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导读: 一、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个表现 二、病因 三、治疗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了语言能力的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而非语言障碍。

 一、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个表现

1、本症本症多在3—5岁时起病,女孩多见,患儿智力发育正常,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但这种缄默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学校或对陌生的人。

2、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学校里讲话。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待学会写字后,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3、这类患儿在上学前不易被父母发现,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害羞的缘故。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被发现。患儿能照常参加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不一,部分患儿拒绝上学。

 二、病因

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于敏感、胆怯、孤僻性格儿童,发生的原因很多,有家庭封闭、很少接触外界造成的,长期的“老—小”关系,也有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或初次离开家庭、环境突变等而起病,部分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治疗

儿童缄默症是属于心理障碍,在治疗上应以心理治疗为主。成人切记:对孩子的缄默症状不易过多注意,不要强迫他们讲话,更不要斥责他们。来到学校后,孩子不愿意说话,老师就不应该总是叫孩子回答问题,但可以让他积极参加小朋友的集体活动,耐心引导孩子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当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要给于鼓励、赞扬,只有这样,孩子在交往中才会逐渐讲话,切忌粗暴批评和粗暴干预,因为这样做反而会强化他们的缄默症状。

家庭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游戏。家庭教育目的是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改善家庭关系,减少粗暴的呵斥,增加善意的鼓励,如孩子主动与客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时给以适度的鼓励,不强迫孩子说话;家庭游戏:邀请孩子的朋友、同学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不鼓励孩子使用其他的方式交流,但不能反对,以增加孩子的焦虑,诱导鼓励孩子交谈。来客由熟悉到陌生,由少到多,最终,孩子在学校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学校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1、避免精神刺激 对处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的刺激。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消除心理紧张因素 适当安排和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3、转移法 对患儿的缄默不要过分注意,避免强迫讲话而造成情绪上的进一步紧张,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

4、行为矫正 以正强化法效果最好。在情绪松弛的基础上,孩子的嘴刚张口讲话,就给与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让孩子说话。

5、药物治疗 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如有过分焦虑、紧张、恐惧,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抗焦虑药。

儿童期的选择性缄默症只要治疗及时,多数患儿可治愈,一般数月、数年后可恢复正常言语及社交功能,预后较好。极少数可持续到成年。那些有人格缺陷家族史的患儿预后较差。

本文Hash:7da7dadbb1950bab62cdc4612b74c11169b9fbe7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