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切除

患者,男,66岁。慢性头痛,左侧肢体力弱。

头颅MRI:右侧额顶部矢状窦旁、镰旁占位,明显均一强化,边界清楚,表面呈分叶状,水肿带明显,占位效应突出。

诊断:右侧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

手术:右额顶部跨中线单骨瓣开颅同侧额顶部矢状窦旁、镰旁肿瘤切除术。

术中情况:颅骨内板受压侵蚀,部分瘤体向矢状窦内侵润,灼烧肿瘤表面,控制出血,电灼离断瘤体在矢状窦壁和大脑镰右侧的基底,阻断瘤体的血供;结合CUSA,分块切除瘤体。

术后状况:良好,未发生瘫痪。

术后复查:肿瘤切除。

术后病理:脑膜瘤

出院情况:良好,四肢无瘫痪,行走正常。

分析: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多位于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桥小脑角、鞍结节,小脑幕等。生长缓慢。长期发展,浸润生长,可造大脑受压出现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MRV显示矢状窦部分或是完全堵塞。术中应尽可能将瘤体、受侵犯的硬脑膜和颅骨骨板一并切除,为杜绝瘤体复发。术后对于瘤体基底部,可辅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防止复发。

巨大顶叶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切除

患者,男,35岁。头痛。

影像检查:左顶叶矢状窦旁镰旁占位,边界清楚,不均匀增强。

诊断:左顶叶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

手术:顶叶矢状窦旁镰旁病变切除

术中情况:瘤体质韧,供血丰富;瘤体前后近矢状窦处有粗大引流静脉(前方为中央沟静脉)。分离瘤体表面蛛网膜,电凝表面血管。分块全切除肿瘤。

术后情况:恢复良好,肢体无瘫痪,下地活动自如。

术后影像:MRI增强磁共振待术后2月复查(届时补充上传)

分析:脑膜瘤常见,良性,生长缓慢,一般有症状被患者感觉到异常时,瘤体已较大。多见于女性。本例瘤体大,是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术中大脑负责运动和感觉的中央前后回皮层极易受累,术后极可能出现对侧(右侧)肢体的瘫痪和感觉丧失。该男性患者年龄正值壮年,对手术效果期望值极高,术后瘫痪对患者本人和家属都将是重磅打击。术中如何保护上矢状窦引流静脉,尤其是中央沟静脉,对于避免术后瘫痪和感觉障碍极为重要,也是类似部位病变手术成功的要点。本例完整切除肿瘤,无瘫痪等后遗症状。

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完整切除

患者,男,35岁。头痛,语言表达略表缓慢,在网上预约后来到我医院找到贺晓生教授治疗。功能区巨大脑膜瘤术后会瘫痪吗?!大家都为患者揪着心!

影像检查:左顶叶矢状窦旁镰旁占位,边界清楚,不均匀增强。

经贺晓生教授诊断:左顶叶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

手术:顶叶矢状窦旁镰旁病变切除

患者术中情况:瘤体质韧,供血丰富;瘤体前后近矢状窦处有粗大引流静脉(前方为中央沟静脉)。分离瘤体表面蛛网膜,电凝表面血管。分块全切除肿瘤。

术后情况:恢复良好,肢体无瘫痪,下地活动自如。

术后病理:脑膜瘤

术后影像:MRI增强磁共振待术后2月复查。

两个月后,患者如约来我院复查。复查结果如下:

功能区脑膜瘤患者术后两月复查,无后遗症,无瘫痪,行走自如。患者与为他手术的贺晓生教授亲切合影。

脑膜瘤治疗术后分析:脑膜瘤常见,良性,生长缓慢,一般有症状被患者感觉到异常时,瘤体已较大。多见于女性。本例瘤体大,是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术中大脑负责运动和感觉的中央前后回皮层极易受累,术后极可能出现对侧(右侧)肢体的瘫痪和感觉丧失。

该男性患者年龄正值壮年,对手术效果期望值极高,术后瘫痪对患者本人和家属都将是重磅打击。术中如何保护上矢状窦引流静脉,尤其是中央沟静脉,对于避免术后瘫痪和感觉障碍极为重要,也是类似部位病变手术成功的要点。本例完整切除肿瘤,无瘫痪等后遗症状。

本文Hash:b17525148c6a42182f01cb80f5d1c0c5ef3a6963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