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以保守治疗为主,药物最为常见,如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以及沙利度胺等。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一些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此药治疗之后,临床表现有明显改善。

用法:初始剂量为50mg/日,每7-10日增加50mg,直至150-200mg/日。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口干、皮疹、皮肤干燥、四肢水肿、食欲亢进、恶心、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律过慢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肝酶升高、镜下血尿以及指端麻刺感等。部分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停药后可消退。

注意事项:对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应做好严密观察,用药初期应每2-4周查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长期用药患者应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外周神经炎。妊娠期女性服用沙利度胺可导致胎儿呈短肢畸形。所以妊娠期女性禁止用此药治疗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是怎么造成的,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当患者出现脊柱酸痛,还有腰部、臀部、腿部等处的酸痛不舒服症状,而且这种酸痛感在晚上非常明显,在早上这些部位会出现僵硬的表现时,一般就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当患上强直性脊柱炎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调整日常、物理疗法和进行手术来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会给我们带来疼痛感,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我们无法正常的行走,甚至瘫痪,是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的。可能很多人都强直性脊柱炎都不太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吧!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当患者出现脊柱酸痛的感觉,还有腰部、臀部、腿部等处的酸痛不舒服的表现的时候,就可能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而且患者们的这种疼痛感会在晚上的时候非常明显,在早上的时候这些部位会出现僵硬的表现。这时候如果稍微活动一些筋骨,这种疼痛和僵硬的表现就会消失。这些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当使用影像给患者诊断的时候,会显示双侧X线骶髂关节炎大于等于Ⅲ期,双侧CT骶髂关节炎大于等于Ⅱ期。还会有骶髂关节出现炎症的症状,这些都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标准。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首先要调整患者的日常。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在走路、站立、坐着的时候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在睡觉的时候不要用枕头,是在想用枕头可以使用薄的枕头。关于床铺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木板床,千万不要睡软床。患者不能抽烟喝酒,每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一般洗水热澡、泡温泉、盆浴等方式。这样可以促进患者体内血液的循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强直性脊柱炎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可以使患者的肌肉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当患者的脊柱已经严重的弯曲、变形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手术矫正。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是腰椎变形的患者,可以使用脊椎截骨术来进行矫正治疗。如果是脊柱变形的患者,医生会截取患者的颈骨和胸骨来进行治疗。

脊柱炎怎么治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包括中草药治疗、鲜中药发泡治疗、中药熏洗泡敷治疗、针灸火罐治疗和推拿按摩治疗方法,这五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各有特点。

一、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不少病例报告,但缺乏统一的中医症分型诊断标准和前瞻性研究,也少有长期随访的远期疗效资料,所以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下介绍几种辩证治疗方案,可供参考:

(1)有学者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主,辅以化湿疏风、散寒通络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大法,并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若有瘀邪化热之证,则需先予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解后,仍以补肾强督治本之法收功。如补肾强督治汤临床疗效满意。其方药组成如下:熟地黄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g。

(2)有学者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两大类型,即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型和肾督阴虚、湿热瘀滞型。前者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药选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黄芪30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露蜂房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桂枝、炙蜣螂各10g,炙蜈蚣3g(研末吞服),鹿衔草15g,甘草6g。后者治宜滋养肝肾、清热化瘀,药选生地黄、熟地黄、龟板(先煎)各15g,枸杞子、肉苁蓉各10g,紫河车、全当归、赤芍、白芍各15g,鸡血藤30g,广地龙、炙僵蚕各3g,川桂枝8g,青风藤30g,炙全蝎3g(研末冲服),甘草6g。二者均可加服益肾蠲痹丸。

(3)有学者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治疗本病。其方药组成:葛根15g,白芍15g,当归15g,黄芪20g,川芎9g,桂枝9g,姜黄9g,狗脊15g,川续断15g,补骨脂15g,独活9g,桑寄生15g,络石藤15g,千年健9g,老鹳草15g,党参15g,全蝎9g,地龙9g,延胡索9g,威灵仙15g,甘草6g。偏湿热去桂枝、姜黄,加苍术、黄柏、生地黄;脊背僵硬强直、活动受限加鹿角胶、龟板胶冲服。

二、鲜中药发泡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发泡疗法,包括鲜中药发泡疗法,古代称为“天灸”,现代称为“药物发泡灸”,是指采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抹或贴敷在穴位、病处,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有如火燎之状,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法。

(1)发泡灸源流

战国时期和晋代:发泡治病,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芥子泥)敷“中颠”(百会)发泡,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以药物贴敷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病的验方很多,可谓“发泡灸”的奠基时期。宋代:宋代率先将发泡疗法称之为“天灸”,王执《针灸资生经》卷三中说:“乡居人用旱莲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为药物发泡疗法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表明,在宋代,以发泡灸疗法防病治病已相当普遍。明、清时期:此期发泡疗法的使用更为广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治疣痣黑子,斑蝥三枚,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钱炒黄去米,入蒜一枚,捣烂点之。须臾即泡,三五日脱落。”赵学敏《串雅外编》有:“治喉痹……独蒜瓣半枚,银朱少许,共捣如泥,摊药膏上,贴眉心印堂穴,如起泡流水无大碍,勿误入目”。朱棣所编《普济方》中说:“目赤肿痛,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倾发泡,揭去。”晚清时代的外治专家吴师机《理瀹骈文》一书中所述的发泡方剂有膏、丹、丸、散、饼、栓、泥等多种剂型,所载的发泡验方不胜枚举,并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疾病,扩大了应用范围。总之,历代众多医籍中均载有不少发泡疗法的方剂,内容丰富多彩,方法多种多样。

(2)现代应用及研究

近百年来,发泡疗法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专家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突破性的创新,并开始用于疑难痼疾的治疗。例如发泡疗法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腮腺炎、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变应性鼻炎、额窦炎、梅核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椎炎、胃脘痛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临床例证不胜枚举。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发泡疗法治病机制在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亢进者下降,低下者升高,趋向协调平衡,正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的体现。

综上所述,发泡灸起源于战国时期,奠基于晋代,定名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应用。近代,发泡灸已引起国内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发泡疗法的治病机制将成为研究的热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大放光彩。

本文Hash:3d2115c24fa48ed8e94fce8cc60945d1629d06b6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