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太大怎么办?警惕身体的九个求助信号


身体面临过高的压力时,会出现荨麻疹、脱发等9种健康的生理反应。此时,关注身体的求救信号,采取减压措施,有助于健康。

尿频

紧张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激增,刺激小肠,使人有排便欲望。

脱发

压力可能会影响毛囊,导致脱发,持续几个月。

喃喃自语

人在紧张的情况下,肾上腺素等激素急剧增加,引起头痛和偏头痛的同时,也影响大脑的正常思考工作,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只能低声喃自语。

免疫力下降

压力可加剧病毒感染,导致流鼻涕、咳嗽或者骨痛。同时压力会使免疫系统减弱,这意味着,我们会更容易生病,且症状可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指甲变得脆弱

人们的压力过大时,人体会释放大量的应激素,例如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硅,指甲会变得脆弱。

伤口难以愈合

在紧张的状态下,即使看起来有轻微的伤口或切伤,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胃部不适

紧张时应激素大量分泌,直接影响胃肠道,引起胃痛、胃酸和腹胀。

患皮肤病

压力大会引起多汗症(出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疾病。

耳鸣

压力会导致耳鸣和其他听力问题,导致听力系统受损。

现实生活极其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有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人们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挫折,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难以实现,所以他们感到自卑和失望。过高的期望只会让人们误以为他们总是倒霉,整天都很沮丧。压力来临时,深呼吸、练习瑜伽、找人说话是最有效的方法吗?不一定。不一定。对抗压力有时需要改变心理角度,接受新的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提示1:减轻精神压力

以下3个简单的规则有助于减轻日常精神压力。

呼吸稳定:感情冲动时,我们不由得屏住呼吸,只会加重精神压力。

纠正姿势:精神压力逐渐驼背,快点伸直吧。就像从肩膀上卸下重物一样。

规范行为:即使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也要牢记:你能改变目前的糟糕情况,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

提示二: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先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伸伸背,给脊柱留出“苏醒”的时间。

提示3:不要乘电梯

每天沿楼梯上下6分钟以上,使精神焕发。

提示4:注意走路姿势

在家或公园散步时,抬起胸部走路对保持体型非常有效。平时走路的话,可以消耗两倍以上的热量。

提示5:每天运动

跳跃、蹲下站、前后左右挥舞手臂等。每天全力以赴做好这些动作,有助于保持,改善血液循环。

提示六:饭后先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可先收拾餐桌、洗涮碗碟,再干点其他的活。总之,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

提示七:不要久坐

边看电视边做些简单的体操。工作时,不要让同事从别的房间里喊,而是自己去。

8:多交往

擅长交往的人比孤独的人生病的概率少一半。

9:笑容常开

笑容对增强免疫系统有奇效,消耗热量,调节心情。

身体的求救信号你发现了吗,压力过大容易引起七个问题


专家指出,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不都是疾病的表现,还可能是“压”出来的。

爱忘事

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的确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但幸运的是,一旦压力消失,你的头脑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据专家介绍,运动敏捷,散步、爬楼梯、跳舞可以改善记忆力。

颈部疼痛

压力影响骨骼肌肉系统,肌肉酸痛、收缩、痉挛。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5—10次深呼吸,轻轻按摩身体肌肉发紧的部位。如果脖子部位的肌肉中招,可试着轻轻转动颈部。

眼皮跳

医学称为眼睑痉挛,也可以通过压力触发。长期处理比较细致的工作,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眼睛多的人每20分钟观赏窗外的景色,闭上眼睛休息,症状就会消失。

咬指甲

这种情况是压力感应的心理自我保护行为。咬指甲满足口欲,转移注意力。工作中也可以用特殊的解冻方式。例如,接到客户的电话时,手里拿着弹力球,一边接电话一边揉捏,挤压。

肠胃不适

你是否总担心某位亲人的健康问题,而且由于过度紧张,胃里翻江倒海呢?特别是一些问题受到过度关注,也会引起压力、不安,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是不可避免的。

有蛀牙

除了不讲口腔卫生外,压力也是蛀牙的方法。压力在睡梦中磨牙,牙齿越来越脆弱。

青春痘

青春痘是身心压力水平的晴雨表。腹部、脸颊、手臂出现红疹、青春痘时,必须询问最近的身心状态。深呼吸可以阻止青春痘的蔓延,但要注意技术。吸气时,双手抬起,呼气时,双手落下,每天5-10次。

警惕身体罢工的五个预警信号

  健康的身体需要机体每一个器官的正常运转,当它们被超负荷或不正确使用时,常通过“罢工”来向主人抗议。出现以下现象时,就意味着身体对你说“你该休息了”或“你该关注一下我了”。

  

看东西模糊

。看不清、看书重影串行、眼睛干涩流泪、眼皮沉重、眼球眼眶酸胀,这都意味着你可能得了“视疲劳综合征”。“眼睛就像一架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对准了焦距它们才能看清物体。”卫生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教授介绍,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两眼内直肌会收缩,距离越近,内直肌收缩越强。阅读姿势不正确,连续工作时间太长,眼肌过度紧张,得不到放松,就会产生视疲劳。有人认为,眼睛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实际上可没那么简单。反复出现视疲劳的人常伴有颈肩酸痛,这可能提示你工作、学习时的坐姿不正确,此外,记忆力减退,甚至阅读恐惧症、胃肠道功能紊乱都可能是视疲劳综合征的范畴。

  戴虹建议,经常看书、用电脑的人,连续工作1小时左右就应该起身休息5—10分钟,望一望远处,舒展一下颈背腰腿,不但能缓解眼睛的疲劳,还能让肌肉、关节得到放松。

  

白天犯困

。晚上睡不够,白天老犯困,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现代人在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睡眠生物钟后,掉入了睡眠不足的“漩涡”。前不久,在《生命时报》联合“搜狐健康”及“新华健康”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超过九成参与者都觉得“缺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中心沈扬教授介绍,长期睡眠不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不利,抑郁症患者中超过70%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另外,如果晚上睡觉时打鼾,一觉醒来口干、头晕、头痛,白天犯困、嗜睡,就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都会明显增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孙宁玲教授也提醒,“约一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会增高,而且睡眠呼吸暂停越严重,高血压趋势越明显。”《胸科》杂志近期刊文,来自加拿大的研究显示,以白天犯困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2—3倍。

  沈扬教授指出,人类能达到深度睡眠的主要时间段为凌晨0点到4点,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才能抓住睡眠的“黄金时间”,以尽量少的时间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但如果保证了睡眠时间还经常白天犯困,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消化不良

。暴饮暴食、爱吃生冷食物、饮食偏嗜、胃部受凉或精神紧张、心情压抑、思虑过度等都可能影响我们的“胃口”,导致上腹部饱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多种上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症状。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玉英主任医师介绍,人的消化器官由长达8—10米的消化道及与其相连的许多大、小消化腺组成,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要经过它们消化吸收。

  消化道肌肉运动的异常或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变化引起的这些消化不良症状,也可能发生于较为严重的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等。常玉英主任医师说,相比女性,男性更要警惕胃十二指肠溃疡;而女性更需小心胆囊炎。研究显示,男性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要比女性约高4—6倍;而胆囊炎的女性比男性多2倍左右。

  常玉英强调,“胃口”的病和饮食“不节”与“不洁”密切相关,做到均衡饮食、每日按时三餐、每顿饭八分饱、用公筷或分餐,就能帮助我们保持一个好胃口。

  

便秘

。有进有出才是新陈代谢,人体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的同时,排泄“糟粕”也要及时。如果你的排便频率变慢,2—3天或更长时间才有一次,那可得小心了。常玉英介绍,小肠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后将“糟粕”送到大肠,而这些“糟粕”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有研究显示,粪便在大肠里储存12小时以上,就会产生22种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而有便秘者的结肠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有害物质中的甲烷、酚、氨等还可能被吸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突出表现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另外,大肠不断吸收水分,使粪便变得干燥,还增加了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的风险。

  如何能保持消化道通畅?常玉英说,多吃蔬菜杂粮和坚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最为重要。建议最好在早餐后如厕,因为这一时段结肠推进动作较为活跃,易于排便,所以无论您有无便意,到时都应坚持如厕,形成排便生物钟反馈;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报、看书来打发时间。

  

肌肉酸痛

。偶尔来一次剧烈运动,肌肉酸痛似乎不可避免。但如果没有参加体育运动却感到颈肩、腰背肌肉酸痛,那就得注意保护你的脊柱和关节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主任李子荣教授指出,骨关节的活动需要肌肉的支撑,当肌肉过分劳累时支撑作用就会减弱,加速关节疾病的发生。

  以最常见的颈椎病为例,颈椎每天的关节活动达几十万次,这么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形成退行性病变。若你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姿势不恰当,如长时间低头工作、睡高枕头等,就会造成颈部肌肉疲劳、痉挛,反复痉挛最终会导致颈椎变直甚至后凸,形成了当下困扰很多人的“办公室病”。因此,当出现肌肉酸痛时,我们就应该警惕这个“信号”,注意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不但减少肌肉劳损,还能避免骨关节疾病的困扰。

  对身体局部的小“罢工”,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及时着手改变不良习惯,才能避免引起更为严重的健康危机。

  小编推荐:

  饭后七个小行动为健康加分 经常按摩 嘴唇不易不干裂 脑袋缺氧乏力 吃个苹果!

    远离癌症的10种饮食习惯 直接食用冷藏食物可中毒  中医养生:坐养神立养骨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本文Hash:79db3f7b08977224186c57f33cb422606221664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