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洪涝灾害后要预防疾病发生,需及时整治水源,减少水源污染;还应注意饮食卫生,烹饪食物时确保熟透,避免吃霉变和病死的禽畜食品。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前几日河南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虽说现在洪水基本消退,但其会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灾区人民发生感染性腹泻、伤寒、甲肝等疾病几率增高,需积极预防。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1、整治水源

洪涝灾害后水源会受到严重污染,这也是诱发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要积极整治水源来预防疾病。如家中有煮沸条件,应将水煮沸冷却后饮用。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来对水源进行消毒,需视水质情况投加消毒剂。蓄水池、水井需掏洗干净,并用漂白粉消毒,家庭水缸可投放明矾或漂白粉进行杀菌沉淀,并请防疫单位帮助检测,明确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2、注意饮食卫生

洪灾后转来高天气,食物极易变质,洪水期间保存的食品也易霉变,尤其是溺死的禽畜肉更易变质,因此要多注意饮食卫生。烹饪食物要确保烧熟煮透,不可食用病死禽畜和霉变食品。如食物已被洪水泡过,不可再食用,因洪水中有多种细菌和有害物质,食物被泡过之后有害物质会明显增加,食用后可引起肠道不适,甚至导致食物中毒。

3、保持空气流通

洪涝灾害后更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需定时开门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过于浑浊,增加病毒和细菌的感染率。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注意避免接触疫水,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水安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预防血吸虫病出现;脱离疫水一个月时还应进行血吸虫病专项检查,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洪水肆虐不但会摧毁人们的家园,还可能会带来多种细菌、病毒等,诱发肠炎、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有致命风险,所以大灾之后防大疫至关重要,那么,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呢?

一、避免接触疫水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避免接触疫水,这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不在疫水中戏水、游泳;必须接触疫水时也应该尽量缩短接触时间、接触次数,并要注意减少暴露的面积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

如必须接触疫水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可以先在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油膏,必要时也可以穿上胶鞋、胶手套、胶裤等防护用品,避免被血吸虫叮咬诱发疾病。

三、注意饮水安全

洪涝灾害发生之后避免喝生水,尽可能的喝经过消毒的桶装水或瓶装水。如必须喝疫水时,一定要经过消毒或者煮沸,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血吸虫等。

四、合理用药

除了在接触疫水时部位先涂抹防油膏进行防护之外,在首次接触疫水四周后,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五、积极进行血吸虫病专项检查

多次接触疫水,尤其是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在脱离疫水一个月时,应去医院做血吸虫病专项检查,一旦发现检查结果为阳性,应尽早治疗,降低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因细菌性痢疾会通过粪-口传播,所以洪涝灾害后要注意饮用水、食品、环境等卫生,尽可能的切断传播疾病的途径,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

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在洪涝灾害发生之后,周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水源、食品受到严重污染,很容易出现各类传染性疾病,肠炎、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更是洪涝灾害中高发的疾病,那么,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呢?

一、注意饮用水卫生

因为细菌性痢疾会通过粪-口传播,洪涝灾害后水源被污染,注意避免喝生水,否则可能会诱发疾病。饮用水一定要煮沸消毒,或者只喝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如是临时饮用的井水、河水、湖水等要进行消毒。自来水水管或者水龙头被污染后,要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切断可能会传播疾病的途径。

二、注意食品卫生

预防细菌性痢疾还要注意食品卫生,生熟食一定要分开,以免导致生食污染熟食,进餐后出现肠道感染。瓜果蔬菜要使用消毒后的水清洗,尽量避免吃生食。避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淹死的禽畜或水产品、剩饭剩菜等,饭前便后都要洗手,以免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传染病菌,诱发细菌性痢疾。

三、注意环境卫生

洪涝灾害过后要对室内外的环境彻底的清理,需要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避免随地大小便,生活垃圾等要放在指定位置及时消毒处理,减少病菌的滋生。及时为环境消毒,消灭蚊蝇、老鼠等病媒生物,切断传播途径。

本文Hash:7037987d5e3ff802605c5365e0346c57939a01e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