充盈缺损,此由于病灶突出宫腔所致,但需注意排除葡萄后的组织残留,或流产、足月产后的胎盘残留;②若病变在肌层内,且与宫腔相通,X线摄片可见造影剂有宫腔进入病灶,部位及大小均可显示;碘油进入血管,此表是宫腔表面被肿瘤组织破坏,碘油通过静脉益处。

(6)盆腔动脉造影:有助于子宫肌层内及宫旁组织内病灶的诊断,还可决定手术范围,判断化疗效果,但不能判断是绒毛癌还是其它滋养细胞疾病。造影片上表现为①患者子宫动脉延长,屈曲且增粗,子宫壁血管丰富,病灶部出现多血管区;②弓形动脉不经过子宫肌壁血管网,而直接和肌壁间血窦相同;③肌壁血窦中有时可见圆形或半圆形和边缘锐利的充盈缺损,但一般不常见;④静脉期提前出现;⑤病变区造影剂排空延迟;⑥病变向子宫外发展而成宫旁转移时,可见子宫范围外有多血管区或血窦造成的阴影;⑦若转移至阴道,在阴道上端也有同样表现。

(7)腹腔镜检查:滋养细胞肿瘤疑有盆腔、腹腔内脏器转移时,可做腹腔镜检查,可清洗见到肿瘤的大小、累及部位和有无内出血等,并可做X线摄片及活组织检查。

如何确定得了绒毛膜癌,四个特征是信号

绒毛膜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会时有发生,我们要清楚得病后的症状,而且也要及时的进行检查确诊。

绒毛膜癌症状

1、阴道流血:在产后,流产后,特别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流血,量多少不定。如绒毛膜癌已侵入子宫肌壁问而子宫内膜病变较轻者,可无阴道流血。

2、腹部包块:因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色囊肿,病人往往主诉为下腹包块。

3、腹痛:癌组织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内脏转移所致。

4、转移症状: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最早侵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由此逆行而转移到阴道,上行经右心而至肺,再由肺继发转移而扩散致全身各主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等。

(1)肠转移:绒癌主要以血行转移,其中肺部转移的发生率占第一位,咯血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也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胸腔积液。转移灶侵犯支气管粘膜时可造成咯血;侵犯胸膜时可出现胸痛,胸腔积液、积血。如广泛的微血管内出现细胞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

(2)阴道转移:仅次于肺,占第二位。其特征为紫蓝色的结节。突出于阴道粘膜面,为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出血,也易感染。

(3)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绒癌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突然跌倒,失语、失明、过几秒或几分钟后恢复。以后血管内瘤细胞继续生长发展,产生破坏性症状,造成蛛网膜下腔及附近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癌,病人可突然死亡。

(4)肝转移:肝区压痛,肝肿大,破裂时可引起内出血。

(5)消化道转移:出现呕血或柏油样大便。

(6)泌尿系转移:有血尿等。

绒毛膜癌判断

1、妇科检查阴道可有酱色、特臭的分泌物;子宫增大,柔软、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触及患侧子宫动脉有明显搏动,并可触到像猫喘样的血流漩涡感觉,表明宫旁组织内有转移或已发生动脉瘘;伴有卵巢黄素囊肿或出现阔韧带内囊肿时可触及盆腔包块,后者严重的可沿腹膜后间隙,上达肝或脾区。

2、与转移有关的体征阴道转移可发现阴道有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蓝紫色结节,以阴道下部前壁为多见;宫颈转移可见宫颈上或下唇有蓝紫色肿物突起;宫颈管内转移可使其膨出成筒状宫颈;肺转移X胸片可见转移阴影;脾转移可发现肝脾肿大,并有压痛;脑转移的体征与脑转移部位癌的部位、大小及是否伴有脑水肿或出血有关。早期体征不明显,且多为一过性;后期可出现病理反射、肌张力减弱、甚至瘫痪,瞳孔不等大、不等圆以及神志障碍。

绒毛膜癌检查

1、实验室检查hCG测定是诊断绒毛癌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葡萄胎清除后84~100日血hCG降至正常值,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后分别仅为30日和19日,足月妊娠分娩后为12日,而一位妊娠术后为8~9日。若超过上述时间,hCG仍持续在高值并有上升趋势或曾经一度下降后又上升,排出妊娠物残留可能后,结合临床情况可诊断毛绒癌。当疑有脑转移时,可做脑脊液及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的含量与血中含量相比,若超过1:20,则说明有hCG直接分泌人脑脊液,有脑转移可能。

2、特殊检查

(1)超声诊断:B超显示子宫正常大小或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腔病变与良性葡萄胎大致相同,主要区别 子宫肌层有大小不等,疏密不均光点(或光斑)回声反射或液性暗区。病变累及子宫浆膜层或宫旁侧子宫边界不清或形成肿块,子宫穿破者可见腹腔片状不规则液性片区。侵蚀性葡萄胎和毛绒癌的声像图难以区分,最后以临床或病理诊断为依据。彩色多普勒超生主要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和低阻力型血流频谱。

(2)诊断性刮宫: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如果病灶突出于宫腔,则可得阳性结果。若病灶在肌层内,则可能得到假阴性结果。若刮出物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成团的滋养细胞办有增生与分化不良及坏死组织,则对诊断恶变有帮助。若刮出物为良性的妊娠残留物,刮宫后血清β–hCG下降,症状消除,可排除恶变。诊断性刮宫不能了解滋养细胞侵蚀肌层的情况,且有穿孔、促进肿瘤扩散的危险,需轻柔谨慎操作。

(3)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肺转移的主要方式。肺转移最初X线征象为肺纹理增粗,以后发展云片状或小结节状阴影,典型表现为棉絮形状或团状阴影。转移灶以右侧肺及中下部较为多见。

(4)CT检查和MRI检查:对诊断盆腔肿瘤及其它脏器官转移具有极高价值。在肺转移患者中。线摄片未见明显异常时,CT检查即可发现及早期的病灶。

(5)子宫造影检查:以碘油注入宫腔后摄片,若滋养细胞肿瘤局限在子宫,则X线摄片上可有下列几种变化:①宫腔充盈缺损,此由于病灶突出宫腔所致,但需注意排除葡萄后的组织残留,或流产、足月产后的胎盘残留;②若病变在肌层内,且与宫腔相通,X线摄片可见造影剂有宫腔进入病灶,部位及大小均可显示;碘油进入血管,此表是宫腔表面被肿瘤组织破坏,碘油通过静脉益处。

(6)盆腔动脉造影:有助于子宫肌层内及宫旁组织内病灶的诊断,还可决定手术范围,判断化疗效果,但不能判断是绒毛癌还是其它滋养细胞疾病。造影片上表现为①患者子宫动脉延长,屈曲且增粗,子宫壁血管丰富,病灶部出现多血管区;②弓形动脉不经过子宫肌壁血管网,而直接和肌壁间血窦相同;③肌壁血窦中有时可见圆形或半圆形和边缘锐利的充盈缺损,但一般不常见;④静脉期提前出现;⑤病变区造影剂排空延迟;⑥病变向子宫外发展而成宫旁转移时,可见子宫范围外有多血管区或血窦造成的阴影;⑦若转移至阴道,在阴道上端也有同样表现。

(7)腹腔镜检查:滋养细胞肿瘤疑有盆腔、腹腔内脏器转移时,可做腹腔镜检查,可清洗见到肿瘤的大小、累及部位和有无内出血等,并可做X线摄片及活组织检查。

绒毛膜癌诊断要点

1、病史:产后流产后,尤其是葡萄胎后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

2、临床表现:子宫复旧不良,较大且软。

3、辅助检查:血或尿hCG测定持续阳性,B超检查见恶性滋养细胞图像。如果发生转移,X线胸片上见片状阴影,或CT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再送检查的子宫肌层或子宫外转移灶的组织切片中,仅见成片滋养细胞及坏死出血,未见绒毛结构者方可诊断为绒毛膜癌。绒毛膜癌可转移至全身各个脏器,以血行转移为主,故以肺部转移最为常见,其次阴道转移或脑转移。

如何判断得了子宫内膜癌,五个特征是信号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我们熟悉的妇科疾病,它也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我们要清楚它的症状,而且也要做到早发现、早检查和早治疗。

子宫内膜癌分期

Ⅰ级:为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宫内膜,偶见单层或复层乳头样上皮,排列不整齐,可呈块状,间质减少。

Ⅱ级:为中度分化癌,腺体轮廓欠清晰,一部分呈癌块状;细胞极向消失,核分裂常见。

Ⅲ级:以癌块为主,有时须经结缔组织染色方可与肉瘤区别;成堆的癌细胞侵蚀间质并深入肌层。

Ⅳ级:为显著未分化癌,癌细胞幼稚,缺乏分化或不典型分化,有丝分裂象明显。

子宫内膜癌症状

1、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在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被忽视。在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绝经后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组织。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有时阴道排液中可伴有组织样物。

3、疼痛: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阵发性下腹痛。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伴发热。肿瘤晚期时癌组织浸润穿透子宫全层,或侵犯子宫旁结缔组织、宫颈旁韧带、膀胱、肠管或浸润压迫盆壁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疼痛,可同时伴腰骶痛或向同侧下肢放射。

4、腹部包块:早期内膜癌一般不能触及腹部包块。如内膜癌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或晚期发生宫腔积脓、转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块(如卵巢转移时)时可能在腹部触及包块,一般为实性,活动度欠佳,有时有触痛。

5、其他:肿瘤晚期病灶浸润压迫髂血管可引起同侧下肢水肿疼痛;病灶浸润压迫输尿管引起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导致肾萎缩;持续出血可导致继发贫血;长期肿瘤消耗可导致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子宫内膜癌检查

1、病史: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老年妇女,绝经期延迟,或月经不规则;常为不孕或产次不多,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若绝经后又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排液臭则更宜引起注意。对年轻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也要慎重弄清其原因,尤其经过治疗而无效者也应做诊刮。阴道排液及腹痛已是晚期症状。

2、临床检查:早期一般妇科检查多无所发现,子宫体不大,宫颈光滑,附件也无异常。疾病的晚期则子宫大于相应年龄,有的双合诊后指套沾有血性白带或附有腐崩的癌组织;有的则在宫颈口已可见到突出的息肉状肿物。但子宫内膜癌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所以子宫过大者不一定为晚期子宫内膜癌。

3、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癌的阴道细胞学检查诊率比宫颈 癌低,其原因:①柱状上皮细胞不经常脱落;②脱落细胞通过颈管到达阴道时往往已溶解,变性,不易首席认;③有时颈管狭窄闭锁,,脱落细胞难于达到阴道。为了提高阳性诊断率,不少学者对采取标本的部位、方法进行了改进,加上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子宫呐膜癌的阳性诊断率也大大提高。

4、B超检查:子宫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在宫腔大小、位置、肌层浸润程度、肿瘤是否穿破子宫浆膜或是否累及宫颈管等有一定意义,其诊断符合率达79.3~81.82%。有报道, 45岁以上病人检查,并与宫腔镜检及活检对照,超声的准确率约为87%。另外,谢阳桂等行B超检查参照UICC分期方法,根据肿瘤部位、肌浸、宫旁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与手术探查和病理对照,其分期符合率达92.9%。B超为检查对患者无创作性及放射性损害,故它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检查之一。尤其在了解肌层浸润及临床分期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5、诊断性刮宫:刮宫检查为确诊不可缺少的方法。不仅要明确是否为癌,还应明确癌的生长部位。如果为宫颈腺癌误诊为子宫内膜癌,而按一般子宫切除处理,显然不妥;若为子宫内膜癌而误作子宫颈腺癌处理,也非所宜。但镜检并不能区别子宫颈腺癌或子宫内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诊刮。先用小刮匙刮取宫颈管内组织,再进入喧嚣腔刮取子宫两侧角及宫体前后壁组织,分别瓶装标明,送作病理检查。如内口遇害有阻力时可稍事扩张宫颈至5号。分段刮宫常在刮颈管时稍过深,将宫腔内容物误认为是宫颈管癌者;或子宫内膜癌垂入颈管,误认为是颈管癌或子宫体癌累及颈管;或原为宫颈管癌,癌组织过多,当小刮匙进入宫腔时,带入一点宫颈癌组织而误认宫颈癌变已达宫腔。各种情况皆表示病变已较晚,皆应按宫颈癌手术范围处理为妥。

6、宫腔镜检查:由于纤维光源的应用及膨宫剂的改时,这种很早停滞的技术近年再度发展。 CO2气体膨宫,视野清晰,要备有流量计装置下,使用很安全。宫腔镜不仅可观察宫腔,而且又能观察颈管,尤其是显微宫腔,而且又能观察颈管,尤其是显微宫腔镜的应用,观察能更加细致。而近年研制的接触性宫腔镜,不需膨宫使检查更加简便和安全。宫腔镜下既可观察癌肿部位、大小、界限是局限性或弥散性,是外生型或内生型,及宫颈管有否受累等;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早期病变。宫腔镜检查诊断内膜癌的准确性为94%,子宫内膜上皮瘤为92%。如果采用直接活检则准确率呆达100%。镜检时注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7、腹膜后淋巴造影:可明确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有否转移,以利于决定治疗方案。Ⅰ、Ⅱ期,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0.6%和36.5%。

子宫内膜癌体征

1、妇科检查所见:早期盆腔生殖器官多无明显变化,子宫正常者占40%左右,合并肌瘤或病变至晚期,则子宫增大。绝经后妇女子宫不显萎缩反而饱满、变硬,尤应提高警惕。卵巢可正常或增大或伴有女性化肿瘤的可能。双合诊时如因患者肥胖、疼痛或者缺乏合作而触诊不清,不必坚持非要查明,因诊断的依据并不在于子宫的大小。患者的子宫颈多无病变可见。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宫颈时,可见癌组织自宫颈口突出。宫旁有浸润系宫颈受累后所致。

2、全身表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贫血而发生于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病人晚期因癌肿消耗、疼痛、食欲减退、发热等,出现恶病质。

3、转移病灶:晚期患者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或融全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

本文Hash:9c885bb85df5db25b8e53ab717e8f65b5a8a96c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